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北京]2011-201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静(mì)杀(niè)计(jiào)苦心孤(zhǐ)
B.嫌(wù)活(pō)简(lòu)随声附(hè)
C.盖(qī)悔(chàn)别(shù)言简意(hái)
D.惊(huáng)罚(chěng)装(dīng)杀鸡猴(jǐng)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妥贴狼藉答辨博古通今
B.恪守揣侧海欧妙语连珠
C.娇贵威协栋梁因才施教
D.观察强壮秘诀趾高气扬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A.职—— 措 B.迅——不之客
C.然—— 不及防 D.誉——莫其妙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七个小矮人房间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小小的,但却非常_________。
②英雄的壮举所产生的激奋人心的力量,总是会强烈地______着人们的心!
③游国恩先生治学______,他要求学生在论文和口试答题中凡有引证,必须说明出处。

A.精致震动严格 B.精细震撼严格
C.精细震动严谨 D.精致震撼严谨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一进运动场,同学们就看到了迎风飘扬的彩旗和欢呼声。
C.我们一定要发扬科学家坚韧不拔、开拓创新。
D.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B.《白雪公主》是德国童话作家格林作品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C.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
D.在游戏时,伽利略制作了各式各样粗糙的像车、风车、船之类的小玩意儿。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理解: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提醒人们思考什么是自律。
B.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理解: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突出学生们对蔡老师的喜爱和依恋之情。
C.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理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铅块来比喻“我”那颗沉重的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越来越沉重的感受。
D.成熟的稻穗低着头,启示我们要谦虚;缚住悬崖迎风傲雪的松柏,启示我们只有不畏艰险,昂扬向上,才能尽显生命的意义。

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稻穗和松柏的特征及给人的深刻启示。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王维 ———唐朝诗人
B.《风筝》 ———朱自清 ———散文家、学者
C.《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D.《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默写。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以补其短。(《吕氏春秋·诬徒》)
“知心朋友之间,身相远,心相近”,如果表达这层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论语》是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是    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     。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下面小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臣是以无请也   是以:          ②桓侯使人问之   故:      
③司命之所     属:           ④使人扁鹊     索: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桓侯遂死”的原因。(2分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完成下面题目。(共10分)
“诺曼底”号遇难记
〔法〕雨果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是凌晨4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甲】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乙】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丙】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难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 “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有删节)
说说【甲】段中加点的“冒”字都写出了什么?
【乙】段中描写了灾难发生时的场面。请你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并说出其在文中的作用。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丙】段中加点词语“伟大的灵魂”的理解。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瘦马铜声》,完成下面问题。(共14分)
瘦马铜声
张守印
①马霜天马老师夹着课本,微笑着走进教室时,顽劣的初二(2)班的小男生小女生差点没笑出声来:一米八的瘦削身架,鼻梁上架着副很夸张的眼镜,以至于半个面孔都闪烁在厚重的玻璃镜片的后面,给人以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②虽然早有“探马”来报,这个从外校新调来的班主任,是专带差班的高手,很有能耐,但他是我们的对手吗?要知道,这个班一年中气走了三个班主任。
③第一节课,水波不兴,45分钟在马老师的微笑和同学们的游离目光中平静度过。马老师走出教室。走出教室的马老师身后被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盯着。他们在证实一则听到的消息:马老师的右腿有点跛。是的,上大学时马老师在一次篮球赛中,摔折了腿。医生的轻率治疗,使他的右腿短了那么一点点。走快的时候,便有了跌宕起伏的效果。此时的马老师并不知道他行走的姿势已经令他的学生产生了小小的兴奋。
④下午自习课。马老师走进教室时,便见黑板前围着一群同学,见他来,便轰地四下散开。黑板上画着一幅画:一匹嶙峋的瘦马直立着后腿,马脸上很滑稽地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有诗两句:“远看金鸡独立,近看瘦马悬蹄。”马老师看看画,又看看全班同学。此刻,全班每个人都努力呈现出“与己无关”的坦然神情,但又不时地瞟着老师的面部表情。马老师笑笑,在诗的后面挥毫续上:“行走风吹落叶,躺下长短不齐。”问:“此意如何?”全班同学一下子如绷断的弦、决堤的水,大笑不已。
⑤马老师不笑,作严肃状:“今后这位同学可任语文科代表,兼出黑板报。”全班复大笑,可笑着笑着,都不笑了。诗画作者吴晓阳慢慢站了起来,红着脸,嘴唇翕动着想说什么。马老师微笑着拍拍他,示意坐下。复转身,在黑板上重重写下四个字:尊师重教。
⑥于是,每日踏着晨光,路上、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初二(2)班同学嘹亮的声音。马老师的自豪溢于言表:到处都是我们班的人。有的同学低头走路,马老师会很认真地走到他面前,喊一声:同学好!在你小吃一惊之后,你会看到一个高出你一个多头的瘦长个子和他从镜片后荡漾出的微笑。半月后,师生互致问候蔚然成风。
⑦马老师教数学。热门的主科教师大抵都做家教,可马老师不做家教。不做家教的马老师便成了“另类”。老婆劝他挣一份家教钱,补贴家用。马老师说,手心手背都是身上的肉,好生差生都是我的学生。于是,便自己给自己加课,弄得累累的。后来,拗不过几个差生家长的苦苦恳求,开了小灶,可又不收人家的钱。有人便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还晓得没钱先赊碗黄酒,他怎么这么迂?
⑧马霜天的班主任固若金汤,一连当了两年。这个班的成绩扶摇直上,从全年级最后一名,一口气超过5个班,直逼第一名。
⑨初三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马老师照例微笑着走进教室,吴晓阳早已又在黑板上画了匹瘦马,马脸上还是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写了四个字:“瘦马铜声”。见老师进来,班长走上讲台,用红粉笔写下了一横。马老师惊诧,怎么不写了?只见全班45位同学按学号,一个接一个上来,每人也只写了一笔。黑板上出现了醒目而鲜红的六个大字:“老师,我们爱您!”
⑩掌声响起来,持久而热烈。马霜天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有晶亮的东西要涌出来。
(有删改)
[注]①“瘦马铜声” 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咏马诗。“铜声”意为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这一词语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诗人借天马来讴歌逆境中人的高尚品德与气节。
文章第②至⑥段,作者四次提到马老师的“笑”,请参照示例加以概括。
①                              
② 马老师笑对同学的嘲讽;
③                             
④ 马老师微笑着主动跟同学打招呼。
阅读文章第④、⑤段,说说为什么全班同学“笑着笑着,又不笑了”?
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嘹亮的声音”指                                 
文章第④段、第⑨段都出现了吴晓阳画马的情节,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吴晓阳两次画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文中的马老师性格鲜明,人格高尚。请就其中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经历谈谈感受。(限100字左右)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共40分)
升入中学后,同学们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如何呢?也许你感到新奇和兴奋,也许你感到紧张和困惑,也许你感到温暖和快乐,也许你感到孤独和悲伤,也许……请你通过一件或者几件事,把你升入中学后的真情实感倾诉出来吧!
题目:我感受到了         
要求:⑴将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纸上。
⑵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⑶字数在600—1000之间。
⑷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