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山东]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如图,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② ③④ ②③ ①③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D. 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穿越时空,回到了隋朝,你可能看到了
①家住余杭的孙某坐船来到洛阳 
②寒门书生王某通过考试获得官职
③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④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政府铸造的铜钱超过前朝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民间开始发行纸币。"这一现象最早应出现于

A. 西汉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中,朱元璋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A. 废除宰相制 B. 大兴文字狱 C.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设立军机处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你认为他最有可能学习的是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1年,菏泽市进出口仅1亿美元,2011年突破25亿美元。2001-2011年,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97亿美元,市场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中国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运用以下素材写历史小论文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③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据此判断,最适合这位同学小论文的主题应该是

A.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推进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有曲折的海岸线,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频繁,拥有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它是

古巴比伦 古代希腊 古代罗马 古代印度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把"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 西欧古代社会的辉煌 B.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C.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D.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明参加《开心辞典》,主持人提问:"它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并吸收了大革命以来的各种社会立法和理论成果。你知道这是什么法律文件吗?"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拿破仑法典》 D. 《独立宣言》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导致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影响
B. 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
C. "三角贸易"的刺激
D.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认为近代历史学家与传统史学家的区别之一在于"求得其(历史事实)因果关系"。下列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马关条约》的签订→公车上书 B.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C. 启蒙运动→洋务运动 D. 雅尔塔会议→联合国建立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10月3日是东德、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德国完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这笔赔款最早可以追溯到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慕尼黑协定》 D. 《北大西洋公约》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③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④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经济全球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郡县制的朝代。
(2)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佛教传入中国。
(3)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4)抗日战争时期,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重庆谈判。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6)文艺复兴指的是欧洲古典文化的再生,再创了古典文化的辉煌。
(7)二战中美国、英国等国对日作战,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8)1993年,《欧洲联盟盟约》得到欧共体成员国批准生效,标志着欧洲联盟的成立。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2012年4月中菲黄岩岛对峙以来,南海主权争端加剧,"海权"、"海洋"、"海军"等涉海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海洋战略发展研究所高之国博士认为: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了中国的兴衰荣辱与海洋密切相关:唐朝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兴盛、明朝以后的"海禁"、清朝末期的挨打、近代海防危机和现代海洋权益之争等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于我们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1)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证明材料的观点。
材料二:2009年《环球》杂志有文章称:____________(事件)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中国人真正深入思考海权问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敌坚船利炮的入侵,使得相当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并由此关注海权。一时间,中国海上力量出现了短暂的"复兴"。……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外界因素也成了刺激社会思想的重要动因。近30年来发生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一系列事件,都使海洋、海权等问题在中国社会的热度不断升温。
(2)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指的是什么事件?说明你的理由。
(3)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两个主要原因。
材料三:2009年《国际先驱导报》杂志有文章指出:海权观影响海域战略,西方扩张性的海洋文化注定了其对外侵略殖民的海洋政策,中国农耕文明相对内敛带有更多和平的色彩。调查发现,有7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就是中国依法享有的海洋权益,包括在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内航海、养殖、捕捞、开采油气和矿产资源的排它性的权力,而仅有15.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是控制海洋的权力。恰恰相反,西方社会则普遍认为海权无非是控制海洋的权力。
(4)据材料三,概要指出中西方海权观的主要差异是什么?据此你认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关键是什么?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世纪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有三次成功的改革调整: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的美国,还有一次是中国的改革开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1)从右图可以看出,1921年后俄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1年前后其经济政策有何变化?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的思路好在何处?
材料三: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
(3)造成美国出现"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是如何应对这一局面的?
材料四: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4)如何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百多年来,国人对李鸿章毁誉不一,盖棺尚未定论。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鸿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180字)。
材料一:学者翁飞指出:关于李鸿章的评价,古今中外有很大不同。赞之者,如梁启超认为:"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贬之者,则多以"卖国贼"三字以蔽之。
材料二:凤凰网专栏作者王龙说:李鸿章的脚跨进了新时代,而脑袋却还留在旧时代。
材料三: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一书中写道:在欧美列强的眼里,李鸿章失败的大手笔非但没有伤及他的仕途,反而展示了他个人的才能和魅力,西洋人认定李鸿章是近代清国代表文明智慧的伟人。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