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福建]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选出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瓦( lì ) 面面相( qù ) 防( tí ) 吊( yàn )
B.悍( biāo ) 锐不可( dǎng )开( zhàn )归( jiù )
C.使( chāi ) 风雪途 ( zài ) 井( zǎo )愧( zuò )
D.甲( kūi ) 参不齐( cī ) 然(piān) 尴( gài )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书写有错误的一项(      )

A.自出心裁阻遏菜畦进退维谷
B.因地制宜 轩榭 赋闲巧妙绝伦
C.周而复始缥缈 磐石 微不足道
D.气息奄奄劫难感慨消声匿迹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B.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谈到如何教育青少年一代?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能胡编乱造。
B.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很熟悉。
C.北京申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时代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D.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        )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诎右臂支船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④八分有奇
⑤选贤与能
⑥男有分,女有归。
⑦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⑦ D.①④⑤⑦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划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素湍绿潭(白色)
B.是日更定(表判断)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高可二黍许(可以)
D.便要还家(邀请)寻向所志(不久)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默写。(14分)
                  ,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汉乐府《长歌行》)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杜甫《登岳阳楼》)
王维《使至塞上》中诗中有画,写出沙漠特有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莲文化综合性学习。
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祥瑞。如人们把澳门称作的“莲花宝地”、“莲花福地”,就是取其吉祥、祥瑞之意。
感悟莲文化。
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              .的传统;荷花是高洁的象征,人们常用周敦颐的“                                ”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话说莲功用。
莲浑身都是宝,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请你用一句话说明莲的一种功用。
解读莲的现实意义。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了自己不慕富贵人生追求,他在中国文化史上塑造了一座精神丰碑,因而流芳百世,为千古敬仰;在当代,比尔•盖茨却因巨大的物质财富而富冠全球,成为当今世界的物质领袖,因而受到现代人的追捧,作为承袭古代文明的现代人,你追随谁呢?为什么?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填空。
在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                 (篇名)对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进行了分析,批判了封建孝道。(1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你印象最深的人是          ,他(她)身上的闪光点是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 晓雾将(      )               ② 能其奇者(      )
无与为乐者(      )           ④ 少闲人(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写一句有关“月”的古诗文:                               
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意思?“闲人”真“闲”吗?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发电:细菌找到新岗位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进大肠杆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不过,那时的细菌电池放电效率较低。
②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细菌发电才有了重大突破。英国化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以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产生电能。其方法是,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诸如染料之类的芳香族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在细菌发电期间,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和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每100克糖可获得1352930库仑的电能,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而且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只要不断地往电池里添入糖就可获得2安培电流,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还可以建立细菌发电站。在10米见方的立方体盛器里充满细菌培养液,就可建立一个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每小时的耗糖量为200千克,发电成本是高了一些,但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更何况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发达国家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是由电池里的单细胞藻类首先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制糖浆中,让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再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英国则发明出一种以甲醇为电池液,以醇脱氢酶铂金为电极的细菌电池。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⑥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不是遥远的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就可成为现实。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运用的是哪种说明顺序?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第2段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5段中加点的词语“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利用细菌发电有什么优越性?
除了文中提到的可以利用细菌发电外,你还知道哪些环保的发电方法?至少说出两种。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与困难掰腕子
①父亲十多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当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凄凉。为了能挣些口粮,奶奶一狠心,把父亲送到后草地换粮的车队。
②换粮回来的半道上,骡子病了。给牲口看病的工夫,父亲在一家车马店耽搁了一天多的时间。第二天下午,父亲只好一个人往回赶。天越来越黑,风也越刮越大。地上的积雪被扬得四散,天地之间灰茫茫的,看不清前头的路。父亲本打算走到前边的一个村庄,找一个地方住下来,但是往前走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看不到那个村庄。
③天已经彻底黑了,又走了不知多少路,还是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影。父亲觉得,一定是迷路了。他把车上所有御寒的东西,都胡乱地穿在自己身上,又把两条麻袋片,搭在了还有些虚弱的骡子身上。天气越来越冷了,刺骨的寒风发着呜呜的怪响,毫无遮拦地穿透父亲的衣服,深入到父亲的骨髓深处。
④父亲后来回忆说,他当时连车也不敢坐,也不敢选择一个背风的地方藏起来。他说,那种时候,人和牲口要是一停下来,很快就冻僵了。父亲牵着骡子,明明知道已经迷路了,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走,他知道走下去就能活下来。然而那一次,命运好像偏偏和他作对。车走着走着,突然掉进了一个雪窟窿,父亲爬到车底下,清理了积雪,自己帮着抬边辕,狠命地吆喝着牲口,一连试了几次,车就是出不来。风越刮越大,后半夜更是冷得难耐。有几次,父亲想舍弃了车和牲口,自己一个人逃命。但是,一想到家里,好几口子人指望着换回去的东西活命,他就不敢再想这些。后来,父亲把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空车出来,再把东西装上去。父亲说,他当时冻得瑟瑟发抖而又筋疲力尽,也不知道什么力量促使他还能搬得动上百斤的盛满小麦的麻包……
⑤第二天天亮,父亲发现自己赶着车在雪地上转了无数个圈,而前面的村庄,就在一里远的地方。
⑥以后的岁月,父亲偶尔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总是意味深长地说,人这一辈子,谁都会遇到点难事,关键是要学会和它掰腕子——再大的困难,只要心里不松劲,掰腕子永远输不了。
通读全文,从文中搜集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父亲遇到了哪些困难?(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2)父亲是怎样“与困难掰腕子”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从全文来看,第1段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结合具体的情境,揣摩第4段画线句,说说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促使着父亲?
第5段写“第二天天亮”后父亲所发现的情境。请你猜想一下,父亲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第6段父亲“意味深长”的话,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为什么?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请你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勇气、爱、微笑、挫折、感动、掌声、宽容、美丽”等,再写作文。②要表达积极真挚的感情。③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