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山东]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①② ②③ ①④ ③④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 西周分封 B. 春秋五霸
C. 战国七雄 D. 秦灭六国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

A. 建立皇帝制 B. 确立丞相制
C. 推行郡县制 D. 强化监察制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政策要点。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A. 推进大一统格局
B.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C. 加快江南经济开发
D. 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唐都长安 北宋东京 元朝大都 明朝北京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始设"十省分天下之治"。这个王朝应是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一组大事表。这组大事可用于研究

A. 明太祖强化皇权
B. 顺治帝初定天下
C. 康熙帝巩固统一
D. 乾隆帝抵御侵略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多少年后台湾才回到祖国怀抱?

A. 50年 B. 60年 C. 70年 D. 80年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

A. 维新变法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爱国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暑假小明准备去江西参加以"革命摇篮,星火燎原"为主题 的红色旅游。出发前他应了解的历史大事是
①南昌起义②井冈山会师③长征会师④中共七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标语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得到初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九_八事变爆发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卢沟桥事变爆发
D. 台儿庄战役胜利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百团大战"资料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百团大战的

A. 时间
B. 背景
C. 指挥
D. 意义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利用右边的两幅图片进行研究 性学习,他研究的是

A.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B. 北平和平解放
C. 解放军占领南京
D. 政协会议北平开幕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誉为"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会议通过了

A. 《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人评价1955年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的"魅力和机敏"表现为他提出了

A. 和平共处原则 B. 民主和解方针
C. 独立自主原则 D. 求同存异方针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利用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农民申请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庆祝合作化  上海信大祥公私合营挂牌

A. 抗美援朝 B. 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民日报的一位老编辑动情地说:"35年前我参与编辑的这张报纸,把改革开放的春雷送到了共和国希望的田野上。"这张报纸应是

粮食高产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A                   B                    C                 D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雅典在伯里克利时代创造的最宝贵的文明成果是

健全的民主政治 影响世界的宗教 广泛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优美的民间故事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引起这一变化的是

A. 亚历山大东征 B. 新航路开辟
C. 文艺复兴发生 D. 启蒙运动兴起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资料卡片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应是

A.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条件
C. 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
D.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正义性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坐落在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碑身上镌刻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该口号出自

A. 《独立宣言》 B. 《人权宣言》
C. 《人民宪章》 D. 《共产党宣言》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甲同学说:此举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加快了国家近代化步伐;乙同学说:此举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他们探讨的是

A.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B. 日本改革派推翻幕府统治
C. 林肯政府废除黑人奴隶制
D. 列宁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边漫画是对20世纪30年代哪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形象描绘?

A. 工业化突飞猛进的苏联
B. 渡过经济大危机的美国
C. 实行法西斯专政的德国
D. 疯狂侵略扩张的日本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之所以说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年,主要是因为在这一年里

A.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B. 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
C.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D. 雅尔塔会议召开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用"巨人林立"来概括当今世界局势,说美国是霸气仍存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大病初愈的巨人,欧洲是凝聚力正在加强的巨人,中国是迅速崛起的巨人。这是对世界哪一发展趋势的形象解读?

A. 贸易自由化 B. 政治民主化 C. 格局多极化 D. 文化多元化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隋朝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是;明朝长城的最西端是
(2)"六度出海,终抵东瀛"称颂的人物是;"驱除荷虏,一代英雄"称颂的人物是
(3)魏源在他编著的《》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胡适发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4)1940年研制出世界先进制碱工艺的科学家是;1973年成功培育出中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
(5)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发生于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于年。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四年,皇帝欲重修乾元殿。张玄素谏日:"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亡隋之弊,甚于炀帝远矣。""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日:"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于是罢役。
--依据《贞观政要》等辑录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这位皇帝是谁?
(2)根据材料,归纳这位皇帝罢修乾元殿的原因。
(3)这位皇帝还有哪些治国安邦的重大举措?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谁?
(2)这场"自强运动"给中国工业奠定的初步基础表现在哪里?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惟一祸首,我本人若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
材料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里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同盟国集团中的德国是战争的惟一祸首吗?写出你的观点。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予以说明。
(2)劳合-乔治为什么说"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民族复兴征程上不朽的里程碑。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辛亥革命带来的巨变有哪些?按要求填写下表。

指导思想
巨   变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启了民族复兴的历史新纪元。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赋予民族复兴新的活力。列举改革开放的主要表现。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请回答: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被誉为渐进创新的典范。这一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有哪
些?
(2)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迅速扩展。这次科技革命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新
能源、新机器、新交通工具、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应用,每方面各举一例。这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关系新变化是什么?请将答案填入表格中。(共4分)

方   面
举   例
生产关系新变化
新 能 源
新 机 器
新交通工具
新通讯手段

(3)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发展或新趋势。

来源: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