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云南]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B. 化学在医药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 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D.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正面临着油价上涨、石油短缺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利用太阳能 砍伐树木作燃料 利用风能 开发核能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各物质用途利用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铜用来做导线 B.氧气用于炼钢
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D.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燃烧
B.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C. 水蒸发变为水蒸气
D. 菜刀生锈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食盐水 B. 碘酒 C. 医用酒精 D. 泥水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属于空气污染物
B.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C. 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检验气体的纯度
B. 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 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D. 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安全措施正确的是(  )

A.煤气泄漏,应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
B.室内发生火灾,应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维修沼气池前一定要先做灯火实验
D.在教室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经常通风换气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B. 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同学们对化学反应方程式: C + O 2 = 点燃 C O 2 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体胃液中含有少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B. 人体缺乏维生素 A 会引起夜盲症
C. 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可以加热后压制封口
D. 白菜上喷洒甲醛溶液使白菜保鲜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B. 档案室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把煤做成蜂窝煤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D.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向油锅内浇水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省大部分地区已连续四年遭受干旱.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监控,坚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图中电解水的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图a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D.水是一种化合物,也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鉴别 O 2 C O C O 2 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B. 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 测试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多 C O 2 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应提倡"低碳生活"
B. 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也不同
D. C O C O 2 、葡萄糖都属于有机物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 F e C u A 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A. 将铁片放入稀盐酸 B. 将铜片放入稀盐酸
C. 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D. 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3月底,我国在上海、安徽等地发现了人感染 H 7 N 9 禽流感病毒事件. H 7 N 9 是一种新型的禽流感病毒,专家指出在感染初期使用药物"达菲"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达菲"的化学式为 C 16 H 31 N 2 P O 8 ,下列有关"达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达菲"由碳、氢、氧、氮、磷五种元素组成
B. "达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
C. "达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6.8%
D. "达菲"中碳、氮、磷元素的质量比为16:2:1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D.清洗铁丝表面的锈迹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 可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 向pH=11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D. 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肥厂生产的一种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关于该化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硝酸铵NH4NO3
净重:50Kg
含氮量≥34%
××化肥厂

该化肥不宜与熟石灰混用

该化肥中 N H 4 N O 3 的质量分数为95%

该化肥能使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N H 4 N O 3 属于盐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将混合液过滤,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稀盐酸
B.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
C.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
D.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和氯化银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1)写出铁元素符号的意义:
F e 表示 F e 还表示 F e 还可表示
(2)①用化学符号表示:
两个二氧化硫分子;钙离子;正五价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②若用""表示一个氢原子,则""表示的微粒是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磷在空气中燃烧②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在H、C、O、Na、Fe、Cl几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下面相应横线上.
①遇到干旱时节,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   
②厨房中常备,可用作调味剂的是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④可用来冶炼铁的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2)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

(3)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关注.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由此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
B.碘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4)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可能有多个选项)
A.随着温度的升高,甲的溶解度增大,乙的溶解度减小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80g溶液
C.t2℃,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D.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地区发生7.0级强烈地震.灾情发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1)由于家园被毁,灾区食物缺乏,爱心人士纷纷捐赠了矿泉水、方便面、火腿肠等食物.这些食物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写一种).这些食物能提供的维生素较少,请写出一种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名称
(2)①人们为灾区送去了数万顶帐篷以安置无家可归的灾民.为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帐篷的表层一般为PU或PVC塑料涂层.该涂层材料属于(填字母序号).

金属材料 天然有机高分子 合成材料 复合材料

②搭建帐篷须有较强的稳固性,故其撑杆多为铝合金或钢.据有关资料报导,因腐蚀报废的金属设备相当于年产量的20 % ﹣40 % ,请写出铁锈蚀的主要条件.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用文字叙述,其原因是
(3)灾区人民顽强自救,为解决生活用水问题,他们把河水简单净化后使用.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可将水静置沉淀后(填操作方法);自然界的水多为硬水,可用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4)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卫生疫情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如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 % 的过氧乙酸溶液150 k g ,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 k g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

①若乙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甲是.(填化学式)
②若乙是一种还原性气体,则甲是.(填化学式)
(2)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小静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了硫酸钠、碳酸钾、氯化钡、稀盐酸四种溶液,但没有及时贴标签.小华在使用时为区分四种无色溶液,将溶液分别编号为 A B C D ,并分别取样进行了两两滴加的实验,结果现象记录为: A + B 有白色沉淀生成; B + D 有白色沉淀生成; A + C 有气泡冒出,请你根据现象进行推断:
A B C D 依次是

B +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①在连接仪器时,把玻璃导管较容易地插入单孔橡皮塞的措施是
②量取 7 m L 稀硫酸,应选用 m L 的量筒;
③胶头滴管用过后应,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2)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要想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填字母);在发生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如用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2)下列 A , B 是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

二氧化碳是否可以溶于水,很难直接观察到现象,可以通过 A 中塑料瓶的变化来间接感知.同样,研究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可利用密闭的广口瓶内的变化引起 U 形管内水位的变化,若(填 a b )处的水位升高,则是放热.
(3)一包黑色粉末可能是由氧化铜和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学校科学小组为确定其成分,取少量该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搅拌后观察.下表是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请你填写下表中空白处的相关内容:

现象
结论
                             
C u O , C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有黑色不溶物
只含

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氧化铜和碳粉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它们的性质,探究小组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试管 a 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氧化铜和碳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最能说明 a 试管中氧化铜和碳已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小强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盛有 40 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入几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当酚酞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共滴加了 36 . 5 g 稀盐酸.
(1)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下同)

(2)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滴入酚酞的质量忽略不计).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昭通卷)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