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2011届北京市昌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形(qí)斥(bó)气冲汉(xiāo)惊涛浪(hài)
B.护(hē)本(shé)毛自荐(suì)异同工(qǔ)
C.名(nì)检(sǒ)高瞻远(zhǔ)不期而(yù)
D.狭(ài)联(mèi)谆谆教(huǐ)随声附(hè)
来源:2011届北京市昌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划线的词语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真是赏心悦目(栩栩如生)。
B.经过抗震加固后的教学楼,里里外外焕然一新(诗情画意),给了刚返校的师生们一个惊喜。
C.综观历史,放眼全球,无论哪一所名校,都是以独特而有品位(品味)的校园文化驰名于世。
D.有人提议:从中青年人群开始,进行资金储备,为解决照料(照顾)老年人的问题做准备。
来源:2011届北京市昌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欣赏中外精彩的绘画,可以举出它们很多优点,潇洒自然常常是它们共同的长处。画师选择某种素材入画,都经过多方面严格的选择,   体现于画幅上,    往往十分自然。卓越的画师,    敢于画壮丽雄伟的山川,气象万千的远景,也敢于画平常的静物,画嬉戏的小孩,画断脚的螃蟹,画蛀孔的蔬菜    一经他选中入画,也就涉笔成趣,给人一番自然的美感。

A.所以就不但只要 B.但是却因为所以
C.因此就不但而且 D.但是却不但而且
来源:2011届北京市昌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我建议”节目“我们的字怎么了”的讨论中,有不少专家建议,由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措施,强化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
B.关于汉字书写,《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C.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
D.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来源:2011届北京市昌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历数那些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发明,几乎是在世博会上先登台亮相,此后才风靡全球的。        。然而科学理论如果不从实验室的象牙塔中转化为面向市场的实用技术,将永远无法变成生产力并造福人类。
①因此世博会很大程度上是发明家和企业家的舞台
②有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电报、电话、电灯、留声机、无线电的发明者都是早期世博会最耀眼的明星
③至于电究竟为何物,那是法拉第、赫兹、汤姆逊和麦克斯韦们的事
④但莫尔斯、贝尔、爱迪生、马可尼们所关心的只是如何“让电流干活”

A.②④③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②①③
来源:2011届北京市昌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理解: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重重叠叠、绚丽多姿的石笋群,如群峰争雄,鹰飞鱼跳,似仙鹤起舞,龙腾虎跃。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石笋群的多姿多彩。
C.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就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荷池的无限生机。
D.友谊是什么?友谊是联系情感的纽带,是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团结奋进的火炬。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友谊”的特点。

来源:2011届北京市昌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默写
(1)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
(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句子是:               

来源:2011届北京市昌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我们学习了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唐雎不辱使命》,领略了邹忌善于进谏、唐雎勇于抗争的风采;我们还学习了 ①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中的 ② 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懂得了人应该舍生取义和 ③ 的道理。

来源:2011届北京市昌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共11分)
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了百年校庆日。为了让同学们感受中国教育文化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加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走进清华”校园宣传周活动。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在宣传周里,学生会宣传部长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写一条宣传语。他根据下面的宣传材料写出了宣传语的前一句,请你续写后一句。
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材料】
清华大学将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周日确定为校庆日,因此百年校庆日为4月24日。校庆期间,遍布海内外的校友五万余人相约返校,同贺母校百年。他们重回清华园,追忆青春岁月。
成立于1956年的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与北京清华大学系出同源,秉持同样的校训,拥有共同的校徽、校歌,办学理念、育人精神以及校风文化。
今日,两岸清华同贺百年,北京清华大学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不仅互派代表团,而且各自的校庆晚会上,两校学生联袂出演。
宣传语:五万学子齐返校                  
.学生会准备在宣传周出一期以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为主要内容的期刊。请你依据下面的材料,用简练的语言,在横线上填写这则期刊的主要内容。
【材料】
在庆祝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清华大学同学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即三个“结合”。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他说,同学们应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为国奉献之志。
  第二, 。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
  第三,。同学们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基准要求。同时,要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宣传小组预备在学生中展开“清华精神”大讨论,请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清华精神,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作为一名学生具备清华精神的重要性。
【材料一】
清华,淳朴严谨的学风绵延不绝。老清华,睡懒觉者要被罚,课余时间学生们都在图书馆“开矿”;新清华,匆匆的脚步是赶着去教室占座,甚至要想在图书馆抢到个看书的座位,天不亮就得去。周末晚上10点多,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让人不免惊讶:怎么这么多人?是散电影了吗?清华人答:不是散电影,是散自习。
【材料二】
清华园里,时时回荡着历届学子们在清华园里的铮铮誓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将自己的事业征途与国家的建设需要紧紧相连。
答:        

