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吉林]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卷

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对祖先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逡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这一制度)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特别是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的思想,不但在封建社会是进步的,还超越时空、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初年和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分别是                     

A.中书省、中书省 B.中书门下、中书省
C.尚书省、中书省 D.门下省、中书省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期间,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291事。平均算来,皇帝每天审批的公文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余件。上述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宋代废除三省制,高度强化君权
B.明代地方设三司,高度集权于中央
C.明代设殿阁大学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D.明代裁撤丞相,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变化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称赞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李贽的这些言论说明其思想特点是
①反对正统             ②抨击神权         ③离经叛道         ④男尊女卑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六、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宽度,直向为八尺,转变处为十六尺。七、如供役地人未将道路保持在可供通行的状态时,则有通行权者得把运货车通过他认为适宜的地方。八、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九、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十、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出自《十二铅表法》)材料表示《十二铜表法》         

A.注意保护通行者的权利 B.注意保护财产所有者的利益
C.注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注意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初,一位学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后天获得的特性有可能遗传下去。这位学者是

A.胡克 B.施莱登 C.拉马克 D.达尔文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文献记载,“1835年,在英国一棉纺厂219000名工人中,13岁以下儿童占49000,13—18岁的少年占66000,成年妇女占67000,……怀孕女工为了不被克扣工资或解雇,不得不进行堕胎,或在机器旁分娩,产后一个星期就要上工。工人们的子女六七岁就得进场做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工人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主要是    
①大量使用童工和未成年人                   ②工人的寿命很短
③工作时间很长                             ④缺乏劳动保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皮尔福格尔的《世界历史》中有如下记载:许多人利用铁路来到海边游览胜地——以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去的地方。一个从前经常关顾此类名胜的上流社会人士毫不掩饰地对“一日游者”的反感:“他们塞满了海滩,上处喧嚷着,就是为了吸上一口新鲜空气。他们三两成群,男人总是穿着黑外套,抱着孩子,毫无生气;他们的妻子瘦弱苍白,看得出来同从前相比,还是尽量打扮一番……”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人的生活状况是     
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②继续受到富人的歧视
③有旅游等休闲活动                         ④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茅海建的《天朝崩溃》中记载,1840年7月,中英第一次厦门之战,清军士兵被打死了9名。下面是档案中留下的部分个人资料:
中营守兵林喜成,年二十五岁,系鸟枪手,母陈氏,妻李氏,子注。
左营战兵吴观赏,年四十三岁,系鸟枪手,妻孙氏;
左营战兵明禧,年三十九岁,系弓箭手,祖母林氏,母刘氏,妻陈氏;
右营战兵张世泽,年五十九岁,系鸟枪手,母于氏,妻黄氏,男光灿。
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包括                                     
①当时没有正常的退役制度②当时没有正常的征兵制度
③当时部队的战斗力低下 ④当时清军没有机动部队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记载:“但在起义之初,由于条件比较艰苦,每人只头裹包巾,身穿号衣,作为义军标记……士卒及新兄弟扎红巾,官长及老兄弟扎黄巾。旅帅以下为黄布巾,以上为黄绸巾,官高一级,拖长一寸。普通百姓则包蓝布巾。”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将士

A.政治的平等性 B.经济的绝对平均
C.服饰的等级性 D.打击目标的正义性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这一规定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有利于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更加恶劣 D.日本建立起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齐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洋文学科的增设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社会观念的落后 D.大家子弟的谨慎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这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材料中的“喉舌”强调的报刊具有      

A.权威性 B.准确性 C.娱乐性 D.沟通性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记载,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对他的辫子觉得怪异,都在发笑。辜鸿铭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那么好剪了。”(海天、肖玮《沉重的转身——晚清文人实录》)“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那么好剪了”的根本原因是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政体已经发生改变
C.专制思想深入人心 D.民主政治生活开始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文中有如下文字:“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在电文中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理由是

A.继续合作,惩罚日本 B.避免内战,共商大计
C.巨头聚首,发展友谊 D.明辨是非,打击共党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下列流行语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C.摸着石头过河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号,它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它倾注了人们的心血,凝聚了人们的希望,浓缩了人们的情绪。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节目——国庆,自然把呼喊口号作为国民感性宣泄的重要渠道。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每年国庆的口号都会有所变化。下列国庆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迅速解放台湾西藏和一切尚未解放的地方!
②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
③决心超额完成今年一千二百万吨钢的任务!
④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好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指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调整法》规定:“对自愿减少耕地的农民给予补贴:对与政府合作的农业给予商品货款,而将其耕地面积减少30%的棉花种植者可用其收成作担保……”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其直接目的是          
①调整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克服生产的相对过剩
③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④保障农民的最低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代音乐宗师贝多芬,从他的家乡德意志来到了素有‘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拜会舒伯特,舒伯特为贝多芬演奏了一曲自己的浪漫主义乐曲《蓝色的多瑙河》。”本段叙述中,错误有几处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0.不应要求过多的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  
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与没收财产所做的一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1)举例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权利法案》的意义。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值得肯定的地方。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德国同为君主立宪国家,但在君主的权力方面有怎样的不同?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以“创造东北产业之原动力”为名,加速掠夺东北水力资源。1933年,伪满洲国国务院产业部国道局对松花江进行综合调查。1936年1-8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曾两次指令伪满洲国政府必须在5年内在松花江上游建设18万千瓦水电站。同年11月,伪满洲国政府制定了《产业开发五年规划》,将在松花江干流修建丰满发电站列入开发计划。1937年5月,日伪水电局长、日本水力发电专家本间德雄正式提交了一份《丰满发电所计划书》,标志着丰满发电站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该工程于当年7月正式动工修建,当时号称“东亚第一”大水电站。同时,丰满水库设计时也号称“东亚第一”,当时为仅次于美国鲍尔德和福特佩克水库的世界第三大人工湖。
——《中国能源报》(2010年5月31日)
材料二  1951年丰满发电厂开始了大规模改建和扩建工程,到1960年5月最后一台机组投入运行,八台主机全部安装完毕。至此,丰满发电厂第一期工程全部结束,总装机容量达55.375万千瓦,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
——《水电青工网》
材料三 二期扩建工程安装了2台85MV机组,于1992年6月竣工。三期扩建工程在大坝西岸利用泄洪洞安装2台140MW的机组,1998年7月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丰满发电厂跨入了百万千瓦级电厂的行列,总装机1002.5MW。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网站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修建丰满水电站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在20世纪50、60年代丰满电厂会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1998年丰满发电厂发展成为百万千瓦电厂的原因?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论语·雍也》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刚、毅、木、讷,近于仁。
——《论语·子路》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而成仁。
——《论语·卫灵公》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子路》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矣。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评价材料中孔子对“仁”的论述及其“仁”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道德的形成的影响。
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文字在400字以内。

来源:2012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