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连累(lèi)央浼(měi)怂恿(sǒng)洞穴(xué)
B.暖和(huo)撮合(he)规矩(ju)哆嗦(suo)
C.洗练(xiǎn)梓泽(zǐ)窸窣(shū)下乘(chéng)
D.纤歌(qiān)窈窕(tiáo)庇佑(bì)牛犊(dú)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B.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倒计时的独特设计、击缶而歌的巨大声势、焰火脚印把北京中轴线与鸟巢结合一体的宏大创意,至今仍让人过目不忘
C.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徐州市五部门联合执法,取缔了许多非法经营的音像制品,近3万张盗版光盘被查获后销毁。
B.《经济时报》称,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会减弱,仍将是全球投资者向往的地方。
C.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最近抽查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书包重量,结果显示,学生书包的平均重量为4.5公斤以上,远远超过一个电工工具箱的重量。
D.爱因斯坦富于革新精神,这表现在他对一些人们认为不证自明的概念如“同时性”“质量”等的重新考虑上。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词解释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碎乱玉(美玉)耔(培苗)于地(投、落下)
B.恭短引(撰写)闵(悲痛)怪(记载)
C.家君作(宰相)慢(怠慢)险(祸患)
D.命途多(不顺)逸兴飞(快速)捧(衣袖)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王羲之的人生观并不消极,悲叹不等于悲观,。
1他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体现了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2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
3王羲之的文章多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
4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
5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6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诗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A.456231 B.543162 C.462531 D.562314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小知不及大知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怅然慷慨
B.问征夫以前路,晨光之熹微
C.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划线字的用法不完全相同的是()

A.深平生之志琴书以消忧襟三江而五湖
B.敛裳日涉以成趣奚以之九万里而
C.扶老以流憩然后图腾跃而
D.梁鸿于海曲骖騑于上路行一乡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A.耕不足以自给或杖而耘耔
B.凡在故老,犹蒙育愿陛下悯愚诚
C.翼垂天之云天有情天亦老
D.而今彭祖以久闻况臣孤苦,为尤甚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是()
1莫之夭阏者2耕不足以自给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4去以六月息者也5彼且恶乎待哉6既自以心为形役

A.123 B.234 C.246 D.126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每题2分,共6分)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凯1,春搜秋狝2,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未节也。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务战胜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蔽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哉?其势不可也。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
故兵法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夫秦常积众暴兵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之功,亦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乃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而有离心,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以成其私也。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故《周书》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
(节选自《史记谏伐匈奴书》
注:1大凯:周王所奏凯旋班师的军乐。2蒐:春天打猎。狝:秋天打猎3程督:按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加以规范督导4)尉佗:即赵佗。他建立了南越国。章邯:本是秦朝将领,在秦末大乱中投降项羽,受封为王。
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臣不敢避重以直谏诛:惩罚。
B.兵革不哉备:准备。
C.夫务战胜武事者穷:用尽。
D.事苦则虑易:改变。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作为主父偃不主张攻打匈奴的依据的一项是
(1)天下虽平,忘战必危(2)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未节也
(3)轻兵深入;粮食必绝(4)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
(5)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
(6)兴师十万,日费千金

A.(1)(3)(5) B.(1)(4)(6)
C.(2)(4)(5) D.(2)(3)(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明主的治国之道,是主父偃在进谏中反复强调的问题,他企图以此说服皇上,并希望皇上能因此免除他的死罪。
B.主父偃在进谏中引经据典,以秦始皇不听李斯劝告而攻打匈奴最后导致天下叛秦为例,劝谏皇上听从自己的意见。
C.主父偃深谙进谏之道,首先以传统的君臣职责作为自己冒死进谏的理由,接着表明自己的忠心,为进谏打好了基础。
D.虞夏殷周等历朝各代,都未能降服过匈奴,也不看重匈奴,主父偃认为应该借鉴历史的经验,慎重对待攻打匈奴之事。

