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北京]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稚拙 zhuò混合 hùn苍穹 qiòng风尘仆仆 pǔ
B.模样 mò翘望 qiáo庇覆 pì寥寥无几 liáo
C.膝盖 xī旋涡 xuán臧否 pǐ索垢求疵 cī
D.兽穴 xuè剽悍 piāo迸落 bèng引吭高鸣 kàng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战粟热忱络绎不绝无可耐何
B.螺旋恍惚焦燥不安含辛如苦
C.寂寞篷勃整齐划一轻举忘动
D.震撼斑驳滥竽充数通宵不眠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欣幸欣欣然 B.文章杂乱无章
C.茂盛声情并茂 D.禁止忍俊不禁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明对每道题都不求甚解,虽然很快就完成了作业,但做错的也很多。
B.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正犯愁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你都替我想到了。
C.“五一”期间,北京植物园的各种鲜花怒放,争奇斗艳,真是琳琅满目。
D.小妹妹手舞足蹈,活泼可爱,夸张的言行,引得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给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才与常人       在智力上有区别,在非智力方面       有区别。通常情况下,在非智力方面,天才往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也许他自己也说不清这使命感究竟是什么,       始终存在着,       通过其言行体现出来,这种使命感就是他对自己生命的责任心。

A.如果就与其不如 B.不是而是只要就
C.不仅也但是并且 D.因为所以既然就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检查,大家讨论、解决、发现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B.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声音,一滴滴落在地上。
C.既然你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因此你的成绩不会令大家失望。
D.我区中小学开展人人争当“最美学生”,提升学生精神品质。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燕》——高尔基——苏联
B.《背影》——朱自清——现代
C.《钱塘湖春行》——刘禹锡——唐代
D.《丑石》——贾平凹——当代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默写(共6分)
长风破浪会有时,                。        (《行路难》)
荡胸生曾云,                  。          (《望岳》))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子·修身》)
《陋室铭》中点明其主旨的语句是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共3分)
“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理念:孔子重“仁”,在《论语·泰伯》中提出“    ”,强调有志之士毕生都要奉行的准则;孟子重“    ”,《孟子·告子上》中用“鱼”和“熊掌”作比喻,提出“    ”的主张。这些至今还有现实意义。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北京市第29个义务植树日到来之际,某校开展了关于义务植树的调查活动,下面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部分资料,请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自1981年以来,首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已经开展了32年。从开展义务植树前的1980年到2012年底,北京市绿化成效显著:北京市森林覆盖率由12.83%提高到38.6%,林木绿化率由16.6%提高到55.5%,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8%提高到4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5.14平方米提高到15.5平方米。
材料二:在义务植树活动中,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纷纷投入到植树、绿地养护、绿地认养、碳汇购买、绿化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16个区县相关部门都组织了不同主题的植树活动,有的区县还在城市公园设立宣传点,为市民提供植树养花、病虫害防治、浇水施肥、修剪管理等咨询服务及有关的绿化政策、法律法规等现场答疑息: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祖逖》,完成小题。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因起舞  因:             ②不给铠仗  给:       
③蹴琨觉  蹴:             ④遂屯淮阴  遂:       
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①大王诚能命将出师②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B.①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②晏子将使楚
C.①为其来也②以逖为奋威将军
D.①少有大志②睿素无北伐之志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翻译:                           
②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翻译:                           
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祖逖的“大志”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站在店堂门口的那人像是林老师——不好,是她!
②我赶紧低下头,收钱找钱的时候,也尽量让顾客的身躯挡住我的脸。她到店里来买什么?但愿她不要朝这边看,千万不要来买糖——我害怕见到她。十多年没见了,每每想起她来,我就会处在一种负疚和惶惶不安的心情中。唉,都是为了那颗倒霉的糖……
③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的时候,我正在读小学五年级。那天,我很早来到学校。在教室外面的拐角处,我看到了林老师,她正蹲在地上用手把窗下被砸碎的玻璃片一块一块往簸箕里捡。林老师原先是我们的班主任,从她身上我得到过母亲一般的温暖和呵护。然而此时她被剥夺了教书的权利——监督劳动。天气很冷,凛冽的寒风把她一双手冻得通红……我想,我要是能有一副手套送给她多好啊!可是没有。
