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安徽]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日本福岛发生9.0级大地震,导致核电站泄漏大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如131I(碘)、137Cs(铯)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稀释排放法、放置衰变法、沥青固化法等
B.127I是碘元素稳定的同位素,与131I互为同分异构体
C.1271与131I的质量数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137Cs与134Cs称为铯的同素异形体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简称CCT)的含义是: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下列措施不属于洁净煤技术的是

A.选煤厂溶剂萃取脱硫
B.煤的气化(产物主要为CO和H2
C.将煤在氢气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
D.发电厂用燃煤发电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种新型火箭燃料1,3,3-三硝基氮杂环丁烷(TNAZ)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TNAZ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B.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C、N、O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O>N>C
D.C、N、0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依次降低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Na20、Na2 02组成元素相同,推出与水反应产物也完全相同
B.SO2和湿润的C12都有漂白性,推出二者混合后漂白性更强
C.H2C03的酸性比HC10强,推出COz通入NaC10溶液中能生成HC10
D.根据铜与浓硝酸可以制取NO2,推出常温下铁与浓硝酸也可以制取NO2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H3通人FeS04溶液中
B.C02通入CaCl2溶液中
C.A1C13溶液中滴入NaHC03溶液
D.S02通入Ba(N03)2溶液中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数为NA的CO、C2 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28 9
B.常温下,1L0.1mol. L-1的NH。NO。溶液中NH4+和NO3-总数为0.2NA
C.标准状况下,4.48 L重水(D2 0)含有的中子数为2 NA
D.1 mol甲基(-CH3)所含电子数为9 NA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只有紫红色固体析出
B.过氧化钠投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C.氨水滴入氯化铝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D.饱和氯化钙溶液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醋酸溶液中:K+、Cu2+、Na+、C1-、SO2-
B.pH=ll的溶液中:HC03-、Na+、NH3.H20、N03-
C.常温下,c(H+ )/c(OH-)=10-12的溶液中:NH4+、Fe2+、SO42-、C10-
D.在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A13+、Na+、S2-、Br-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下列四个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可逆反应CO(g)+H20(g)5C02 (g)+H2 (g)△H>0
B.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C(g)+D(s)影响,乙的压强大
C.图③表示有无催化剂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D.图④表示C02通人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导电性变化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S02通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S02+2H202Mn2++5SO42-+4H+
B.将Na2CO3溶液滴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中:C032-+H+HCO3-
C.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022-+2H2040H- +02
D.硫化钠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S2-+2H20H2S+20H-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雌黄与浓硝酸反应如下:As2 S3+28HNO3(浓)2H3As04 +3H2S04+28N02↑+8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产物只有H2S04
B.1mol As2S3发生反应,有28 mol电子转移
C.该反应中As2S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As2S3不可能与氧气反应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 mL O.1 mol·L-1NH4C1溶液与5 mL、0.2 mol·L-1NaOH溶液混合:
c(Na+)=c(C1-)>c(OH-)>c(NH4+)>c(H+)
B.0.1 mol.L-1 pH=4的NaHB的溶液中,c(Na+) >c(HB- ) c(H2 B)>c(B2-)
C.常温时,NaHC03溶液中:c(Na+)= c(HC03-) +c(H2 CO3)
D.相同条件下,pH=5的①NH4 C1溶液、②CH3 COOH溶液、③稀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①>②>③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石墨层间化合物氟化石墨为正极,锂为负极,用溶有LiCI04的有机溶剂作电解质新型锂电池,能使输出电压比普通电池提高2倍,该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贮藏性好等特性。电池总反应:nLi+(CF)。nLiF+nC。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过程中,Li+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
B.负极反应式:nLi-ne-nLi+
C.正极反应式:(CF)n+nLi+ +ne-nC+nLiF
D.可以用水代替有机溶剂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现象或反应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反应
         原理解释
    A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铝导热性强,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
合成氨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04
    D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02,而与稀硝酸
反应生成NO
浓硝酸的氧化性弱于稀硝酸的氧化性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00 mL某混合溶液中,c(HNO3)=0.4mol·L-1,c( H2SO4)=0.1mol·L-1,向其中加入1.92 gCu粉,微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c(Cu2+)为

