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河南]2012-201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如今,传统互联网增长速度放缓,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行业创新的全新引擎。很多基于移动互联网本身的应用产品不断涌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土壤中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其中,微信以其创新的功能和超凡的用户体验走在同行业产品的前列。
作为腾讯公司布局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产品,微信受到了上亿人的关注。自2011年1月21日正式发布至今,微信用户总数已突破一亿。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微信多次占据社交类应用软件下载排行榜首,创下移动互联网APP应用成长的奇迹。
腾讯将微信的产品定位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微信本身在手机上的流行和丰富的应用将使得微信成为腾讯在手机端的平台,这和QQ在PC端的作用一样。QQ满足了用户同步通信的需求,微博满足了异步通信的需求,微信则提供更大的弹性,让用户更加从容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社交关系,进行人际沟通。
现在,人们使用手机的习惯不再是一边走路一边打电话,而是利用碎片时间在任何地点连上互联网,保持在线,获取和发布信息,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数据业务取代语音通话服务,上升为用户最迫切的需求,微信的出现助推了这种潮流。
最初,微信1.0只是一种更快速的语音短邮,腾讯内部管这个项目叫“微邮件”,不同于传统的短信或彩信业务,用户仅需通过WiFi或者3G网络的支持,就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完成通讯。使用时,只需按住屏幕下方的对讲键,对着手机话筒讲话,讲完后松开,软件会把你说的话发送到对方的终端上。同时,微信还能给对方发送视频、图片和文字,很多人把它称为手机“语音留言箱”。
微信2.0新增语音对讲功能,其中多人留言形式很吸引人,不同于语聊,大家是以听一条条的留言来互相对话,虽然增加了延时性,但却多了一番不同的风味。此时,人们把微信称作“手机对讲机”。
微信3.0加入了陌生人交友。两个主要功能是摇一摇和漂流瓶。摇一摇是找到与你同时晃动手机的人,漂流瓶是对陌生人信息的回应,也是QQ邮箱漂流瓶功能的平移。
到了微信4.0,腾讯开始了向平台化方向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其他应用不断引入微信开放平台,为用户带来更多基于微信平台的应用功能,提供了更多附加服务。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微信将加速社交、游戏、电子商务等更多领域的第三方优质应用从PC端向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平移和整合,构建起一个集邮件、短信、SNS、即时通讯等应用于一身的个性化立体式通讯服务平台,让沟通更加轻快便捷。
微信每一次更新所带来的新功能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微信4.2就做出了两个重要的更新——视频通话和网页微信。不少人已经开始畅想,认为这种新的视频通信或将改变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微信,正在快速向着创新的方向前进,我们期待腾讯继QQ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变革。这一切,将由微信主导!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20期)
下列对于微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是在传统互联网增长速度放缓,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后,基于移动互联网本身应用而涌现出来的一种全新的产品。
B.作为在移动互联网中出现的全新产品,微信具有创新的功能,并能让用户产生不同一般的体验,因此在同行业产品中名列前茅。
C.微信是腾讯公司的核心产品,受到世人普遍关注,因此,微信多次占据社交类应用软件下载排行榜首,创下移动互联网APP应用成长的奇迹。
D.微信与QQ和微博相比,更具优越性,它能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提供更大的弹性,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人们更习惯于利用手机连上互联网,并保持在线,随时随地获取和发布信息,从而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B.数据业务取代语音通话服务,现已成为手机用户最迫切的需求,微信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助推了这一潮流。
C.最初的微信已经与传统的短信或彩信有所不同,不仅可以借助相关支持使用智能手机完成语音通讯,还可以给对方发送视频、图片和文字。
D.微信2.0增加了语音对讲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听一条条的留言来互相对话,从此,人们就把微信称作“手机对讲机”。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3.0虽然加入了陌生人交友,增加了摇一摇和漂流瓶这两个主要功能,但是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是难以实现的。
B.向平台化方向发展的战略部署,使微信将其他应用不断引入自己的开放平台,从而使微信具有更多的应用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C.随着更多领域的第三方优质应用从PC端向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平移和整合,微信将成为一个集多功能于一身的通讯服务平台。
D.微信出现以来,不断地更新,目前仍在向着创新的方向快速发展,人们希望腾讯在继QQ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变革中,微信能够发挥出主导作用。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官号为多士。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节选自《三国志·孙登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铨秀士,以为宾友简:选拔。
B.登待接寮属,用布衣之礼略:简略。
C.与恪等同舆而载或:或者。
D.辞对不服,从者欲之捶:殴打。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
①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②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③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④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⑤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             ⑥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登平易近人,身边人才济济。身为太子的孙登用平民的礼节对待下属幕僚,曾与他们同乘一车,同睡一床;被立为皇太子后,身边的人才更多。
B.孙登关心百姓利益,不扰民。他外出打猎,经常远远避开百姓良田,以免踩踏庄稼;休息时找空闲的地方,以免烦扰百姓。
C.孙登讲究孝道,对母亲恭敬、孝顺。对母亲派人送来的衣服,他一定先沐浴然后再穿,以表示恭敬;父亲要立他为太子,他则坚决要求先立生身母亲为皇后。
D.孙登关心国事,临终上疏颇有见地。孙登盛年而卒,死前上书孙权,对治国用人等多有忠恳建议,其中提出国家的政令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1)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2) 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闺思二首
