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重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语文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针砭(biān) 瞋目(chēng)瞠目结舌(chēn)皈依佛门(guī)
B.孝悌(tì)凝睇(dì)叱咤风云(zhà) 半身不遂(suí)
C.噱头(xué)昵称(lì)栉风沐雨(zhì)因噎废食(yē)
D.博弈(yì)掣肘(chè)谆谆教诲(huì)滂沱大雨(páng)
来源:2010年重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精粹形容憔悴韬略洪水滔天
B.感喟 泾渭分明 枯躁心浮气燥
C.震摄震撼人心人伦美轮美奂
D.犄角掎角之势骄矜娇揉造作
来源:2010年重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些党员干部徒有“公仆”之名,实则尸位素餐,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影响了事业的发展。
B.过于膨胀的心态并不符合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来自冷静的理性,而不是膨胀的情绪,中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仍需要韬光养晦。
C.一个合格的职场中人要会察言观色,善于人际沟通交流,所以专家将此视为极其重要的职场EQ(情商)能力。
D.十月,秋高气爽,阳光灿烂,坐在风驰电掣的轻轨车上,两旁络绎不绝的山城景色真让人赞叹不已。
来源:2010年重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是否大力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是关系到大幅提高事业单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B.重庆“扫黑除恶”行动受到全国关注,自2009年8月7日重庆市司法局长文强因涉黑
被调查开始,扫黑行动如潮好评。
C.87岁高龄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应邀为中小学生题词“宁拙毋巧”后,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不要投机取巧。
D.他如果天天都熬夜看电视,精力不济,影响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向他提出意见甚至警告。
来源:2010年重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
毫无疑问,人类是地球有史以来最有支配地位的生物。仅数千年的时间,我们的城市、农田和牧场就侵占了地球陆地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据估计,人类现在霸占了地球百分之四十的生产力,且把地球搞得一团糟:草原化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含水层干枯,核废料和化学污染出现,物种入侵,生物大量灭绝,现在又加上了气候突变的重重阴云。如果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能力的话,它们会毫不犹豫地开除人类的球籍。假如这一愿望能够实现,人类明天就从地球上消失。但是,地球上人类留下的痕迹会彻底消失吗?
由于缺乏维护,大楼、公路、桥梁和其他建筑物会较早地瓦解倒塌。每一场暴风雨,每一次洪水泛滥和每一个霜夜都会“啃咬”这些被遗弃的建筑物。仅仅数十年的光阴,屋顶就会塌陷,房子也会倒掉。但是,即便是建筑物倒塌了,它们的废墟,尤其是那些由石头或混凝土建成的废墟仍能够保存数千年。
一旦人类消失,其他大部分的生态系统都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尽管恢复速度各不相同。一些极端情况下,有些生态系统可能永远也无法恢复到人类介入之前的状态,因为它们受困于一种新的“稳定状态”,这让它们无法回到从前。
人类的消失,也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都可以逃脱厄运。据生物学家估计,在美国,约85%的物种灭绝,最主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所以大部分这样的物种会由于栖息地的恢复而情况好转。但是,生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的物种,可能已经被逼到了某条临界线以下,并由于缺乏基因多样性和必要的生态规模而无法恢复到从前。
人类从地球上消失的瞬间,汽车的排气管、工厂的大烟囱和排污口将停止排放污染物。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就取决于具体污染物的化学成分了。例如氮氧化物、硫磺和臭氧(指地面的污染物,而非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层),将在数周内就从大气中消失殆尽。另外一些,如氯氟烃、“戴奥辛”和杀虫剂DDT,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分解。还有一些污染物则会存留几十年。
过剩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会导致湖泊与河流被藻类覆盖,变成“藻汤”,这两种化学物质也会在几十年中被清除,至少在表层水域是这样的。少量过剩的硝酸盐则会在地下水中存留很久,因为地下水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将硝酸盐转化为大气中的氮气。
绝大部分由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会被海洋吸收。这在表层水域发生得较快——只需几十年——但到深层海域就需要约一千年才能将其充分吸收。
即便人们从明天开始就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全球变暖还将持续一个世纪,平均气温将进一步上升零点几度。这是海洋吸热导致温度上升的速度比大气慢的缘故。
至多几万年的时间,我们现在统治地球的每一处痕迹都将消失得无影无踪。10万年后,外星访客不会发现先进文明在地球存在过的迹象。但若外星人有足够精确的科学工具,他们也能找到我们存在过的若干线索。如果他们恰巧挖到了今天填埋的垃圾,他们或许会翻到玻璃和塑料的碎片——甚至是纸片——而它们都是人类存在的见证。
在几百万年内,风化侵蚀,也可能是一个或两个冰河世纪将抹去大部分甚至已十分模糊的痕迹。地球上即便再出现一个高级物种,除了一些奇怪的化石和骨化了的残骸,它将对我们的存在毫不知晓。一个可悲但又似乎令人庆幸的事实是,地球将很快将我们遗忘。
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属于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的变化的一项是

