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孝悌溘然(kè)美人觚(gū)锋芒必露
B.肄业洿池(kuā)吐蕃族义愤填膺(yīng)
C.皮囊聒噪(guō)秒杀客虚与委蛇(yí)
D.句读逡巡(jūn)潭柘寺(zhè)草管人命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某著名音乐人因醉驾被判拘役6个月的消息不胫而走,网民们纷纷在自己的博客或微博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多数人赞成法院的判罚。
B.作为孔子思想主要载体的《论语》,从汉代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各种对之进行注解、阐释的著作可谓叠床架屋,举不胜举。
C.日本由大地震诱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周边居民首当其冲,受到核辐射的威胁,他们被迫离开家园,躲避危险。
D.中国的乒乓球项目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在各种国际大赛中包揽所有金牌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让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般来说,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决定,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阶段都会有所不同。
B.立足于当前基本国情,我们在城镇化发展中应转变发展,要从“外延式扩展”转变为“内聚式”发展,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
C.浙江、广东、北京、上海等省市最近决定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加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
D.全球耐药病原体不断出现并呈蔓延趋势,越来越多的常用药正在失效,为之,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呼吁人们关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作品内容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三回中,作者在通过林黛玉的行踪描写贾府典型环境的同时,引出了众多的人物,重点介绍了贾母、王夫人、元春四姐妹、王熙凤和贾宝玉。
B.《祝福》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外貌,其中,第一次肖像描写塑造的是一个身处社会底层,却以精神力量抗拒着人生灾难、对生活充满着希望的青年妇女形象。
C.《巴黎圣母院》中,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被绞死之后,卡西莫多将弗罗洛从钟楼顶上推下去摔死,自己来到刑场上,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
D.《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连续多日打鱼无获,后来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一条重达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但在归航途中,鱼被鲨鱼吃掉了。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切创造说到底是生命的自我  ① 。与其说人是在发现着无限的外在,毋宁说人是借外在形式证明自己无限的发现力。无限的外在形式,不过是人无限的内在发现力的印证罢了,这是人唯一可能得到的酬劳。所以,        生命能有不尽的欢乐,灵魂能有普度之舟。

A.取悦与其说维持生命是为了去做这种种发现,毋宁说种种发现是为了维持生命
以便
B.愉悦与其说种种发现是为了维持生命,毋宁说维持生命是为了去做这种种发现
以便
C.愉悦与其说种种发现是为了维持生命,毋宁说维持生命是为了去做这种种发现
以致
D.取悦与其说维持生命是为了去做这种种发现,毋宁说种种发现是为了维持生命

以致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赤壁赋(节选)
 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去 B.倚歌而和之和:同声相应,唱和
C.举匏樽以相属属:嘱托 D.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声)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孟德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虽然身处逆境,但是并不消沉,所以昂扬奋发、积极进取成为本文的感情主调,这源于作者深厚的学养,开阔的思想,豪迈的胸襟,洒脱的气度。
B.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C.作者以赤壁之游为依托,将理论的反复申述与感情的变化及文章的层次结构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实现了哲理和诗情的高度融合。
D.本文是一篇用文赋这种形成于宋代的赋体写成的游记,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律赋在声律字句方面的限制,具有了散文伸缩自如、挥写自由的特征。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意识到人生有限、生命短暂是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赤壁赋》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喟叹,《兰亭集序》中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感悟。请“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你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不少于100字)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取材于《孟子·告子上》)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②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③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李商隐《锦瑟》)
④锲而不舍,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渲《过秦论》)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
水槛遣心
杜 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释:①水槛遣心:此诗大约作于公元761年。水槛,诗人居所草堂的水亭之槛,专供垂钓、眺望。
②赊:远。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草堂环境特征:远离城郭,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能够极目远眺。
B.颔联写诗人凭槛眺望所见,“澄江”句是对远景的描绘,“幽树”句是对近景的描绘。
C.尾联呼应首联,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出草堂的闲适幽静。
D.此诗以“水槛”为中心意象展开描写,句句是景物呈现,句句又蕴含“遣心”之意。

