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四川]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罗(qǐ)叱(chà)吟(xiào)面面相(qù)
B.惶(qī )巾(lún)罪(qiān)还江月(lèi)
C.遥(cén)机(sì)甘(lín)水摸鱼(hún)
D.古(chà)午(xiǎng)钓(sǒu )繁文节(rù)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渲泄天堑暮蔼门可罗雀 B.缥缈蟊贼帐目莫名其妙
C.家俱箫瑟坐落成绩斐然 D.谄媚敲诈狼藉前合后偃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都市委明确提出要把天府新区的建设摆在全市工作的龙头位置,为此新津县委出台了不少与建设“天府新区新津分区”休戚相关的政策。
B.食品是人们生活必需的产品,食品安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任何时候都容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
C.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D.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介绍,发改委正在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预计很快将会出台查处结果。
B.根据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巨制《金陵十三钗》在全国公映以来好评如潮,该片代表中国内地参加了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的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华语乐坛天后王菲2012重庆演唱会在重庆奥体中心举办。王菲那独特的舞台风格以及天籁般空灵清透的歌声让她的歌迷们大饱耳福。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们会过得快乐吗?              。一个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就像在沙漠中迷路的骆驼,                       。之所以说是生活目标而不是人生目标,         ,而我们很多人短时间内实在弄不明白一辈子到底要干什么。            ,所以,为一年的生活定下目标就可以叫做生活目标。
① 迷茫和绝望会充满了心田
② 快乐的第一要素是有生活目标
③ 不再给快乐留下丝毫的空间
④ 但是我们想清楚一年之内到底想干什么还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⑤ 是因为人生目标是一辈子的事情

A.⑤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⑤①②③④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戏剧按作品内容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和诗剧。戏剧的三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和人物台词。
B.词是兴于唐代盛于宋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C.苏轼的词改变了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词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D.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分别是《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每题3分,共9分)
2012年的日历已经翻开,与以往的新年相比,这崭新的一年似乎更有着特殊的意味。不知是因为古玛雅文明留下的末日预言令人印象深刻,还是因为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越来越令人恐惧,抑或是两年前风靡全球的大片《2012》的视觉冲击太过惊人,总之,2012这个年份的的确确因为与“世界末日”产生了某种联系而更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于“世界末日”说,大多数人的态度是理智的。然而,有人却宣称,除了玛雅文明外,几乎所有古老文明中都有末日预言,且都和2012有关——有人从《圣经》里破译出了“2012末日预言”的密码,有人从神秘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书中找到了证据,甚至还有人从中国的《推背图》里发现了这一“天机”。
在这些言之凿凿的话语的推波助澜下,人们的心态是否会发生微妙却危险的变化?
众所周知,2012末日预言来自于古老的玛雅文明。2012年12月21日,本是玛雅文明中长计历中一个周期的结束日,一个循环的最后一天而已。然而,一个世纪以来,它却被预言家们和“世界末日”一次次地牵强附会、阴错阳差地联系到一起。
追根溯源,“末日预言”也与基督教文化中的“末日审判”有着分割不开的联系。基督教思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将在最终一刻得到上帝的公平裁决,善的被接引到天堂,恶的就要打入地狱,《圣经·启示录》里便详细描述了末日景象。但显然,宗教情感和宗教内容需要分开看待。在现实社会中,宗教情感倾注的对象即宗教内容,应该经过理性的检验。然而,一代又一代基督教预言家们在狂热情感支配下,一次次作出各种各样的末日预言。在他们口中,世界“曾经”的末日有公元156年、公元500年、公元800年、公元2000年等等。它们无一应验,但仍然层出不穷。
当然,在“末日预言”的历史中,自然少不了占星家、易学大师甚至科学家们的贡献:有着艺术史和美学博士学位的高级巫师阿奎勒斯、畅销书作家卓思宁、西方“预言家之王”诺查丹玛斯、号称《推背图》作者的李淳风……就连一般人认为与迷信绝缘的宇宙学和物理学学者,也用“同化银河系”和“天体重叠”等所谓的“科学术语”,来为2012的末日预言“背书”。这一幕幕大戏,让人目不暇给,叹为观止。
