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西]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

A.发展缓慢 B.力量太小 C.地域发展不均衡 D.行业发展不平衡
来源: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余某旅行社开展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中适合于介绍长征的是(   )

A.南湖游船——开天辟地启航程 B.英雄城市——八一军魂永传承
C.革命摇篮——星火燎原创新路 D.遵义小楼——生死攸关明方向
来源: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等。他们主要称赞毛泽东(    )。

A.领导了秋收起义 B.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D.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来源: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曾说:“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最能说明材料中所述“功绩”的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
C.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D.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来源: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10月17日,美国太空总署地球观测站公布了一组美洲大陆的卫星照片,以纪念人类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打破了美洲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与该次“地理大发现”直接有关的是(     )

A.美国的建立 B.哥伦布的远航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麦哲伦环球航行
来源: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种制度出现在(  )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波斯
来源: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3月20日利比亚当地时间20日凌晨2时25分左右,法美英军事打击利比亚开始,全世界为之瞩目和震惊。利比亚作为地中海周边的国家,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它曾被哪些帝国占领过:(  )
①罗马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奥斯曼帝国 
④亚历山大帝国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来源: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曾相识”。这是因为日本(    )

A.沦为半殖民地 B.开始受到西方的侵略
C.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来源: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在某堂历史复习课上记下了《人民宪章》、《共产党宣言》、《国际歌》等知识点。据此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在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

A.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B.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C.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D.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来源: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曾经说: “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纳粹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指的是(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诺曼底登陆 C.莫斯科保卫战 D.攻克柏林
来源: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召开的背景相同 B.都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C.都有利于战后问题的解决 D.都确立了战后世界格局
来源: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国际关系主导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下列各项,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冷战”开始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③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④两极格局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来源: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及至思想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回顾中国以及欧美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A处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与启蒙运动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B处事件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经济领域的两次工业革命的结果还会反作用于政治领域,因而共同促进C事件的发生,请你说出C处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欧美的近代化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中国近代民主进程就是学习欧美民主制度,通过改良、革命等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请就改革、革命分别列举一例史实。
(5)中国与欧美在近代化进程中各呈现什么特点?

来源: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发展,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再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1)材料一反映的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同一时期的美国为满足人民对土地问题的需求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什么?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是什么?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从F到G我国粮食总产量呈现的趋势,说说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2012年2月1日,中央发布了名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该文件突出强调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
(3)材料三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农业科技的重视。请列举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技创新上的标志性成果。
(4)你认为古今中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来源: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个国家崛起或复兴之路上,总有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一次次把世界各国推到十字路口。如何把握方向找准出路,实现国家的崛起或复兴,历史上有过很多成功的范例,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借鉴。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
材料一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时说:“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1)  当时令这个国家感到恐惧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1946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3.2亿美元,钢产量56万吨,都只相当于战前的1/10……
(2)导致材料二中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治国策略]
材料三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你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要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天。”
(3)材料三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材料四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大力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
(4)这反映了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特别重视什么?
[华丽转身]
材料五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时写道:“其实他的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5)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材料六

(6)根据上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成功启示]
(7)美国、日本在 “历史拐点”上的“华丽转身”给我们什么启示?

来源:2012届江西省新余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