张仲素
其一
碧窗斜月蔼深晖,悉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其二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注】①螀:蝉的一种   ②金微: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
③居延城:地名,在今新疆境内,一讲在今甘肃张掖。
这两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两首诗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韩愈《杂说》)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城乡有别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味道最美的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 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池塘里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淡的火焰上,一条似乎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脆嘣嘣的,有滋有味。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
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满是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好揣度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农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事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蔬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他说,早年间,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种,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农非常热情地说。
我望着他写满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澄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我只有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上面说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全国人口的62%以上。可否这样说:如今大部分中国人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离开小山村的时候,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叙写了“我”在乡下吃饭、与老农亲切交谈的经历和“我”的感受,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反映的问题重大,引入深思。
B.老农在烤鱼时只放了盐,没放其他任何调料,而“我”却吃得有滋有味,觉得是味道最美的食品,这说明盐其实是最好的调料,只要有了盐,其他调料是可有可无的。
C.老农向我询问之前先是“清了清嗓子”,然后“咽下了几大口唾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说明问题在他看来确实重要,一方面表明老农城府很深,问还是不问,颇为犹豫。
D.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旁边一个偷听的小伙子主动出来给“我”解了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E.对于老农坦言的“城乡有别”,“我”“心中满是惘然”,说明“我”意识到了生活中一些美好东西的丧失;而“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则表明“我”对“城乡有别”现象的理解。
小说最后一段写道:“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作品中的“老农”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说后面加※号的几个段落是议论成分,有人认为,作为小说,这样写是多余的,不合适。你认为这样写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果戈理:不死的魂灵
尤里·马恩
2009年4月1日,俄罗斯迎来了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果戈理的200周年诞辰。斯人已逝,但并未被世人所遗忘。
果戈理对文字的精准驾驭、对世事的洞察入微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出生在渡尔塔瓦的一个小贵族家庭,父亲瓦西里年长母亲玛丽亚14岁,果戈理是他们浪漫爱情的结晶。果戈理的文学天才与幽默感遗传自父亲,而他敏感多思、淳朴善良甚至有些歇斯底里的性格,则继承自母亲。
父母的关爱和家乡旖旎的自然风光赋予年幼的果戈理以灵性,而乡村民谣诗赋的耳濡目染,更点燃了果戈理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激情。
中学时代,他悄悄地创作了一首长诗,有些稚气但琅琅上口。到圣彼得堡后,他对诗作略加润色并寄给了出版社,童年时代的涂鸦之作变成了铅字。诗作开始在各大书摊发售,但内容的青涩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旋即引来毫不留情的批评。果戈理一举烧毁了他的长诗原稿。
不过,这并非他首次焚稿,中学时代他就以这种方式处理了自己的处女作《特雏尔多斯拉维奇兄弟》。
熟读果戈理作品的人都知道,作家非常善于勾勒女性之美。然而,他不幸的爱情生活却一直鲜为人知。在他看来,妖娆女子是世间最可怕的诱惑,必须有足够的自制力才能加以抗御。每次邂逅爱情、遇到美女,他都会惶惶然不知所措。
青年果戈理有过一段没有结果的恋情,那时他刚到圣彼得堡,经常去维耶利戈尔斯基伯爵家做客,对伯爵的掌上明珠安娜一见倾心。尽管才华横溢,但他在女性面前总是拙于言辞。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们的社会地位差别太大,以至于我不想说出她的名字。”坠入爱河的果戈理经常给安娜写信,他在寄自莫斯科的一封情书中说:“我安顿下来了!吃住都不花钱。我并不需要钱。所以我从不去想它。”安娜的母亲在看过信后,觉得果戈理实在不善持家理财,所以并不支持这段感情。果戈理曾请安娜的姐夫帮他提亲,遭到了无情的拒绝,非但如此,他还被视为这个家庭不受欢迎的客人。后来,此事在上流社会传开,令果戈理感到莫大的羞辱,这也许正是他终身未娶的原因之一。
据说,莫斯科第一美女、著名诗人罗斯托普钦娜爱上了果戈理,女诗人曾经俘获过莱蒙托夫等众多才俊的心,但却未能打动果戈理。果戈理去世后,女诗人曾独自夜探心上人灵柩,并每天差人往果戈理坟前送上二束鲜花,直至终老。
果戈理在圣彼得堡成名,对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感情,但却没有购置任何一处房产。年轻时,他便将继承自父亲的财产转移到母亲和姊妹的名下。自己选择了四海云游。成名后,朋友都视接待、收留果戈理为一种荣耀,但有时也难免会滋生嫌隙。
他曾经在《莫斯科人》杂志的总编波戈金处住过一段时间,两人的交流经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但身为出版人,波戈金希望果戈理能将《死魂灵》第二部的若干内容先交给自己发表,而果戈理并不急于将小说付梓。生性倔强的他从不奉旨填词,更不曲意逢迎,他觉得文学创作是水到渠成之事。因此,他与波戈金的关系变得相当微妙,只能搬出来另觅落脚之处。
1848年,他搬到了托尔斯泰伯爵处,爱才的伯爵给他腾出了两个房间。如今,这栋旧宅被辟为果戈理之家。
与安娜未果的恋情给了果戈理沉重的打击,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作中,他期待着《死魂灵》这部堪与但丁《神曲》相媲美的作品的问世。然而,由于后期沉迷于过去所无情批判过的宗教,他的思想越来越矛盾,创作速度越来越慢,对已写成的文字越来越不满意。最终,他决定将第二卷书稿付之一炬,从头再来。焚稿后的第十天,饱受病痛折磨和创作煎熬的他凄凉地离开了人世。这个冷眼观世界的智者,一生颠沛流离,临终时裹身的是一件被汗水浸透的、多日未换洗的袍子。他的遗言是:“不要去思考死魂灵,要想想自己鲜活的心!”
