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安徽]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近热播电视剧《黎明前的暗战》,讲述了国民党湘籍将领程潜、陈明仁深明大义,促成湖南和平解放的义举。剧中多次提及“无湘不成军”的民谚,该民谚的产生最可能始于

A.两次鸦片战争中 B.土地革命时期
C.太平天国运动后 D.解放战争时期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遗其体而求其用”
C.“然欲自强 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① 商品价格日渐下降  
②市场上洋货流行
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  
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梁启超在演讲中说:“任凭什么人,尧舜呢,桀纣呢,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呢,王莽、朱温、袁世凯呢,若再要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也不会有的事了。”下如此断语,是因为他

A.认识到帝制的危害 B.经历时帝制的腐朽
C.正确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D.片面地夸大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

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祠堂匾额与民俗、文学、书法艺术相结合,大多反映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大致有三种:
① 朝廷(政府)对有大德大功之人特殊的表彰;
② 社会对有大德大功的贤人的颂扬;
③ 后世子孙对先祖功德的赞颂。据此,下图祠堂匾额属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任新民(1915~),安徽宁国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1949年7月决定从美国回国。此时他可能遇到的情景是

A.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热情邀请 B.苏联给中国提供研究核武器的技术资料
C.敌视中国的美方从中极力阻挠 D.看电视闻到美苏“冷战”浓重的火药味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如唐之“丰满华丽”,宋之“理性美”,民国之“中西合璧”,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多姿多彩”。这些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百家争鸣”、商业繁华、政治民主、经济全球化
B.富强开放、理学盛行、民主共和、经济全球化
C.“百家争鸣”、理学盛行、新思想萌发、百花齐放
D.富强开放、民族融合、中体西用、百花齐放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1952年合作社股票  1956年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  2008年祥符林业专业合作社股权证

A.股票是公有制的产物 B.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单一性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 D.建国后我国一贯实行股份制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主题词
“一五” (1953-1957)
自力更生、工业增速
“二五” (1958-1962)
大跃进、赶英超美
“六五” (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 (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 (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中国青年报》对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 
①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出现过“左”倾冒进错误
②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从被封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 
③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苏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 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
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资金、方式、分布、管理以及援外国际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对图2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与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密切相关
C.中国坚持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与时俱进
D.对外援助主要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① 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③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沟通和联系
B.开启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新时代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D.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① 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               
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
③打击了千百万群众对理性王国的憧憬  
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①辛亥革命 
②文艺复兴 
③工业革命 
④邓小平改革开放 
⑤光荣革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 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颁布
1870年颁布
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
国会制定
国民议会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 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
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 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 点       D.评 价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A.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B.要与临时政府和平相处
C.在俄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该材料中“独特实验”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有计划经济建设 D.赫鲁晓夫改革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3年的“炉边谈话”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利用大众传播手段进行政治性公关活动的典型事例之一。他曾在“炉边谈话”中提出了以下四个外交目标,其中在二战后初期未能得以实现的是
①“同所有国家重新建立友好关系,并树立更大的信心”
②“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
③“进行普遍裁军,消除对武装对抗的恐惧”
④“建立稳定的货币,以便推进贸易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新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① 质疑美国“一超独霸”地位     
②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③欧洲是多极化中最有活力的一极 
④认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直接导致东西方的政治改革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如生,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看上去乱七八糟、随心所欲的每一个色点,都是经过科学的、精密的计算,所以每一名画家都是科学家或者数学家。这种表现技法当属

A.古典派 B.荒诞派 C.印象派 D.现代派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历史小论文中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人发射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7年,美国人发射阿波罗10号宇宙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这篇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论科技造福人类”
C.“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D.“论科技与冷战的关系”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决定“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材料中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这一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因素最主要有哪些?
材料三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材料四:16一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   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4)据材料四指出近代英国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因素。
材料五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5)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谈一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制度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材料二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通过自我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3)材料三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如何体现的?“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作者的此观点说明了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6年4月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了以“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为题的重要演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世纪至18世纪初,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他们发展了朱熹的“人治中有法治”的思想,提出了“人类历史也和自然界一样,为自己固有的‘法’所支配。支配一切民族的一般的‘法’就是人类理性”“政治、法律制度要从人的现实生活环境出发”等。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
——克吕耶斯《论十七、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霍尔巴赫《社会体系》
(1)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原因。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于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2)启蒙思想鼓舞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请就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一段话加以说明。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胡锦涛
(3)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

来源: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