来源:2011届北京市昌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出师表》,完成第12—14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以先帝遗德                                       光: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        
⑵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一个成语概括诸葛亮选拔人才的标准。
答:      

来源:2011届北京市昌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两棵树的守望》,完成第 15—17 题。(共15分)
两棵树的守望
①一粒树种被埋在瓦罐下已有些时日了,在昏昏沉沉中,她忽然听到一声很轻微的爆裂声,她一下子被同类的这种声音鼓舞了,开始没日没夜地试着冲出黑暗。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这个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她终于咬破了瓦罐的一丝缝隙,顶出了一片嫩黄的叶子。
②好不容易探出头来的她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寻找先她破土的那粒种子。她发现他就在离她不远的院子里,已有半米多高了,而自己却被压在一堵高墙下。
③为了往上长,她拼命地吮吸着阳光和雨露,不管雷雨大作还是狂风肆虐,她都挺直腰杆努力向上。尽管瓦罐刺破了她的脚掌,墙壁划伤了她的肌肤,她都心无旁骛。冬天到来的时候,她终于长到半米高了,但他却早已越过墙头,任她怎么努力也够不着他一根细微的枝条。
④这个冬天似乎特别漫长,她常常在朔风中抖动着细细的枝条向他招手。他却根本没有发现她对他的仰慕。既然牵不到他的手,那就缠绕住他的根须吧。于是,她竭尽全力将根须向他的方向爬去,全然不顾瓦片的锋利和墙壁的挤压。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她细小的根须终于接触到了他的根须。
⑤一股轻轻切切的缠绕终于使他注意到了她的存在,他这才发现她和她满身的伤痕。他把自己有力的根须小心地从那些伤口绕过去,再将她密密地包裹起来。
⑥春去春又来,他的枝叶已覆盖了半个院子,他已能傲视整个院子里所有的花草树木了。望着他伟岸挺拔的身躯,再看看自己尚嫌弱小的身躯,似乎永远也无法达到和他并肩的高度。她有些灰心也有些胆怯了。他仿佛看穿了她的心事,根须更有力地攀紧她。她被他有力的筋骨提携着,一点一点地变高变粗。现在,她也能越过高高的墙头,和他一起倾听微风的呢喃,细数天上的白云了。
⑦那是一个狂风大作的深夜,风狞笑着一次次向她发起进攻,每一次摇动都会使她的肌肤与石墙摩擦并留下道道伤痕,根部更是撕裂般的疼痛。为了减轻她的痛苦,他的身子尽量向她倾斜,像老鹰保护自己的雏儿一样把所有的枝条伸展开,全力遮住向她席卷而来的风暴,他的条条根须像一根根细小的绷带,将她密密麻麻地缠绕起来;数不清的根须你缠我,我绕你,已分不清谁是谁——在暴风雨面前,他们已融为一体。
⑧斗转星移。一个月华如水的秋夜,她感到自己的身体鼓胀得有些莫名其妙。继而,她抑制不住内心的狂跳而颤抖了:等待了多年的那个心愿终于就要实现了!纷纷扬扬的米粒般的花苞铺天盖地洒满了她的树冠。第二天,整座院子飘满了优雅的清香,他一下子被这少有的奇香唤醒了,他要叫醒她,和她一块分享这份美好。但是他呆住了:她正以前所未有的美丽向他微笑,她身上的每一朵细小的花瓣里都灌满了这醉人的甜香。
⑨他默默地注视着她,为她的美丽,为她的绽放而感动。只有他知道,为了这一天,她付出了多大的痛苦和代价,那些斑斑驳驳的伤痕就是最好的证明。
⑩天大亮的时候,大院里的人们都惊叹起来:“这棵桂树真是奇怪,一夜之间花儿全开了。”听到人们赞美她,他的叶子舞得更响了。
⑾第二天,一些人推倒了院墙,比比划划地来到他们跟前:“这棵桂树的花可真香啊,就留下吧,把白杨刨了。”随着镐头的深入,他们盘根错节的根须裸露在人们面前,任人们怎么分都分不开。“真是奇怪,两棵树的根长在一起了。”很多人在小声嘀咕。人们哪里知道:为了能彼此拥有,他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每一镐下去,都是在挖他们的心呀!
在白杨倒下的一刹那,所有的桂花纷纷坠地,洋洋洒洒地仿佛下了一场桂花雨。过了没几天,人们发现:桂树死了,倾斜着倒在白杨残余的树干上……
.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两棵树的守望”,请你阅读①—⑨段,填写表格。(5分