“末日预言”之所以如此受人关注,甚至能够蛊惑人心,首先是因为,生活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不适感,以及对世界和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可控感,使得普通人对未来充满了惶惑。“末日预言”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它迎合了人们的枯燥而平凡的日常生活。当你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工作,当你心灵悬空无所寄托时,有什么比“世界末日”更能打破我们这种单调的生活,更能让人逃避无处不在的生存压力呢?这些平凡的人心,就是“末日预言”发酵和传播的最好土壤。只要掌握了预言的三要素及其设置方式,一则像模像样的预言就能顺利炮制并广为流传。
然而,末日预言毕竟是缺乏理性的谎言。2012年的到来,最终也将会击碎“2012世界末日说”的荒谬。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人类不能够勇敢面对现实问题,一味地“掠夺式”发展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会因为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出现一系列危机,让我们走向真的“世界末日”。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乎所有的古老文明都认为,2012年是世界末日。
B.对于“世界末日”这一预言,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无奈的沉默。
C.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可能使一些人联想到关于2012年世界末日的预言。
D.大片《2012》视觉冲击太过惊人,以致有些人相信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

下列关于“末日预言”受人关注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基督教文化中的“末日审判”使很多基督教预言家相信世界末日的到来是必然的。
B.某些科学工作者的推波助澜使“末日预言”披上了科学的外衣,让人觉得更加可信。
C.普通人面对世界所产生的渺小无力和惶恐感使“末日预言”有了广阔的市场。
D.枯燥平凡的日常生活让人厌倦,人们宁愿期待“世界末日”的到来。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2012年与以往的任何一年相比都更有特殊的意味,因为这一年被预言为世界末日。
B.玛雅人所说的“末日”指一个历法计数周期的最后一天,并没有说这一天世界将灭亡。
C.基督教预言家乐此不疲地反复多次预言世界末日,源于他们非理性的宗教狂热。
D.“末日预言”虽然是荒谬的,但人类如果继续自己的无知,走向灭亡就会成为一个事实。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赖宁雕像的回归 
8月18日,备受公众关注的赖宁雕像被迁回原址——山西太原东仓巷。次日,当地还举行了回迁仪式。如果没有社会舆论的介入,“失踪”了好几个月的赖宁雕像,恐怕仍将处于“失踪”状态。
今年5月,和东仓巷居民朝夕相处20年的赖宁雕像,无声无息地消失了。8月上旬,热心的居民开始自发地四处寻找雕像下落,随后,当地媒体也加入寻找队伍。后来得知,雕像是街道办事处移走的,因为雕像所在的干休所要进行整修,本打算将雕像摆进学校或公园,但均遭到拒绝,只好将其放至一个偏僻的山村。如今,对这样的安置当然可以说是“暂时寄放”,但若没有社会舆论的压力,或许雕像永远“暂时寄放”于偏僻的山村也未可知。
赖宁,曾经是许多“70后”、“80后”的学习榜样。1988年3月13日,年仅14岁的赖宁为了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同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光荣称号。赖宁的故事被媒体广泛报道,赖宁的事迹进入了课本,照片也被挂在了中小学校园,赖宁迅速成为一个时代精神符号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于是否该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行为,社会上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2004年,《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北京全面实施,“少年英雄”赖宁见义勇为的精神不再被提倡,赖宁的照片被从校园的墙上摘下,其英雄事迹也从教科书上悄然消失。2006年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未成年人类似赖宁救火的英雄举动,已被法律禁止。
这些都被很多人理解为赖宁只是一个过去时代的精神符号,赖宁精神已经过时。但也有人针锋相对地指出,不管赖宁的精神是否应该提倡,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赖宁雕塑的被“冷落”,正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过分追逐物质和功利的结果。
现在,虽然赖宁雕像回归了,但是由此引发的思考仍没有结束,也不应该结束。
赖宁雕像、赖宁画像到底有没有永久性的价值?回答是肯定的。对于众多“70后”、“80后”的人来说,赖宁作为童年岁月中珍贵的记忆也许永远无法抹去。河北传媒学院大二学生齐玲玲告诉记者,即使是作为一名“90后”,她也希望人们能够重新看待赖宁精神,“重拾赖宁精神对于当下这个超男超女盛行、信仰迷失到竟为侵华日本开拓团立碑的社会行径会是清醒的一击”。
许多公园和学校拒绝接受赖宁雕像,他们事后遭到了社会舆论的谴责。事实上,他们都是根据当今的主流价值观看待这件事,这种思想行为,只是当今时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表现而已。时至今日,不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做无谓的牺牲,成了新的主流价值观,赖宁之所以成为英雄的价值基础发生了改变,但是如何看待赖宁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今年3月,西安儿童公园面临改造,赖宁雕塑是否保留一度引起争议。原因是“这个英雄少年是因为救火而牺牲,如今提倡保护少年儿童,不提倡少年儿童见义勇为”。幸运的是,在众多市民和政协委员的呼吁下,雕像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在一片树木掩映中,这个1974年出生的少年,还是他14岁牺牲时的样子,挥着树枝奋力扑火,大幅度的形体动作呈现出一种强劲的向前的力。三三两两的孩子们从“赖宁”身边走过,或蹦或跳,或停下观看,或视若无物地走开。而赖宁仍然站在那里,默默地做着扑火的动作,奋力向前。 
