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北京]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硅 C.氧 D.铁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A.                      B.              C.                    D.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镁条 C.铁丝 D.红磷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常见的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矿泉水 C.碘酒 D.盐酸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对O2、CO2、SO2、MnO2四种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 B.都是氧化物
C.都含有氧元素 D.都含有2个氧原子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氧化钛(TiO2)可制作用于家装的白色涂料,其中Ti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O2 B.N2 C.H2 D.CO2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柳絮纷飞 B.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C.花香四溢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H2O    C.CO2   D.H2O2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粉末 D.过滤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盐酸除水垢 D.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 B.9 C.10 D.19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步骤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溶解、过滤、蒸发 B.过滤、蒸发、溶解
C.过滤、溶解、蒸发 D.溶解、蒸发、过滤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2表示2个氮分子 B.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C.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氯化钙的化学式是CaCl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服务员在餐厅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清除酒精
C.降低酒精灯着火点 D.使酒精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Mg + O2MgO B.4Fe + 3O22Fe2O3
C.2HgO2Hg + O2 D.CaCO3CO2 + CaO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低碳减排,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

A.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B.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纸杯
C.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 D.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 B.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用作电极
B.氧气用于气焊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D.用25%~50%的酒精给高烧患者擦拭身体退热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
B.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C.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硫原子核外共有16个电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化学式“CO2”可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①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②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
④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为44g
⑤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⑥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⑦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⑧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A.①②③④⑥⑦ B.①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④⑥⑦⑧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质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浓度均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下列所述的反应情况与图示可能相符的是

A.铝粉、铁粉和硫酸均有剩余
B.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
C.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D.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示意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在某一密闭装置内
点燃红磷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A           ;(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3)电解水的装置如图所示,试管B中的气体是   , 通过此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字母)                  
A.汽水         B.蒸馏水       C.矿泉水      D.水蒸汽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生活用品中,其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塑料保鲜薄    B.橡胶手套   C.棉布围裙  D.生铁
(2)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如缺   会引起贫血。
(3)多吃水果、蔬菜可补充人体需要的       ,此类物质可调节体内各种化学反应。
(4)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5)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黄金饰品    B.铝蒸锅   C.铜导线
(6)铁制品在沙漠地区不易锈蚀的原因是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1)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        个原子,B代表的是               (填化学式)。
(2)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上图中的字母,下同),有毒的是       
(3)在该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A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4)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5分)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可能为饱和溶液的是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P点表示的含义是              
(4)50℃时,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填三种方法,用分号隔开)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用字母表示的8种物质由H、C、O、Ca、Cl、Mn中的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上述6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2)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遇B溶液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向X溶液中加入Y会生成Z和W,其中X、Z组成元素相同。X的化学式为       
W的化学式为       
(4)向Z中加入M,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M和N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从上述物质中任选2种为一组,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写出符合要求的3组物质。
友情提示:填写物质的化学式、名称或俗称均可。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用B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Ⅰ、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       。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         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          
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①~⑥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2中两容器中水所起的作用相同
⑤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防止锥形瓶内的烟气与外界交换的作用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有瓶黑色粉末药品,标签为MnO2,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该药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假设1】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
 
 
假设不成立。

【假设2】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            ,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结论】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           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金属钠与水在常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2O="=2NaOH" + H2↑。若要得到2 g氢气,需要金属钠多少克?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二价金属M的氧化物10 g与9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测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请计算(保留一位小数):
(1)该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上述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的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来源: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