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卷

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这说明(    )

A.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
B.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C.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
D.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
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
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 群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20.00

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斗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各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V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
B.U是草食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Y是肉食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
D.W、X是肉食动物,均处第三营养级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汁数且没有震荡试管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相同
C.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不可能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l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曾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单位:102千焦/m2/年

 
GP
NP
R

15.91
2.68
13.23

871.27
369.69
501.58

0.88
0.34
0.54

141.20
62.07
79.13

211.85
19.26
192.59

 
A.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
B.④营养级C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C.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1.3%
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⑧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

A.①③⑤⑥⑧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⑧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珍稀保护动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大熊猫占有的营养级低,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它比华南虎有一定的生存优势
B.目前我国野生型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区域,这些熊猫构成一个种群
C.决定华南虎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D.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北方某草原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某一时期统计的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碳元素在甲、乙、丙及分解者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B.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乙到丙
C.各营养级的生物输出能量之和约为输入该营养级能量的10%~20%
D.各营养级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稳定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小组连续10年调查某生态系统,发现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越来越低
B.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C.10年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将不存在分层现象
D.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围湖造田或过度放牧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____。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l07
6.00×lO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l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Ⅰ.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                                       
Ⅲ.重复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                               
以利于鼠害的防治。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有效防止海洋生物附着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生长,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料,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该污染物通过          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3)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        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           
(4)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同化的能量d=       
(2)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106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 kJ(能量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
(3)若图中的箭头表示碳循环的一部分,则图中还应补充的成分是                        ,与之有关的生理过程包括                                    
(4)生态系统中还存在其他第二营养级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生物,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5)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中的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要营养级的能量,下图方框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分析回答:


(注:A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总能量;B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摄取的能量;
i表示生物类群。)
⑴图中显示该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如果能量传递效率=(第n营养级摄取的能量)/(第n—1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⑵一年内, Bi能量的去向途径有                                                  
                                                                    
⑶你认为采取                                  措施,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对人类最有益。
Ⅱ、某兴趣小组深入到一块弃耕农田进行调查,发现连原来的田埂都淹没在杂草之中,只有零星的小麦。杂草中有大家熟悉的狗尾草、车前等,多数是叫不出名的单子叶植物。调查中同学们观察到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请回答:
(1)该弃耕农田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        __     __
(2)假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树林,我们把
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                 ____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所以我们可采用下图的装置来采集土壤中的小动物。但图中这一装置还不够完善,请你帮忙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

采集到小动物后,我们要对其丰富度进行统计,通常的统计方法有
        ___              _                        ____

来源: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月考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