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牛顿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B.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哥白尼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伦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来源: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减小水平推力F,而物体仍保持静止,则物体所受的支持力FN和静摩擦力Ff 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FN增大,Ff可能增大 B.FN减小,Ff可能增大
C.FN增大,Ff可能减小 D.FN减小,Ff可能减小
来源: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对火星及其周围的空间环境进行探测,我国预计于2011年10月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假设探测器在离火星表面高度分别为h1和h2的圆轨道上运动时,周期分别为T1和T2。火星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且忽略火星的自转影响,万有引力常量为G。仅利用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

A.火星的半径和火星对“萤火一号”的引力
B.火星的密度和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C.火星的质量和“萤火一号”的质量
D.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火星对“萤火一号”的引力
来源: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刘翔重新回归赛场,以打破亚运记录的方式夺得110米跨栏的冠军。他采用蹲踞式起跑,在发令枪响后,左脚迅速蹬离起跑器,在向前加速的同时提升身体重心。如图所示,假设刘翔的质量为m,在起跑时前进的距离s内,重心升高量为h,获得的速度为v,阻力做功为,则在此过程中

A.刘翔的机械能增加量为去mv2 B.刘翔的动能增加量为mgh+
C.刘翔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为mv2- D.刘翔自身做功为mv2+mgh-
来源: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有一理想变压器,S为单刀双掷开关,P是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U1为加在原线圈两端的交变电压,I1、I2分别为原线圈和副线圈中的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P的位置及U1不变,S由b切换到a,则R上消耗的功率减小
B.保持P的位置及U1不变,S由a切换到b,则I2减小
C.保持P的位置及U1不变,S由b切换到a,则I1增大
D.保持U1不变,S接在b端,将P向上滑动,则I1减小
来源: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真空中有一点电荷,在它产生的电场中有a、b两点。如图所示,a点的场强大小为Ea,
方向与ab连线成60°角,b点的场强大小为Eb,方向与ab连线成30°角。关于a、b
两点场强大小及电势的关系,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3< B.=3>
C.< D.<
来源: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垂直纸面向外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内,有一位于纸面内的、电阻均匀的正方形导体框abcd,现将导体框分别朝两个方向以v、3v速度匀速拉出磁场,则导体框从两个方向移出磁场的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 B.导体框中产生的焦耳热相同
C.导体框dc边两端电势差大小相等 D.通过导体框截面的电荷量相同
来源: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通过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监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

A.物体的质量m=1.0kg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
C.第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3.0J
D.前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1.5W
来源: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请回答下 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利用了________的科学思想方法。
(2)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平行于木板如图放置,然后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请你指出这样操作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虚线方框内是由电阻、电源组成的线性网络电路,若将方框内的电路等效成电动势为、内阻为的电源。为了研究它的输出特性,将电流表、电阻箱按图甲所示的方式连接在它的输出端A、B之间。电键S闭合后,实验中记录的几组电流表示数I、电阻箱阻值R,并在坐标纸中将其描绘出来。

(1)根据描绘出的坐标点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画出R-图线。
(2)从图线上求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__________V。
(3)若改用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阻箱测量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请在丙图中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4)若采用第三问设计方案,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图象是一条直线,斜率为k,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为b,则等效电源的电动势=___,内电阻=____。(用k、b表示)

来源: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市某路公共汽车的运行非常规则,先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当速度达到v1=10m/s时再做匀速运动,进站前开始匀减速制动,在到达车站时刚好停住。公共汽车在每个车站停车时间均为△t=20s。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运行至下一站。已知公共汽车在加速启动和减速制动时加速度大小都为a=1m/s2,而所有相邻车站间的行程都为s=700m。有一次当公共汽车刚刚抵达一个车站时,一辆电动车刚好经过该车站一段时间t0=100s,已知该电动车速度大小恒为v2=6m/s,而且行进路线、方向与公共汽车完全相同,不考虑其他交通状况的影响,试求:
(1)公共汽车从车站出发至到达下一站所需的时间t是多少?
(2)若从下一站开始计数(即计数为第1站),公共汽车在刚到达第n站时,电动车也恰好同时到达此车站,则n为多少?

来源: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O点即为坐标原点,x>0的区域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0.4T;x<0的区域存在沿x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现有一质量为m=6.0×10-9kg,带电荷量为q=3.0×10-7C的负粒子从x轴正方向上的M点以速度v0=20m/s进入磁场,v0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θ=45°,M点与O点相距为l=m。已知粒子再次通过x轴时速度方向恰好与x轴垂直。不计粒子重力。求:

(1)粒子穿过y轴正半轴的位置以及穿过y轴正半轴时速度与y轴的夹角;
(2)x<0区域电场的场强;
(3)试问粒子能否经过坐标原点O?若不能,请说明原因;若能,请求出粒子从M点运动到O点所经历的时间

来源: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如图所示,某种自动洗衣机进水时,洗衣机缸内水位升高,与洗衣缸相连的细管中会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管中的空气压力,从而控制进水量。当洗衣缸内水位缓慢升高时,设细管内空气温度不变,对于被封闭的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B.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C.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D.体积变小,压强变大
(2)图中A、B气缸的长度和截面积均为30cm和20cm2,C是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的、体积不计的活塞,D为阀门。整个装置均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起初,阀门关闭,A内有压强pA=2.0×105帕的氮气。B内有压强pB=1.0×105帕的氧气。阀门打开后,活塞C向右移动,最后达到平衡。假定氧气和氮气均为理想气体,连接气缸的管道体积可忽略。求:

(Ⅰ)活塞C移动的距离及平衡后B中气体的压强;
(Ⅱ)活塞C移动过程中A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

来源: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如图所示,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波速为2m/s,则

A.质点P此时刻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B.P点的振幅比Q点的小
C.经过△t=4s,质点P将向右移动8m
D.经过△t=4s,质点Q通过的路程是0.4m

(2)如图所示,直角玻璃三棱镜置于空气中,已知∠A=60°,∠C=90°,一束极细的光于AC的中点D垂直AC入射,AD的长度为a,棱镜的折射率n=,求:

(Ⅰ)光从棱镜第一次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
(Ⅱ)光从进入棱镜到它第一次射入空气所经历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来源: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氧15注入人体,氧15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湮灭转化为一对γ光子,被探测器采集后,经计算机处理生成清晰图象。则根据PET原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氧15在人体内衰变方程是
B.正、负电子湮灭方程是→2γ
C.在PET中,氧15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
D.在PET中,氧15主要用途是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

(2)如图所示,光滑曲面轨道的水平出口跟停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小车上表面相平,小车上表面不光滑,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光滑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滑下并滑上小车,使得小车在水平面上滑动。已知小滑块从高为H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最终停到小车上。若小车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求:

(Ⅰ)滑块滑上小车后,小车达到的最大速度v;
(Ⅱ)该过程系统产生的内能Q。

来源: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理科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