②颈联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名句,试赏析两句中动词的妙处并分析其所表达的感情。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人的眼中,动物如同人类一样,有着鲜活的生命观。中国人认为,天生万物,每一物都蕴含着丰富的上天的信息,此之谓“天性”。人类如此,万物莫不如此,动物也不例外。
中国人于动物中特喜羊。汉字中带有“羊”部的都具美善意,如此“美”“善”二字,还有“群”“祥”“义”(繁体为“義”)“养”等。羊天性善良,中国人最为钟情。也可说中国人天性最为善良。论功用,牛比羊有用得多,但中国传统并不十分重视牛,因牛仅供人使用,其本身并无明显的个性。中国人喜群性,羊性善群,所以中国人喜欢;但中国人同样十分重视个性,毫无个性、一味从众的人同样为中国人所不齿,中国人鄙之曰“乡愿”。孔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家畜中,最具个性的为马,其次为犬,皆为中国人所喜爱。中国成语有“龙马精神”,是一好词;义犬的故事,屡见不鲜。马有骏驽之分,闻有千里马,不闻有千里牛。马极具个性,故同样深为中国人所爱。近人屡讥讽中国人“无个性”,其实错了。中国人最看重个性,但不是自私自利的哗众取宠。中国人的个性着重在德行方面,期望个人为德日进,最好能为世之师表。这种个性不仅于个人有益,更大有益于整体人生。
龙、凤、麟、龟,素为中国人所尊崇。龙可谓中国人的象征。但中国人同时又极尊崇龟,此点殊为现代人所不解。中国人好让不好争,龟与世无争,这与中国人的处世哲学相同;中国人希望人皆作普通人,不突出于人群之外,龟随处可见,正合中庸之道;中国人希望个人长寿,更看重家族、民族的寿命,龟寿龄极长,正符象征。龟平时退藏不争,但龟甲在占卜时极为重要,必供奉于宗庙,此正见“进退出处”“荣辱现隐”的中国传统精神。中国人以龟与龙、凤、麟同列,用心深长。
万物之性皆来自天,人性亦同样来自于天,所以人性与万物之性相通。观其人平时性之所好,就可见其人之天性与命运。印度人尊崇牛,奉为神物,正与印度人与世无争、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相称。西方人多爱鹰,取其矫健凶狠,国徽国旗上屡见不鲜,所以西方人认为此世界同样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当今世界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争斗不息,也许是好“鹰”之过?
下列表述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非常喜欢牛羊,因为牛羊都非常有用,而且性善喜群。
B.中国人对“个性”的理解和西方人不同,不强调哗众取宠。
C.龙、凤、麟、龟,素为中国人所尊崇,其中龟更是因为天性的缘故被尊崇。
D.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喜欢的动物上不同,也反映出东方西方价值观的不同。

分条写出本文中中国人在对待动物的问题上都体现了哪些中国传统的精神。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彭 程
①一年的日子,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静静地流淌。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自春到夏,经秋涉冬,次第流淌。水上风光,四时各异,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天静谧澄澈,冬天白山黑水。
②对于这一片古老的华夏土地,岁月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呈现出自己的风貌。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日子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中国人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其他节日,一样有丰厚的内涵。
③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节日:二月二。“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这个时节,阳气萌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适宜播种。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这个日子无疑是重要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作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
④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姑家院子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着,高远晴朗的天穹上,横亘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两岸,哪颗是牵牛星,哪颗是织女星,一串轻轻地笑声。
⑤“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亲情惘惘,系念依依。
⑥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丰收。
⑦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它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农耕时代的生活、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气根和分枝,独木成林,遮蔽了周遭街巷。这些节日,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在计量时间的功能之外,还负载了灵魂的喜悦和哀伤,蒙披了一层温润柔和的光辉,仿佛月光笼罩下的一切。四季递嬗,岁月轮回,它们在时间的缓缓流动中闪现,使大地上飘荡着渺远的诗意。
⑧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参与了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的构建。当它们千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代代子民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传递,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渗透,润物无声,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真希望在习俗、风尚都日趋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今天,每一片土地,每一个族群,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某种特性,某种区别性的特征。
⑨罗密欧手持玫瑰,在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而张生、崔莺莺的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一份入骨的缠绵?正是这样独特的地方,让我们确立了自身存在的真实感。即使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在有语言的人群中,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对于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的共同记忆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⑩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泛舟在时光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让旅人暂时憩息,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对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发出种种感悟。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从容、安适,感到一种和这条河流、这片土地的牢固的维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以“一条长长的河流”比喻“一年的日子”,描写春夏秋冬的水上风光是为了体现四时各异的情趣。
B.文中民谚、古诗的引用增加了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俗节日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的特点。
C.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文章的字里行间既充溢着浓烈的感情,又散发着强大的理性,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D.本文以时间为顺序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旨在说明民俗节日大体经历了形成、流传和衍生出更为丰富内容的过程。

E. 文章借用罗密欧朱丽叶和张生崔莺莺的故事,表达了希望在习俗、风尚都日趋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今天,每一片土地,每一个族群,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某种区别性的特征。
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这四个节日来详写?
仔细阅读第⑩段,理解加点词“码头”在文中的妙用。
文章中揭示了民俗节日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请任选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领悟。(要求:观点明确,表达得体,不少于200字)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以“风雨后的彩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