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吉林]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这一远古人类应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每年都有无数中华儿女去下图中的地方拜祭华夏始祖。根据所学知识,你判断该省份应是

A.陕西 B.山西 C.浙江 D.云南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原始农耕时代培植的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是
①麦   ②水稻   ③粟   ④玉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夏、商、周三代的衰亡留下的主要历史思考是
①“家天下”代替“公天下”是历史的倒退 
②勤政方能治国
③爱民才能安邦                         
④夏、商、周的统治者多无建树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加深对“青铜工艺高超”的理解,张老师选择了一段视频来说明西周绝大多数青铜器的作用,请问这段视频应是

A.战争的场面 B.诸侯会见天子时的场面
C.天子饮酒时的场面 D.祭祀的场面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一尊由“母亲”和“男婴”组成的雕像。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你觉得雕像中的母亲代表的是

A.湘江 B.珠江 C.黄河 D.淮河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十分频繁。下列哪一个南方国家曾经与北方大国争霸,其国君曾“问鼎中原”

A.晋国 B.楚国 C.齐国 D.秦国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主要通过

A.实行变法 B.武装起义 C.分封诸侯 D.争霸战争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7年11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距今约五千年的良渚古国城址,考古学家认为,良渚古城有可能成为“华夏第一国”,这就有可能取代下列哪一朝代“第一国”的称号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年端午节的时候,各地都要举行纪念屈原的活动,其中某地拟定举办一次屈原诗歌朗诵比赛,你可能在活动中听到下列哪一作品的朗诵

A.《诗经》 B.《论语》 C.《离骚》 D.《孙子兵法》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天的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秦朝的政治文化中心是

A.殷墟 B.邯郸 C.临淄 D.咸阳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理念是“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下列思想家的思想能体现其中之一理念的是
①孔子     ②孟子     ③墨子     ④韩非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你千年来岿然不动,碧绿的禾苗向你欢笑;流畅的河水展露笑颜,听,那是李冰父子带领人民劳动的号子吧,至今在空中回响……”这里的“你”指的是下列哪一水利工程

A.灵渠 B.白渠 C.都江堰 D.郑国渠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欣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人“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那么出现的网页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商鞅、秦孝公 B.陈胜、吴广 C.项羽、刘邦 D.李斯、蒙恬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的学说能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和哪位历史人物有直接关系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武帝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所给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知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3)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4)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5)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所给提示,列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出身低贱,辅佐商汤立下了治国安邦的功绩——
(2)提出“春秋无义战”——
(3)秦朝时反击匈奴的将领——
(4)兵家的鼻祖——
(5)西汉的建立者——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原始人化石的主要代表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主要依赖采集果买和挖掘根块为生,同时狩猎活动对其也有重要的意义。他们还懂得使用天然火。原始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血缘家庭,若干个血缘家庭形成了较为松散的社会组织。
材料二:史前时代的各种文化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中国猿人时期——旧石器时代初期,距今约50万至40万年前。河套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20万至10余万年前。山顶洞人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0万至2万多年前。彩陶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300年。母系民族社会形成于四五万年前的彩陶文化时期,中心区域分布在今陕西省中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带,以原始农业为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总结人类最早的经济生活方式有哪两种?火对原始人的生活有哪些帮助?火的使用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原始人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松散的社会组织叫什么?
(2)如图,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搭配。

(3)请你分析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迹和不尽的启迪。请你阅读下列几个人物的简介,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管仲。名夷吾,卒谥敬,亦名敬仲。颖上(今属安徽省)人,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乃周穆王之后。管仲原辅佐公子纠,并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通过装死才逃过一劫,后公子小白回国即位,即齐桓公。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管仲感恩戴德,辅佐齐桓公实施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材料二:商鞅。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汉族。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材料三:韩非又名韩非子。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请回答:
(1)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2)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对秦国的发展有何作用?
(3)韩非是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都有哪些主张?
(4)结合三则材料中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谈一谈给你的感想与启示。(2分>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具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九鼎先后迁徙于阳城、亳(bó)京、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2008年12月11日,为纪念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由胡锦涛总书记亲笔题写鼎名的“民族团结宝鼎”赠鼎仪式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
探究并回答:
(1)从材料中可看出鼎是什么的象征?
(2)材料中鼎的迁徙说明了什么?
(3)当今中央政府向广西壮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老师在讲课期间用了下图中的幻灯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图示体现了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中央集权统治?是哪位统治者创立的?有何目的?
(2)在这些措施中,哪一项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3)为了巩固统一,秦朝除了政治上的措施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扶余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