2011年8月《华商报》,有删节 
请说明题目中“回归”与第一段中“失踪”的含义。
第二段写居民们自发寻找雕像,目的是什么?
赖宁雕像回归了,但作者为什么说“由此引发的思考仍没有结束,也不应该结束”?
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为新闻时评,你认为这样写合适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小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
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选自《南史》,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平建邺,为主书稍:逐渐
B.仲宗其计壮:佩服
C.乃其俘馘陈:陈述
D.庆之开仓给振:通“赈”,救济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呼即至,甚亲赏。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
B.庆之入据城。吾还也 。
C.须虏围合,然后战。失其所,不知。
D.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年轻时候曾是梁武帝的侍从,因为忠心事主,经常得到赞赏,后从军,逐渐得到提拔。
B.陈庆之胆识过人,他曾亲自统领大军攻克涡阳。在与北魏军的对峙中,历经数十上百次的战斗,最终凭借勇气大获全胜。
C.陈庆之在楚城击败北魏军队后,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屯田开荒,发展生产,积蓄了很多粮食。
D.陈庆之为人谨慎,生活俭朴,即使身居高位,仍谦恭有礼,士卒都乐于为其拼死效力。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2)州人李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江神子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上片“水溶溶,飏残红。渡舟横,杨柳绿阴浓”四句虽是写景,却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丰富情感,请简要分析。
下片“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传说中让金主完颜亮垂涎三尺的杭州美景是“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的三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刘义隆的典故,以史为鉴的是:            
                                         
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桥仙》)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举行课本剧表演,下面是这次演出的节目单(部分):
晚会节目单
①《窦娥冤》
演出:高二(4)班
②《哈姆莱特》
演出:高二(13)班
(其他略)
请你在两个节目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60字左右。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为下面的事件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包括标点)。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今年秋季新学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启用,中小学生将有望用上据此修订的新教材。
新课标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依据新课标,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旧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会写字的要求也从原来的800到1000字统一调成800字。
此外,语文新课标还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
有学生家长质疑:最没用的就是“死记硬背”,识字才有用,为什么现在要反着来呢?这究竟是改革还是折腾?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每年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已延续近半个世纪。如今,人们对这个道德楷模,产生了各种疑惑: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是否符合现代社会伦理;雷锋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是否符合市场经济。
另一方面,中国正历经深刻的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患上了重金重利、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人心浮躁等疾病。人们比从前更需要真,更渴望善。今天呼唤“雷锋精神”,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请以“我看雷锋精神”为话题,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论点鲜明,论证充分,可采用横向议论或纵向议论。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