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河北]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奠能行。”这体现了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的史料应有两处句号,读材料判断句号应该处于的位置是
《汉书·主父偃传》中,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①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②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③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④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下列与该思想一致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C.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D.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从材料可以得出

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 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趋势
C.明朝的内阁和汉唐的宰相都有决策权 D.中书省和内阁均影响了皇权的加强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林则徐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林则徐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对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非常深刻
C.认为中国有能力战胜英国 D.认识到中国军事武器和技术的落后性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这里“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主要表现在

A.提出三民主义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提出三大政策 D.领导护法运动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军观摩组成员谢伟思说道:“中国战后的最大需要,就是发展经济,但中国缺乏独立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的资本主义基础。希望美国能和中共进行经济合作。”这表明

A.毛泽东考虑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毛泽东意识到要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毛泽东希望中国能得到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毛泽东表达了战后中共和美国进行经济合作的设想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调节价
1978
97
 
3
1985
47
19
34
1990
30
25
45
2006
4.63
 
95.37

 
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广大人民的愿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位中国学者对雅典民主政治做出了如下评述:“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这位学者主要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A.容易造成集体暴政 B.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C.是一种颇为原始的间接民主 D.捍卫了真理,伸张了正义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1787年宪法第3条第3款规定:“国会有权宣布对于叛国罪的惩处,但叛国罪犯公民权的剥夺,不得影响其继承人的权益,除剥夺公民权利终身者外,不得包括没收财产。”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和执法权
B.宪法不注意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C.美国公民的财产权可因叛国罪而被没收
D.宪法内容体现了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是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B.马丁·路德完全否定了天主教义
C.马丁·路德只是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不反对信仰《圣经》
D.宗教神权、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意味着美国彻底放弃了遏制中国政策
B.省略部分应是万隆会议
C.中美关系对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
D.尼克松否定了福斯特·杜勒斯的对华态度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汴京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它的面积34平方公里,比唐长安城要小,但是人口总数却达到140万左右,密度之高非常惊人。城内有8万多名各类工匠以及2万多家商店。流传至今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生动而细致的笔触定格了当时的繁荣景象。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1998年,美国出现29年来的首次财政盈余;2000年,财政盈余达到1310亿美元。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促进汴京城商业繁荣的政策性因素。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3)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材料三中美国的“新经济”现象。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关于儒家学说取得成功原因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有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曾指出:“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中央实行‘官缺制’、地方各级官员搞‘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私相授受’、‘世代在任’。”
材料二  1901年3月,西班牙特使葛罗干照会清政府,明、确提出“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7月24日,清廷发布上谕,“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5年9月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1906年规定,中央立法权由议会行使,在议会成立以前,先设立资政院作为过渡性机构。并规定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部行使司法权。
1907年9月20日清廷下谕先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10月11日,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设立资政院的上谕颁布后,直到1910年10月3日,才在国会请愿的声浪中举行开院典礼。迫于形势急速变化,责任内阁于1911年成立,‘主要以皇族任责任内阁阁员,被时人称为“皇族内阁”。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87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秘密投票法,选民能够自由表达个人的政治意愿;1884—1885年进行的第三次议会改革再次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农业工人和矿工得到了选举权;20世纪初期,妇女取得选举权;1912年,议员开始领取薪俸,工人议员的生活有了保障。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条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第十一条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学者林家有谈到:辛亥革命后实行选举,老百姓从来也没有选举过什么官员,不知该怎么做,都不愿意要这个权利。在广西桂林,选举时老百姓都不来,不来怎么办?发米粉票!每人来参加投票附几张米粉票,这样老百姓才过来投票。情况到了上世纪20年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归纳英国民主政治成就及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评析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慕尼黑协定》主要内容有: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1938年10月1日-10日分阶段完成对上述地区及其他日耳曼人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须完好地交给德国。
孙红旗在《苏联与绥靖政策》中指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慕尼黑协定》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欧洲大战前夕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或者说苏德条约是继英法之后苏联掀起的又一个绥靖高潮。
材料二 王芝在《条约有利于世界人民》中论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外交利用帝国主义营垒的矛盾,取得有利的国际环境的一大胜利。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在波兰《选举报》发表文章,谴责了1939年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承认莫斯科与希特勒的交易“不道德”,但表示苏联“当时别无选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回答《慕尼黑协定》签署的目的;分析苏联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法国自革命以来,国内纠纷已十余载。人民厌乱之心早已昭著。一旦有人焉战胜强郐于国外,恢复秩序于国中,郅治之隆指日可待,其加惠国民为何如耶!法国人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者已非一日,则其爱戴波那帕脱(拿破仑)也岂非所必至者邢?
材料二 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和天文学,同时还十分热爱文学与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种学问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在远征埃及时,除发现罗塞塔石碑外,法军探险队深入金字塔内,拿出泥板楔形文字研究,开启日后考古学对埃及古文明研究起源,文化意义贡献重大。
拿破仑既征服西班牙,遂下令废止所有旧日之遗制,许人民以职业上之自由。裁撤异端并没收其财产。封禁全国之寺院,留存者仅三分之一而已。禁止人民不得再有入寺修道之举。废止国内各省之税界,移税关于边境之上。凡此种种颇足以表明拿破仑以武力传播革命原理之功绩。
(1)概括指出材料一对拿破仑所持的观点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角度。
(2)结合材料二评价拿破仑对外征服行为。

来源:2013届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