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江苏]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卷(李振峰)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过滤 C.加热液体 D.点燃酒精灯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稀有气体用于制霓虹灯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C.铁用于制作炊具 D.氢气用于发射火箭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水结冰后水分子便不再运动 D.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复方冬青油软膏具有强力迅速镇痛作用,其有效成分的分子模型如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8H8O3
B.该物质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8:8∶3
C.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电解水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
C.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1∶2 D.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导电性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饱和的食盐水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D.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钠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B.核外有3个电子层
C.最外层电子数为1 D.质子数为11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楼房失火时,从防火通道快速撤离
D.手持燃着的蜡烛进入深洞游览,发现烛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盛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分别同时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鉴别两种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 D.用石灰水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A.一定不是化合物 B.一定是单质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不是混合物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a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中不加二氧化锰,下列图象表示放出氧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C.Z一定是化合物,并且可能是氧化物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B.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应验纯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g)
12
m
8
14

A.物质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4︰1     D.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12 g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正三价的铁的氧化物:                      
(4)氧化镁中镁元素显正二价: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6)2个硫酸根离子: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形态各异的物质可按一定规律分类。现有A硫酸钠B液氧C空气D氯化钠
E冰水混合物F水银 六种物质,请选用合适的物质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        
(2)含有氧分子的是(填序号)        
(3)属于由离子构成的不含原子团的化合物是(填化学式)     
(4)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配制100克6%的NaCl溶液,需要NaCl    g,其中钠元素的质量是
      g(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应选择      mL量筒量取水,该同学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将     (填“>”或“<”或“=”)6%;若该同学在称量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则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取一小块白磷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白磷没有燃烧,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热水,白磷仍然没有燃烧,再从a管通入      ,白磷发生燃烧,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2)实验室用上图B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C来
制备CO2,该装置的优点是          
(3)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
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其发生装置应选择      
收集装置应选择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4)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CO2,又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

说明:1.装置Ⅰ中盛放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2.装置Ⅲ中在小试管外壁贴有4片试纸:其中两端的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中间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并晒干。
①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可用来制备CO2。写出Ⅰ中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Ⅱ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若在Ⅱ中放入澄清的石灰水,可用于检验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时,关闭K1打开K2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实验时Ⅲ中出现的现象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厂生产的纯碱包装袋上标有Na2CO3 90%字样(杂质为NaCl)。为判断该纯碱是否合格,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07.6 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且知:Na2CO3 +2HCl=2NaCl+CO2↑+H2O)。
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判断该纯碱产品是否合格。

来源: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市直学校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李振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