翻译(每句2分,共10分)
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默写(每空0.5分,共12分)
,鸟倦飞而知还。,。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酌贪泉而觉爽,。,扶摇可接;东隅已逝,。
今臣亡国贱俘,,,,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腹犹果然……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上太行
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在诗歌学习中接触到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在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述的对象,为所给的上联写一句下联。
浔阳江天姥山钓鱼城歌乐山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的云彩
下联: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亲爱的麦子
周涛
我想说:“亲爱的麦子。”
我想,对这种优良的植物应该这么称呼。这并不显得过分,也不显得轻浮。
而且我还想,对它,对这种呈颗粒状的、宛如掉在土壤里并沾满了土沫的汗珠般的东西,人类平时的态度是不是有些过于轻视和随便了呢?
它很美。尤其是它的颗粒,有一种土壤般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质地和本色。它从土壤里生长出来,依旧保持了土壤的颜色,不刺目,不耀眼,却改变了土壤的味道。这就使它带有了土地的精华的含义。特别是它还保持着耕种者的汗珠的形状,这就像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某种提醒、某种警喻,仿佛它不是自己种子的果实,而是汗珠滴入土壤后的成熟。
这一切使它更美。麦子,它是如此的平凡,然而却是由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精品。它使我们想到天空的阳光和雨水,想到土地默默的积蓄和消耗,想到人的挥动着的肢体……它还可以使我们毫不费力地想到镰刀、饥馑、战争、死亡等等最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但是面粉不容易使人想到这些。这就是麦子掩藏在朴素后面的那种深刻的美。
我是一个热爱粮食的人,因此,我非常乐意在春天的吉木萨尔翻弄麦子。我们住的地方没有面粉厂,也没有粮店;庄户人只能分得麦子,到一个河上的磨坊去磨成面粉。
连续几天,我和父亲把一麻袋麦子倒进院里架起的一个木槽里,然后倒水冲洗,直到一颗颗麦粒被洗出它本来的那种浅褐色的质朴,透出一股琥珀色的圆满的忧伤。然后晾晒几天,再装入麻袋。我看得出来,麦子的色泽里含有一种忧伤的意味,一种成熟的物质所带有的哲学式的忧伤。这种忧伤和它的圆满形态、浅褐色泽浑然和谐,与生俱来而又无从表述,毫不自知而又一目了然。正是这,使它优美。
于是有一天,我们起得绝早。我们向邻居借来了一头驴和一辆架子车,像是户儿家的一个重大行动似的,把装麦子的麻袋搬上驴车,朝磨房去了。路上,我突然觉得我和父亲像是两只松鼠,或是连松鼠也不如的什么鼠类,正运载着辛苦了一年收集来的谷物,准备过冬。我们如此重视的两麻袋麦子,其实正相当于老鼠收集在洞里的谷物。我感到了滑稽,有点哭笑不得。人一旦还原到这种状态时,生存的形象就分外像各种动物了。
这就是我们的麦子,一粒一粒的,从田亩中收集回来的养命之物。颗粒很小,每一粒都不够塞牙缝儿的;但是我们就是靠着这样一些小颗粒,维持生命,支撑地球上庞大众多的人群发明、创造、争斗、屠杀、繁衍、爱憎……不管人类已经进化到了何种程度,它还在吃麦子——这就够了,这就足以说明人类依然没有摆脱上帝的制约,依然是生存在地球上的无数种类生物中的一种,而不是神。
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
麦子进了磨坊。缓慢迟重地在水磨上被磨损,被咀嚼,被粉化。我想着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被压扁、挤裂、磨碎时的样子,想着它们渐渐麻木、任其蹂躏的状态,有一丝呻吟和不堪其痛的磨难从胸膛里升起,传染给我的四肢。我真真实实地感到了我和它们一样,和这些麦子一样,正在一座类似的生活的水磨上被一点一点地、慢吞吞地磨损着。
我就是麦子。我芬芳的、新鲜的肉体正挤在历史和现实两块又圆又平的大石盘间,在它们沉重浑浊的歌声中,被粉化。我欲哭无泪,欲喊无声。因为我就是泪水和汗珠平凡的凝聚物——麦子。我将一代代地生长,被割掉;成熟;被粉化;被制成各种精美的食品,被吃掉;然后再生长。人们把我叫作“麦子”。只有一个诗人这样称呼我,他说:“亲爱的麦子。”
(选自《周涛散文》,有删改)
文中划线句“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应怎样理解?
作者笔下的麦子很美,请根据文意分点概括其美在何处。
本文耐人寻味。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文章第11段(“麦子进了磨坊……慢吞吞地磨损着”)进行简要赏析。
结合全文,探究“亲爱的麦子”这个题目的多重含义。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孟浩然的诗歌《送杜十四之江南》写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
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这本是一首送别的诗歌,可是本诗“日暮征帆何处泊?”的追问却
让我们对人生产生了不尽的联想。
在这个充满欲望的时代里,我们的人生泊于何处,心灵泊于何处才能让我们安静地正视自
己?
请以“泊”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来源: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