情境
行为、变化

破土而出
被忽视



被注视、被欣赏

.文章第⑩段作者写道:“听到人们赞美她,他的叶子舞得更响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他的叶子舞得更响了”。
答:       
.文章第⑿段画线句对桂树的描写生动感人,试简要分析。
答:     

来源:2011届北京市昌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8分)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②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空气中容纳了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④雾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就会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⑤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
⑥消除雾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雾滴蒸发掉;另一种是使雾滴沉淀下来。
⑦蒸发雾滴的方法一是升高温度,就是燃烧石油等各种燃料,使雾滴汽化;二是把雾外干燥空气混入雾内,减少雾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使雾内空气从原来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使雾滴蒸发掉。
⑧雾滴沉淀的方法,一般采用播撒冷却剂、人工冰核或吸湿性凝结核的办法。例如对于过冷却雾来说,可播撒碘化银,或者在机场上风处蒸发液体丙烷,使温度下降。这样使一部分过冷却雾滴变为冰晶。而在实际云雾中,当气温低于0℃但高于—10℃时,有一半以上是未凝结的过冷水滴,当气温降到—20℃时,过冷水滴才大量减少,变成冰晶,未变为冰晶的过冷却雾滴蒸发化成水汽,到气温降到—40℃及更低时,云雾中无论有无凝结核,这些水汽都会凝华到冰晶中,让冰晶增大而沉淀到地面,使空中雾滴消失。
.阅读第②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雾“形成的条件。
答:        
.根据第⑥—⑧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内容分别属于哪一种消雾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材料一】
1946 年11 月,美国做了一个消雾实验。科学家谢弗乘一架小飞机,在层云上沿一条4.8 公里的航线撒下了1.36公斤的干冰(干冰是二氧化碳在-78.5℃时凝结成的固体,把干冰洒在云雾中,可使云雾的水汽温度降低到-40℃以下……最后形成雪花掉下来。),使整个云层变成了白雪。
【材料二】
人们曾利用大风车或直升机,让直升机在雾顶来回巡翔,并使直升机绕铅直轴的叶桨不停的转动。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这种办法对于300米厚的雾较为有效,可使雾中出现直径约300米的无雾地区,并可维持约5~10分钟。
答:        

来源:2011届北京市昌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阅读《给自己定位》,完成20—22题。(共8分)
给自己定位
①著名画家叶浅予80岁生日自写寿屏分发乡人,云:“总结我的一生,有人指出谨慎处是儒家,豁达处是道家,而我的灵魂深处是俗家,所谓俗家,乃貌似清高,实则利己。”敢于说自己是一肚皮“利己”、“世俗”、毫无卓然建树的地地道道的“俗家”,是需要一定胆识的。
②鲁迅的弟子李霁野读完其恩师回忆性散文杰作《朝花夕拾》后,以为先生生活经验丰富,建议适时写一部自传时,鲁迅立即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我有许多小小的想头和言语,时时随风而逝,固然似乎可惜, 但其实,亦不过小事情而已。”读着这样的信,不由不让人想,像鲁迅这样包括他的“论敌”也不得不承认是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总结自己一生,竟以“太平凡”、“小事情”概括,不是在公共场合的“作秀”,而是跟自己的学生吐露肺腑之言,那么从容、真切、平静,真个令人肃然起敬。
③立德、立功、立言是得讲究“份儿”的。没到那“份儿”上,硬要摆出不可一世的形象来,反倒“跌价”。【甲】
④吾生常显张狂状,没写出一两篇像样的东西,即已造出显赫辉煌“名片”,涵盖一切溢美之词,给人的感觉是比著名还著名,比伟大还伟大,了不得啦,神仙下凡了,巨星出现了。这类现象层出不穷,令人不屑。实际腿脚相当稚嫩,基本功还没有练好,还只能在栅篱、茅檐间盘桓。【乙】人家老舍都说自己是个“写家”,孙犁只说自己是个年轻作者可以跨过去的“低栏”,巴金向不承认自己是“文学家”,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作家”,你还有什么可炫耀的!
⑤ 实事求是给自己定位,安然、泰然、淡然地对待自己的一切,【丙】是成熟的标志,自信的标志,有希望的标志。
.“份儿”在词典中有“地位”、“程度”、“派头”的意思,请结合第①、②段的内容,说说第③段加点词“份儿”指的是什么?
答:      
、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鲲鹏就是鲲鹏,燕雀就是燕雀。
②有好些事是求之不得的,你扯着嗓子声嘶力竭般叫嚷,人家就是不买你的账,奈之何!
③失意莫悲观沮丧,得意莫忘形失态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文章第④段列举了一些现象,说说作者列举这些现象意在表明什么?
答:     

来源:2011届北京市昌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题目:这也是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来源:2011届北京市昌平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