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辽宁]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下列表述与20世纪初的史实不符的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B.整个世界被列强完全瓜分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 们 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A.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B.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C.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D.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引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没有解决
②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限制了购买力
③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
④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的蓝鹰是罗斯福新政的经典标志,它附带的座右铭是:“NRA一一WE DO OUR PART(意思是:我们尽自己的本分。”胡佛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你认为这个这个标志的内涵是指:

A.国家出台的财政金融政策
B.工业复兴法中有关工商业公平经营的实施法则
C.政府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规定
D.“以工代赈”的社会福利政策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A.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征服
B.稳定希腊、土耳其的社会秩序
C.帮助受援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
D.干涉世界各国内政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

A.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
B.美国借此进行资本输出
C.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
D.以经济手段控制受援国,建立美国的霸权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有:

A.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并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欧、亚、非、大洋洲等地
B.英国有效地加强了殖民地的统治,使其帝国的基础更加稳固
C.苏联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相抗衡的经济军事大国
D.战后,亚、非、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最终解体的标志是:

A.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B.《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签署
C.戈尔巴乔夫开始实施政治“多元化”
D.《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订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重新统一,是冷战结束的重要标志之一,德国分裂和统一的时间正确的是:

A.1949年,1990年
B.1949年,1991年
C.1950年,1990年
D.1951年,1991年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美苏对抗到苏联解体,我们可以看到:

A.对抗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社会主义运动全面失败
C.苏联争霸和美国争霸有着本质区别
D.对抗使苏联解体,也使美国削弱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约首次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而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A.发动1991年的海湾战争 B.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C.对南联盟进行军事干预 D.大规模进攻阿富汗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当今世界形势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两极格局结束、多极格局形成
C.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明显加剧 D.美国企图独霸世界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纵观几次世界格局的变化,共同特点是 :  

A.体现了各国综合国力的对比
B.都是大国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C.都是战胜国通过共同认可的条约处置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格局
D.都是各大国战前即已结盟,战后共同策划的结果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下列关于两者之间 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后者对前者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B.前者是后者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C.后者在世界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产生前者的原因
D.前者有利于形成多极世界,后者不利于形成多极世界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建立,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3年欧洲联盟建立,这些表明 :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的总体趋势走向缓和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斗争让孔子屡屡失意,为实施其政治主张,他周游列国14年,游说各国君主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终无果而终,究其原因有:
①孔子主张的礼违背了诸侯国君的意愿
②反对变革旧制度的主张违背大变革的主流
③孔子的仁的思想不利于诸侯争霸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出身布衣、平生不得志的孔子不会想到他的思想在汉武帝时居于正统地位,更不会想到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更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究其原因很难穷尽,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

A.其仁礼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缓和社会矛盾
B.礼法并用符合统治需要
C.“忠恕”思想,爱有差别适应中国社会的要求
D.“内圣外王”思想被广泛采用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墨子    ②荀子    ③老子    ④苏格拉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赞赏中庸之道的思想家或政治家是:
①梭伦 ②孔子 ③柏拉图 ④亚里斯多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秦统一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战国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B.人民厌恶长期战争,渴望和平,统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创造了条件
D.秦始皇灭六国,建秦朝,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
①郡县的主要官员由皇帝批准任免
②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郡县的主要官吏各有分工、互相牵制
④加强对各级官吏的考查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焚书坑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秦始皇个性暴虐 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 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上述引文表明他轻徭薄赋的根本目的是:

A.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B.维护唐朝的封建统治
C.解决百姓的温饱 D.使社会经济尽快恢复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盛世现象多出现在汉、唐时期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的封建制度确立具有很强的历史进步性
B.地主阶级处在上升时期,具有进步性
C.先进生产工具推广,社会经济日益繁荣
D.与周边民族关系紧张,促使统治者励精图治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精神的是:

A.1922年,苏维埃某农民把纳税后剩余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
B.1923年,苏维埃某农民粮食获得丰收,他雇用两个劳动力帮忙抢收小麦
C.1924年,红色资本家哈默取得列宁格勒汽车厂的经营权
D.1925年,某资本家获得顿巴斯煤矿的开采权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贡献有:
①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③提出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的思想
④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⑤强调要正确处理农业同轻重工业的关系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⑤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6~1966年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明显的失误。下列现象,肯定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各地干部群众踊跃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
B.《人民日报》连续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 “卫星”
C.各地人民公社都大力倡导包产到户
D.深圳和珠海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展示的爱因斯坦蜡像,背景为他提出的“E=mc²”公式。人们展示他的蜡像

主要是由于他:
解释了光电效应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发明了互联网技术
D.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大臣进行了一番争论。
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 “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是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人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五月,辛末,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使帅其部落之官。上戒之曰:“……今命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将讨论中出现的三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
唐太宗处理这一问题的决策过程,反映出贞观之治的什么特点?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说:“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再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打算分割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1945年10月,占领当局指令修改宪法,(1946年)u月3日,《日本国宪法》在日本国会获得通过……《日本国宪法》第一条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但同时内阁限制天皇的权利。过去只对天皇负责的内阁,现在发生了重大变化,依据宪法,只对国会负责。由国民选举产生的国会,即众议院和参议院,“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日本财阀……是特权商人与明治政权相结合形成的封建色彩极浓厚的垄断资本集团,1945年10月,根据占领当局的指令,解散财阀、禁止垄断的改革开始实施……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材料三:1948年12月24日,麦克阿瑟下令将囚禁的一批甲级战犯全部释放。1946年1月以来,按“公职整肃令”处理的战犯到1951年8月已基本上被解除整肃。
——李植丹、高明振《当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处置战败国日本的意图。实际情况如何?
(2)材料二,分析美国占领当局的措施、政策及对战后初期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结合二战后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分析当时美国对日政策的基本目的。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