A.0.15 mol·L-1 B.0. 225 mol·L-1 C.0.3 mol·L-1 D.无法计算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前四周期元素X、Y、Z、M、N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有两种是金属元素,X单质是密度最小的物质,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Z单质是大气中的一种气体,豆科植物常温下能将之转化为化合物。M元素的p电子总数比s电子总数多1,N是一种生命元素,人体缺少该元素会发生贫血,使人脸色萎黄。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M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                        
(2)直线型分子Y2Z2中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中δ键、键之比是   
(3)上述五种元素能形成的晶体类型有   (填编号)。
①原子晶体②分子晶体③离子晶体④金属晶体
(4)已知:298 K时固体M在氧气中燃烧生成1 mol M203固体时,放出热量1676.2 kJ;固
体N在氧气中燃烧生成1 mol N304固体时,放出热量1118.4 kJ。请写出298 K时,由M
单质与Z30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在沸水中加入N的某高价盐饱和溶液可以得到一种红褐色的液体,向该液体中逐滴加入含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直至过量的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C0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1)下列关于C02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
B.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超临界二氧化碳作萃取溶剂用于从天然产物提取和净化活性组分

E.二氧化碳可以作为气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02来生产甲醇。为探究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kJ.m01-1,测得C0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       。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3)以KHC03溶液为电解质,用电解的方法也可以将CO2还原为甲醇。请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离子方程式:                          
(4)金刚石、石墨烯、线型碳是碳的几种同素异形体。从键的类型分析它们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钛白粉(主要成分是Ti02),覆盖能力强,折射率高,无毒,广泛用于油漆、塑料、造纸等行业,还可用作乙醇脱水、脱氢的催化剂。下图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03,钛酸亚铁)为主要原料生产钛白粉的工艺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生产流程中加入物质A的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物质A是   ;上述制备Ti02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副产物是   ,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TiOS04溶液在加热条件下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为测定TiOS04的含量,首先取待测钛液10 mL用水稀释至100 mL,加过量铝粉,充分振荡,使其完全反应:3Ti02+ +Al+6H+==3Ti3++AL3++3H20。过滤后,取出滤液20 mL,向其中滴加2~3滴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酸式滴定管滴加0.1mol·L-1 FeCl3溶液,当溶液出现红色达到滴定终点,用去了30mL FeC13溶液。待测钛液中TiOS0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HNO3的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盛有新配制FeS0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滴人几滴浓HN 03,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儿则发现溶液由红色突然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这一奇特现象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对此现象设计了探究性实验。
(1)实验室粗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方法是:将一定质量的绿矾(FeS04·7H2 0)置于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假设:
甲同学认为是FeS04与HN03作用
乙同学认为是KSCN与HNO3作用
(3)根据乙同学的观点,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向浓HN0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成无色。将产生的气体通人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气体(该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写出向浓HNO3中滴入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认为还应设计K2S04溶液与浓硝酸作用的实验,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延伸探究:丁同学认为SCN-的性质还应进一步探究,查资料发现:(SCN)2是一种“拟卤素”,与C12、Br2有相似的性质。他据此设计了以下方案:向Fe(SCN)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氯水、溴水,溶液的红色均变为黄色。请写出Fe(SCN)3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通过本次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用SCN -间接检验Fe2+时加入氧化剂应注意   (填“少量”、“过量”);
b、与SCN-反应使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Fe3+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手持技术探究强碱和不同的酸中和反应的过程如下:
(1)实验步骤:
①分别配制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HC1、CH3 C00H、H3PO4溶液备用。配制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容量瓶、玻璃棒、细口瓶、____、____。
②在锥形瓶中加入10mL0.1 mol.L-1的HC1,在25.00mL____(填“酸式”、“碱式”)滴定管中加入0.1 mol.L-1的NaOH,连接数据采集器和pH传感器。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NaOH,接近估算的NaOH用量附近时,减慢滴加速度,等读数稳定后,再滴下一滴NaOH。
④存储计算机绘制的pH变化图。用0.1 mol·L-1的CH3 C00H、H3 P04溶液代替HC1重复上述②~④的操作。
(2)结果分析:20℃时NaOH分别滴定HC1、CH3 C00H、H3 P04的pH变化曲线如下。

根据上述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20℃时,三种酸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②滴定开始后醋酸曲线变化比盐酸快的原因是                     
③醋酸恰好中和时pH≈8的原因是                ;
④你认为前述的步骤中,NaOH滴定磷酸是否可行?   (填“可行”、“不可行”)。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