④忽然,我想到口袋里有一颗糖,是昨天下午小胖给的。这颗糖多漂亮呀,包装纸上印着五颜六色的图案,名字还是烫金的——“奶油”。晚上睡在床上我还仔仔细细看了个够,嗅着那奶油的香气,仿佛就尝到了浓烈的甜味。几次我都想剥开来吃掉,可都没有舍得。林老师每天天不亮就来学校扫地,这会儿一定又冷又饿。让我把糖送给她,听说一颗糖能增加一份热量哩。
⑤我走到林老师身后,她缓缓转过身子,看到是我,那呆滞、淡漠的双眸里顿时生出光来。她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可没说出声来。“林老师,您冷吗?”她摇摇头,把手在衣襟上擦了擦,为我拉平了棉袄外面的罩衫。她笑了,可给人的感觉是在哭,她心里一定很不好受。我不忍再看那饱受折磨的面容,转身把糖塞进她那变得粗糙的手中,轻轻说:“您吃了,就不冷了。”
⑥我飞快地跑了,但我能感觉到她捧着那颗漂亮的糖,长久地伫立着,朝着我跑去的方向凝思……可是到了下午,我才知道小胖给我的根本就不是糖,而是包在糖纸里的肥皂,他是在捉弄人啊!……我哭了很久很久,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我怎么向林老师解释呢?在她心理造成的创伤是永远也无法弥合了,今后我没有脸再见她了……
⑦“同志,我买一斤‘花生牛扎’,一斤‘大白兔’。”是林老师!我慌乱地抬起头来,还好,她只顾看柜台里的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我。我连忙把两包装进纸袋的糖递过去。趁她拿钱的时候,我打量了她一眼——她老多了,头上掺夹着银丝,脸颊上已经出现了老年斑。她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显得庄重而又矜持。我断定,一旦她发现站在面前的是我,那笑容即刻就会变成愤慨和痛苦……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⑧她把糖放到提包里要走了。她终于转过身体。她没有发现我!突然,我想到应该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乞求她的宽恕,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否则我将一辈子都背着这个沉重的包袱!“林老师!”我禁不住叫了起来。
⑨她回过头来,惊异地看着我,忽然,兴奋地扑到柜台上:“这不是婷婷吗?看我都快认不出来了,一眨眼功夫都长成大姑娘啦!”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有许多话要说。蓦地,她从提包里抓出一大把刚买的糖塞到我手里:“你吃糖!你在工作,我不打扰了,下了班一定到我家来玩,我还住在老地方,今天我退休了。”“不,我……”我捧着糖不知如何是好。“怎么,不好意思吃老师的糖?你忘了,老师还吃过你的糖呢。我记得那是一颗包装考究的‘奶油’糖!”
⑩我语塞了,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样?是揭我的伤疤?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我受不了,受不了!我真想躲到更衣室里去大哭一场……
11林老师一点也不顾我情绪上的变化,她接着说:“我一直惦记着你,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不仅是一颗糖,它是一颗心,一颗纯洁、善良的童心。可是我没有福气,糖让那些顽皮的孩子们给搜走了。至今我还在懊悔为什么舍不得早点吃掉呢,那颗糖一定很甜很甜。”她笑了。
12我重重地舒了一口气,仿佛把积在心头十几年的郁闷全都吐了出来,我感到全身一阵轻松……
13我不想再对林老师重提糖的事情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但愿今后人们之间互相给予的是比糖更甜的东西。 (作者周密)
文中记叙的与“糖”有关的每一件事情,都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请阅读文章③-12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与“糖”有关的事情
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五年级”时

愧疚不安
“十多年后”
看见老师买糖

认出“我”后

痛苦尴尬
谈往事时
得知老师没吃糖

请简析文章第⑨段“老师兴奋地扑到柜台上”一句中“兴奋”的原因。
答:                                                                      
文章最后一句中“比糖更甜的东西”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从“我”和林老师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答: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细雨梨花
①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②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
③细雨霏霏,春意阑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了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竞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④车到梨乡,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A)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⑤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B)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她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⑥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被揉碎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一不小心,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
⑦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 (作者李琛,有删改)
阅读文章④—⑤段,请简要概括梨花的特点。
答:                                                                       
请从画线的A、B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简要说说它的表达效果。(不少于100字)(5分)
答: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请按下列要求作文:
在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中,有时一个平凡或伟大的人,一句平常或深刻的话,一件普通或重大的事,往往能改变你的思想,你的性格,甚至你的命运。请以《       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为记叙文。注意:(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要求:(1)将题目补全并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1000之间。(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