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湖南]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春秋的孔子主张“仁爱”,下列与孔子“仁爱”主张不相符合的言论是 (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仁者爱人,相互关怀
C.主张德政,反对苛政 D.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  )

A.兼爱 B.以礼入法 C.理学 D.致良知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七十余年后,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汉朝统治者吸取亡秦教训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发展
C.汉承秦制,沿袭其统治思想 D.从汉初到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主张(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孔子之是非不是判别是非的标准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人伦道德的价值内涵在于“三纲五常”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希腊的圣贤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俯察人生,对人的价值提出了许多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阐述。其中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是(  )

A.“自由是天赐的”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D.“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跃发主编的《近代文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到16世纪末,它的审美感堕落为色情刺激,追求外表美的恶本性转化为轻薄与媚俗。崇尚古风的热情被歪曲为新的异教信仰。总之,它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忽视了伦理道德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应有约束。他评价的事件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明清进步思想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聪同学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其章节包括“个人的发展”“古典的复兴”“世界和人的发现”等。此书最可能是 (    )

A.《地理大发现》 B.《科学与启蒙运动》
C.《论自由与代议政治》 D.《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您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牲;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这表明他认为 (    )

A.人不是上帝创造的 B.人是无理性的
C.人的地位在上帝之下 D.人是伟大的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    )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信仰得救” D.构建理性王国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戏剧《费加罗的婚礼》中有一段自白:“因为你是大贵族,你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你多么洋洋得意!你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 ”这段自白蕴含的思想主张是(    )

A.反对神性,提倡人性 B.反对特权,主张平等
C.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西方有一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    )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句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
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楚辞 宋词 唐诗 汉赋 B.汉赋 唐诗 宋词 楚辞
C.楚辞 唐诗 汉赋 宋词 D.楚辞 唐诗 宋词 汉赋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经》是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它(    )

A.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B.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
D.多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见右图)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

A.生 B.旦 C.净 D.丑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国崛起》有这样一段结束语: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下列各项不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

A.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以数学方法构建了力学体系
C.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D.相对论提出推动物理学发展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泰坦尼克”号最后一位幸存者米尔维娜·迪安,她于2009年6月1日去世。她所在的“泰坦尼克”号是1912年4月15日被一处冰山撞沉的。它在沉没前使用的求救工具不会是 (  )

A.救生衣 B.信号灯 C.电报 D.互联网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    )

A.翻译了外国书籍 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D.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学“制”、学“思想”的三个阶段。作为这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同学整理有关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文献资料时,发现了以下几条著名论断,按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③“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

A.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为此,1924年他提出的纲领是(  )

A.节制资本 B.奖励实业 C.保护工商 D.土地革命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从“小平您好”到“胡哥加油”反映出     (  )

①对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崇拜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和信心 ③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加强 ④反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焕发出新的活力

A.①③④ B.③ C.②③④ D.③④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文化革命,其中打击了儒家思想的是 (  )
①“焚书坑儒”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新文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0年4月)中国向空间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试验……播放的“东方红,太阳升……”的乐曲响彻宇宙。美、苏等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被打破了。这次成功的试验是指(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这是1969年贝克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评语。使贝克特获得该奖的作品是(  )

A.《约翰·克里斯朵夫》 B.《西风颂》 C.《等待戈多》 D.《人间喜剧》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享有浪漫国度之称,天性浪漫的法国人是善于从生活中获得灵感的民族,一直给世人一种生性乐观向上、气质高贵优雅的美好印象。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中体现这一特点是

①《巴黎圣母院》  ②《自由引导人民》

③《人间喜剧》   ④《拾穗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时间2009年6月26日,一代“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逝世,终年51岁。他与猫王、披头士两组歌手并列为流行乐史上最伟大的不朽象征。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材料中的“猫王”是指摇滚乐巨星普莱斯利
B.迈克尔·杰克逊与猫王、披头士乐队都曾是世界级的和好莱坞的美国流行音乐巨星
C.摇滚、蓝调和爵士乐均属于流行音乐
D.《时代在改变》曾经是流行音乐代表作品之一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真要学美国人的做法,那就学学人家开放的心胸,不要守着自己家里的几个古董,把喜欢外来文化的人都斥为崇洋媚外、食洋不化。在美国,如果一个学者着迷于中国文化,并大肆鼓吹中国文化高于美国文化,他往往受到非常大的尊重。这不是因为别人同意他的观点,而是人家珍惜对外来文化热情和研究。在中国,谁要说美国文化高于中国文化,你看看会引来多少唾骂?……所谓“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   
——薛涌《美国有国学吗》
回答:
(1)材料一中“私学文化”的兴起与孔子哪一教育主张有关? (2分)又与其什么思想相矛盾? (2分)谈谈你对孔子的思想有何看法。(2分)
(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接触到的“市民文化”可能有哪些? (2分)(至少列举两种以上)“帝国文化兼纳的“百家”的含义指的是什么?(2分) “释道”又是指哪两种思想(2分)
(3)据材料二概括中美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就中国举一例说明“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
(4)依据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发展?(4分)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土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或背景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