(摘编自200 9年4月8日《参考消息》)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果戈理出生于小贵族家庭,完全继承了父亲、母亲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这使他从小就能精准地使用文字,对世事洞察入微。
B.果戈理中学时代开始创作诗歌,作品虽然得以出版并大量发售,但还是招来尖锐的批评,因为这些早期诗作写得并不成熟。
C.虽然果戈理“非常善于勾勒女性之美”,但他的爱情生活却屡遭挫折,未果的恋情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使他对婚姻爱情心灰意冷。
D.作家一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早日发表,但果戈理却不同意将《死魂灵》第二部提前付梓,这表现了果戈理的迂腐和不通人情世故。

E.本文通过对果戈理文学创作、爱情遭遇及其他点滴生活事件的叙述,真实地表 现了果戈理倔强的性格和鲜活的人生,读后令人惑慨和深思。
综观全文,果戈理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果戈理与伯爵女儿安娜的恋爱为什么失败?请简要说明。(6分)
                                                                        
果戈理一生曾几次将自己辛勤创作的作品付之一炬,对他这种做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陕西“房姐”龚爱爱是2013年1月份以来最让人叹为观止的人物,警方先后查出其拥有四个户口,在北京拥有41套近万平方米的房产。
B.专家们普遍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住房问题全部推向市场,,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保障他们的居住需求,政府有着举足轻重的责任。
C.她说:“他现在变成了体重160多斤的胖子,与当初我见到的那个玉树临风的王老板相比,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D.科学家指出,雾霾天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对人的危害比噪音污染的危害过犹不及,而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B.北京将把全面治理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作为交通秩序整洽的重点,通过纠正、教育、批评和处罚等措施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C.通过这次走访,给记者最深的感受不仅仅是吃“开年饭”的人没了,更重要的是人们在酒店就餐时,节俭意识增强,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
D.新华社“面对高房价要淡定”的报道掀起国内舆论广泛关注,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表达他们对任志强“穷人就不该买房”的观点的不满情绪。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教学方法看,中国的传统教育方法是让学生啃大量的书本,做大量的习题,学生学习很刻苦,                                           ;但教师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学生们也热衷于讨论和辩论,在讨论和辩论中取得进步。这是一种跳跃式的学习方法。
①这是一种按部就班的方法              ②基础打得比较扎实
③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孩子          ④基础训练显然不够扎实
⑤正确和谬误纠缠在一起                ⑥学生的知识体系漏洞百出

A.①④③②⑤⑥ B.②①③⑥④⑤
C.④①③②⑤⑥ D.②①③④⑥⑤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新闻,然后针对新闻反映的现象写一段评论文字,不超过70个字。
清明小长假三天,到莫言旧居参观游览的游客超千人。游客中既有单纯去参观沾“文气”的,也不乏“抠墙皮、挖砖块”的。记者注意到,从去年的“拔萝卜”到现在的“抠墙皮、挖砖块”,持续的人流对莫言旧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这墙角的砖头被人挖走了,墙皮被抠掉一块,他们说是带回去沾沾‘文气’。”莫言二嫂葛金芳说。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照前边画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之与前面的画线句子构成排比。
大气者的人生,没有沉沦,没有畏缩。纵使风吹浪打,仍能“胜似闲庭信步”纵使身陷重围,仍能“我自岿然不动”                                       
大气者的人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面对箪食瓢坎,颜回不改其乐;面对权力功名,许由婉拒洗耳;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叫住办理返京登机手续的吕小姐,说女儿在北京,隔天要出境出差,证件却落在了家里,恳请帮忙带过去。听到这个委托,吕小姐既意外又高兴地应承下来。“和女孩通了话,下飞机就赶紧送过去,就为这份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吕小姐说。
事情发到微博后,引起极大关注。一位网友说:“泪花都出来了。这种被信任的感觉实在美好!”
一位网友反思:“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不是寻常小事吗?如今却产生如此反响,是不是因为太稀缺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陌生人的微笑与搭讪让我们戒备森严?”一位网友提出疑问,“要营造一种互相信任、温暖相助的社会氛围,还需等待多久?又该从何做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