A.人类修筑的建筑物将因为缺乏维护而较早倒塌并成为废墟,而废墟保存的时间也不过几千年。
B.人类排放的污染物有的将在数周内就从大气中消失殆尽,有的则需更长时间分解。
C.过剩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会导致湖泊与河流被藻类覆盖,变成“藻汤”。
D.全球变暖还将持续一个世纪,平均气温将进一步上升零点几度。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作为地球有史以来最有支配地位的生物,其支配地位体现在人类活动面积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大。
B.一旦人类消失,大部分的生态系统都会或快或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有些生态系统,因为它们受困于一种新的“稳定状态”,永远也无法恢复到人类介入之前的状态。
C.即便人类消失,有的濒临灭绝的物种也难逃灭绝的厄运,因为它们可能已经被逼到了某种临界线以下,并且缺乏基因多样性和必要的生态规模。
D.由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会被海洋吸收。在表层水域只需几十年就可吸收,但在深层海域就需要约一千年才能将其充分吸收。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物种的消失与濒临灭绝,是因为其生存环境受到了人类的破坏。
B.曾经被“藻类”覆盖的湖泊和河流将随着人类的消失逐渐重新清澈起来。
C.尽管人类统治地球的时间仅仅只有数千年,但其开创的先进文明却要在人类消失后数万年乃至十万年的时间才能毁灭。
D.假如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地球会很快将我们遗忘。这对于自高自大、自私疯狂的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嘲讽和警醒。
来源:2010年重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 茅 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注】① 馘(guó):指古代战争中为献功而割的敌人的左耳。
② 阃(kǔn)寄:委任武将以军权叫阃寄。此指守边大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诋:诋毁
B.始出死力相煽构构:罗织罪名陷害
C.寻且坐罪罢去寻:不久
D.予谨识之识:记载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体现沈青霞忠义正直、忧国忧民的一项是
① 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② 出死力相煽构
③ 愤疆埸之日弛                       ④ 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⑤ 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 ⑥ 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着重表现沈君忧国忧民的情怀。
B.沈青霞痛心边防废弛、边帅屡败而常常杀戮百姓来冒功请赏,再次上书谴责他们的行径,
措辞更加激烈,引起了朝廷上下的震惊恐慌。
C.沈青霞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于是用诗歌文章作为发泄心中郁闷和讥刺时政的工具,因此被权臣构陷致死。
D.沈青霞的诗文虽然充满怨愤和牢骚,但作者推重他的忠直进谏、不畏权贵的人格,并引用多个事例肯定了他诗文存在的价值。

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
宰 执 深 疾 之 方 力 构 其 罪 赖 天 子 仁 圣 特 薄 其 谴 徙 之 塞 上。
(2)翻译:
①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译文:                                                                
② 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译文:                                                                

来源:2010年重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 紫 云
陈维崧
二度牵衣送我行,并州才唱泪纵横。
生憎一片江南月,不是离筵不肯明。
(1)“二度牵衣送我行”中“二度”表明此次离别是             ,“牵衣”则暗示出
                           
(2)古代诗话中有一种说法叫“无理而妙”,意思是无理之语,实则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真挚的情感。请谈谈“无理而妙”在本诗中的运用。
答:                                                                     

来源:2010年重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思厥先祖父,                        ,以有尺寸之地。 (苏洵《六国论》)
(2)扪参历井仰胁息,                         。             (李白《蜀道难》)
(3)                        ,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4)                        ,举类迩而见义远。          (司马迁《屈原列传》)
(5)清人有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文章四大家”指的是韩愈、                        和苏轼。
(6)哥伦比亚作家                        的小说《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来源:2010年重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目  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 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 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本文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寥寥数笔,便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人物的心情。请就此选取一例,作简要赏析。
答: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文中描写了几个“目送”的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答:                                                                          
本文的题目“目送”,有实指和虚指两层含义。请根据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来源:2010年重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面文字提供的语境,补写横线上空缺的语句,使之表意完整。
让我怎样感谢你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来源:2010年重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下面四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双重否定式的长单句。
① 它有大而锐利的眼睛。               ② 它的眼睛是看得见敌人的。
③ 敌人不怀好意。                     ④ 敌人待在它的旁边。
答:                                                                          

来源:2010年重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据湖南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认定,“袁隆平”这一品牌的无形资产已达1008亿元。在由袁隆平任主编的《杂交水稻》专业杂志的封二上,曾经刊登过一则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产品广告,清楚地印着“袁隆平”品牌价值1008亿元。在由湖南人编制的全国第一个省级富豪榜“2007湖南富豪500强”中,袁隆平因其对社会的特殊贡献被列为名誉首富。   
有人认为湖南富豪网无非是借着袁隆平这个品牌为他们的富豪评比活动贴上金标签,是一种炒作,所以网上出现了“把科学家袁隆平列为‘湖南省名誉首富’实在很无聊”的帖子。
你同意“把科学家袁隆平列为‘湖南省名誉首富’实在很无聊”这一说法吗?请你就这一帖子提出的看法进行回复。(100字左右)
答:                                                                               

来源:2010年重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概述下面漫画的内容,并发表看法。

(1)概述:                                           
(2)看法:                                           

来源:2010年重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曾轶可是湖南卫视本次“快乐女生比赛”中最有争议的人物。她被55%的评委肯定,但70%的观众却要砸电视以表示不满。过去想砸电视大体是中国足球队又输球了,而这次却是为了一个有争议的新人。不喜欢她的人说,难以忍受曾轶可唱歌跑调,讨厌她颤抖的“绵阳音”;台湾专业音乐人士、快女的评委包小柏甚至说:“我愿用专业身份交换选手去留问题,她留我走。” 欣赏她的人说,喜欢曾轶可清新动人的演唱风格,欣赏她原创歌曲的才华,旋律动听,歌词写得很温暖细腻;也欣赏她演唱时“目中无人、自我”的个性。还有人认为……
对于这样一个“争议可”的人物,你有什么看法?由此你还想到了什么?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 题目自拟;
② 立意自定;
③ 所写内容必须与给的材料有关;
④ 不少于800字;
⑤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来源:2010年重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