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2012年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雷雨天气,先看到远处的闪电,稍后听到雷声
B.击鼓的力量越大,响度越大
C.声波具有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

1.0×103

0.9×103
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8.9×103
煤油
0.8×103

2.7×103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 (   )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岸 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A.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 B.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长
C.F甲>F乙,因为乙方法时阻力臂短 D.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0欧,电流在0.1安~0.4安之间时电子元件均能正常工作。若通过此电子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子元件工作时,电阻保持不变
B.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3.6瓦
C.当P在中点时,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之比为1:1
D.为使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应控制在12.5欧~70欧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 B.F1>F2 C.p1<p2 D.p1>p2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保证司乘人员的安全,轿车上设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则开关S2断开,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亮起;若系上安全带,则开关S2闭合,指示灯熄灭。下列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是   (    )

A.               B.                 C.               D.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匀速滑动,在木块前端离开桌面至一半移出桌面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      ,木块对桌面的压强      。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5月22日美国中西部地区遭遇超级龙卷风袭击,创下60年来最惨痛记录。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吸入”地面上的物体或人并“卷向”空中。龙卷风能“吸入”物体是由于龙卷风内部空气流速大于外部空气流速,所以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    (选填“大于”或“小于”)外部压强,物体被“卷向”空中是由于受到一个向   (选填“上”或“下”)的压力差。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装修工人用滑轮组把重为300N的货物在25s内匀速提高到10m高的楼上,所用拉力为125N,则工人做功的功率为    W,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磊家最近开通了天然气,细心的他发现同样条件下烧开同一壶水比过去用液化气所用时间短了,这主要是由于两种燃料的           不同;若现将1.5kg初温为20℃的水烧开(标准大气压下),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J。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0.5m/s的速度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进,人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变大/不变/变小),经过2S像向平面镜走近    m。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家庭电路中不能用湿手触摸开关,是因为在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的电阻会_____,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人体的电流会__________(两空都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的一个面.作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砖内的径迹和从斜面离开玻璃砖后的大致径迹.要求在斜面处标出法线.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F1表示手对钓鱼竿的作用力,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2的力臂l2
(2)钓鱼竿属于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和论证”等环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华同学提出了三个猜想:
猜想A: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B: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C: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为了验证这三个猜想,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实验中,为了使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示数,小华应该用测力计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               运动。
(2)由图         和图           两个实验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3)由图甲和图丙两个实验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4)为了验证猜想C是否正确,小华同学用图甲装置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由实验记录可知,猜想C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在实验探究中,小华同学应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

A.类比法 B.控制变量法 C.推理法 D.等效替代法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设计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来测定额定电压为“2.5伏”的小灯泡的电功率。各元件都完好,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小明将各元件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请指出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2)电路调整正确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观察到__________时,表明小灯泡正常发光,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3)为了进一步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实际电功率的关系,小明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并记录数据如右表,发现第2次实验小灯泡最亮,此时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为_______瓦。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一次野外活动中,某同学先后用甲、乙两种方式杠着同样的包裹前时。两种方式中哪种更轻便、更合理?请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明理由。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报道,我市某水库底是一座旧城遗址,目前正在进行试探性发掘和打捞,某次试探性打捞作业时,用绳子将实心物体从水面下12m深处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到离水面1.5m深处的过程中所用时间为42s,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90W。当物体被拉到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时,让其静止,此时绳子的拉力F′=520N。不计绳子的重力和水的阻力。(水的密度为ρ0=1×103kg/m3,g=10N/kg)
求:(1)物体从水面下12m深处匀速上升到离水面1.5m深处的过程中,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v;
(2)物体在水面下方匀速上升过程中绳子的拉力F;
(3)物体浸没在水下时受的浮力F
(4)物体的密度ρ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的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钻木取火的一种方法是将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压住木棒来回拉动钻弓.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集中在洞内,不易散发,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温度,当达到约260℃时木棒便开始燃烧.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受热厚度很薄,木棒受热部分的质量只有0.25克.巳知:来回拉一次钻弓需1.0秒,钻弓长为s=0.25米,人拉钻弓的力为16牛顿,木头比热容c=2×103焦/(千克·℃),室温为20℃,问:
(1)人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则1秒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
(3)请你估算用多长时间才能使木棒燃烧起来?

来源:2012中考模拟试题三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