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福建]2012届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卷

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
D.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原子光谱是线状谱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  )

A.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B.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C.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
D.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

A.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比从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短
B.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比从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
C.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D.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一定向外辐射能量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两次a衰变和六次衰变,关于它的原子核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减小8 B.质子数减小2 C.质子数增加2 D.核子数减小10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一个光子与一个静止的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电子发生碰撞,光子并没有被吸收,只是被电子反弹回来,电子被碰撞后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动量p,关于在这个碰撞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碰撞过程中动量不守恒,能量守恒
B.碰撞前、后的光子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碰撞前的光子的速度更大
C.碰撞前、后光子的频率不变
D.电子被碰撞后,它的德布罗意波长为h/p(h为普朗克常量)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空间某一点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分别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水平抛出质量相等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经过ts(设小球均未落地)则(   )

A.做上抛运动小球动量变化最大 B.做下抛运动小球动量变化最小
C.三个小球动量变化大小相等 D.做平抛运动小球动量变化最小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B=2 m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6 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4 kg·m/s.则(  )
A.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B.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C.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D.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质量为m的人在质量为M的平板车上从左端走到右端,若不计平板车与地面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在车上行走时,车将向左运动
B.当人停止走动时,由于车的惯性大,车将继续后退
C.若人越慢地从车的左端走到右端,则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越大
D.不管人在车上行走的速度多大,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都相同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位置的图片,观察图片,能比较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是下图中的   (  )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条宽马路上某一处有A、B两车,它们同时开始运动,取开始运动时刻为计时零点,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4这段时间内的情景是(  )
A.A在0~t1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1时刻改变运动方向
B.在t2时刻A车速度为零,然后反向运动,此时两车相距最远
C.在t2时刻A车追上B车
D.在t4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乘客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他先观测3分钟,发现火车前进了540 m;隔3分钟后又观测1分钟,发现火车前进了360 m,若火车在这7分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这列火车加速度大小为(  )

A.0.03 m/s2    B.0.01 m/s2 C.0.5 m/s2 D.0.6 m/s2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水龙头开口处A的直径d1=2 cm,A离地面B的高度h=75 cm,当水龙头打开时,从A处流出的水流速度v1=1 m/s,在空中形成一完整的水流束.则该水流束在地面B处的截面直径d2约为(g取10 m/s2)(  )

A.2 cm B.1 cm
C.1.5 cm D.0.5 cm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流电源的     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      V;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     s打点一次;打n个点的时间为        s.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们是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来推测的.通过对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中铀和铅含量的测定,测定出该岩石中含有的铀是岩石形成初期时(岩石形成初期不含铅)的一半.铀238衰变后形成铅206,铀238的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图中N为铀238的原子数,N0为铀和铅的总原子数,则由此可以断定:

(1)地球年龄大约为多少年?
(2)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90亿年后的铀、铅原子数之比是多少?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5年在苏联的一条直铁轨上,有一列火车因蒸汽不足而停驶,驾驶员把货车厢甲(如图所示)留在现场,只拖着几节车厢向前方不远的车站开进,但他忘了将货车厢刹好,使车厢在斜坡上以4 m/s的速度匀速后退,此时另一列火车乙正以16 m/s的速度向该货车厢驶来,驾驶技术相当好的驾驶员波尔西列夫立即刹车,紧接着加速倒退,结果恰好接住了货车厢甲,从而避免了相撞.设列车乙刹车过程和加速倒退过程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求波尔西列夫发现货车厢甲向自己驶来而立即开始刹车时,两车相距多远?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物块A、B的质量分别是m1="4.0" kg和m2="6.0" kg,用轻弹簧相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B左侧与竖直墙相接触.另有一个物块C从t=0 时刻起以一定的速度向左运动,在t="0.5" s时刻与物块A相碰,碰后立即与A粘在一起不再分开.物块C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 试求:

(1)物块C的质量m3;
(2)在5.0 s到15 s的时间内物块A的动量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驾驶证考试中的路考,在即将结束时要进行目标停车,考官会在离停车点不远的地方发出指令,要求将车停在指定的标志杆附近,终点附近的道路是平直的,依次有编号为A、B、C、D、E的五根标志杆,相邻杆之间的距离△L=16.0m。一次路考中,学员甲驾驶汽车,学员乙坐在后排观察并记录时间,学员乙与车前端面的距离为△s=2.0m。假设在考官发出目标停车的指令前,汽车是匀速运动的,当学员乙经过O点考官发出指令:“在D标志杆目标停车”,发出指令后,学员乙立即开始计时,学员甲需要经历 △t=0.5s的反应时间才开始刹车,开始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学员乙记录下自己经过B、C杆时的时刻tB=5.50s,tC=7.50s。已知O、A间的距离LOA=69m。求:

(1)刹车前汽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0及汽车开始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汽车停止运动时车头前端面离D的距离。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两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质检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