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安徽]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古来得天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是指哪个皇帝(     )

A.杨广 B.杨坚 C.杨勇 D.杨国忠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一景象产生于谁统治时期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沟通了涿郡和余杭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有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 )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A.家世背景 B.才能 C.人品 D.修养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的开元通宝是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称赞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祖 C.唐玄宗 D.武则天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纪》 D.《资治通鉴》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那是诗人辈出,其中被誉为“诗仙”的伟大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陶瓷制品中以黄、绿、白或黄、绿、赭、黑等釉色同时交错使用的艺术珍品是

A.越窑的青瓷 B.刑窑的白瓷 C.唐三彩 D.景德镇瓷器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体现南昭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的是

A.大雁塔 B.大昭寺 C.渤海石灯塔 D.千寻塔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那么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盛行饮茶之风呢?

A.唐代 B.明代 C.清代 D.宋代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汴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

A.东京 B.临安 C.应天 D.建康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岳飞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

A.女真的统治者 B.辽的统治者 C.契丹的统治者 D.党项的统治者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

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 B.主人家桌上摆着瓷器茶水壶
C.主人邀请你晚上去逛夜市 D.主人的儿子们去开凿两段新运河了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诗句和谚语中,反映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口,小邑犹藏万家室。”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南山缺。”这句词的作者曾在郾城大败金军,他是

A.辛弃疾 B.岳飞 C.李清照 D.苏东坡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打破市坊制度,“大街小巷店辅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所反映的是

A.元朝 B.唐朝 C.隋朝 D.宋朝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唐代占有二个,它们分别是(     )

A.火药、印刷术 B.造纸术、印刷术 C.火药、指南针 D.指南针、造纸术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和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都是统治者施行暴政。(    )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局面,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魏征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    )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南方丝织业发展,江浙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    )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春节称元旦,最受重视。(  )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北宋长期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族建立的辽和(   )族建立的西夏。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有很大发展,(   )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   )。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正式设立于哪个朝代?
(2)谁开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的哪一点措施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3)上述材料所述的皇帝在位时开创了怎样的治世局面?这位皇帝的治国思想对今天我国的社会建设有何借鉴?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识图并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一人物是谁?结合上图说出他对外交往的终点?
(2)图二人物是谁?他的目的地在哪儿?
(3)图二人物从长安经敦煌过葱岭这一路线,在历史上称之为“丝绸之路”,经过此段路程可能遇到怎样的不利条件?
(4)图一和图二的人物都备受后人称颂,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品质?
(5)请为上面图片确立一个主题?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
材料一:

材料二: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
材料三

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根据材料二请回答宋代哪里已成为重要粮仓?
(3)材料三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 应该是哪个时期?
(4)根据材料四请写出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港口是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些建议。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桐城练潭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