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山东]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色(zháo)热(chì)轴戏(yā)一十寒(pù)
B.瓶(jǐng)包(zā)斗士(jué)苍有力(jìng)
C.毛(pī)临(bīn)母菌(xiào)断壁残(yuán)
D.财(hèng)花(guān) 女作(chǔ)麻大意(pì)
来源: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枯燥璀灿活性炭望风披靡绵里藏针立竿见影
B.震撼嗔怪一副画无耻谰言死不瞑目严惩不待
C.宣泄慰藉元霄节震聋发聩郑重其事黄粱美梦
D.惊蛰坐落亲和力谈笑风生恻隐之心拭目以待
来源: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2013年7月22日,新华社授权全文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
B.这几个犯罪嫌疑人虽拒不交待问题,但从他们的行迹看,心里有鬼还是可以肯定的。
C.黄仁宇先生是当代中国学者中罕见的具有见微知著,融会贯通的驾驭史料能力的“通史”之才。
D.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来说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来源: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B.笔者听说过挂羊头卖狗肉,如今鼠肉冒充羊肉却是实实在在,堂而皇之被端上了餐桌。笔者想问,这么多的伪劣羊肉甚至可能是“毒羊肉”都销售到了哪里?我们的监管部门又干嘛了?
C.一名小学生每天摄入的肉食总量,不应当超过1个小鸡腿或2个鸡翅;小学生每日至少应睡10个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
D.北京人艺最近推出四个轮换剧目:《天下第一楼》、《小井胡同》、《上帝的宠儿》和《洋麻将》,这些剧目都是经过观众检验的,确实是优秀剧目。
来源: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交规”不仅让城市交通事故大幅减少,人们日益增强的交通法规意识也使得公路交通较以前更为畅通。
B.上海某中学为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专门开设展台,展出了十多个学生制作的飞机模型。
C.因三公经费紧缩,今年奢侈用品的销售出现了实际行情与市场预估截然相反的现象。
D.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位历经沧桑却仍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老人形象,揭示了人生存在的终极意义及美的真谛。
来源: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论文雅
孙克强
在古典美学中,雅俗与“文野”分别组合,成为两组相对的范畴,即文雅和野俗。二者是对立的两极,相反而又相成。
从人类文明脱离动物本性起步之际,雅与俗的分野就产生了。人类文明进步愈大,文化层次愈高,知识修养积累得愈丰厚,雅俗的差异就愈显著。上古时期,典型的雅俗差异表现在《诗经》之中。《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诗的作者多为农夫走卒、妇人女子,多道田间闾巷的山情水音,显得浅近野俗一些;雅诗则多出自公卿士大夫之手,较为讲求辞彩,显示出作者较高的文化修养。因而雅诗与文采相联系,成为“文雅”。文雅观念的形成也与孔子有关,《论语•雍也》记孔子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文质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雅适合的是士大夫知识阶层的口味,反映的是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习惯。文雅的重要内容是指语言中显示出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在语言中引用或化用古人语句、古典古事,可使语言有苍古博厚之风。古代的批评家认为,知识、学问的有无或多少是区别雅俗的重要标准。清人毛奇龄说:“天下惟雅须学,而俗不必学;惟典则须学,而鄙与熟则不必学。”读书是求雅去俗的最好途径。
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多样的。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的高低,在于文化积累的多少。然而这种高低和多少却又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呈现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
雅和俗虽然异势,但也并非水火不容,雅俗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互相易位。“以俗为雅”这个中国美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影响的理念即是典型的例证。文雅本指文采华美,语言修辞工致,是艺术修养高的标志,但如果一味追求文采华丽、语言精致,则又会成为千口一腔的陈辞滥调,又成了凡俗、陈俗的东西而令人生厌。这时如果别出心裁,有意从以前已遭摒弃的民间语言中汲取材料,用入作品中,则会产生清新出奇的效果,这正是高雅的一种表现。“以俗为雅”的作品,其外在的形式特征是“俗”,而其体现出来的品格、趣味却是“雅”。这里“俗”和“雅”是相互协调、相反相成、浑融一体的。
“以俗为雅”的理念还可以运用到文学创作的体裁、题材、意境等领域。如表现在体裁方面,古代文学家、批评家通常推崇雅体,贬斥俗体,如民间歌谣就被视为俗体而受到贬斥。但也有一些作家看到了这种体裁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如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文雅和通俗。梁启超的看法对我们很有启发。他将诗分为“文人诗”和“民间歌谣”两类,并指出:“简单说,好歌谣纯属自然美,好诗便要加上人工的美。”“对于自然美加上些人工,又是别一种风味的美,譬如美的璞玉,经琢磨雕饰而更美;美的花卉,经栽植布置而更美。”
(选自《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1期,有删改)
下列关于“文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文雅是和野俗相对的范畴,二者是对立的两极,相反相成。
B.“以俗为雅”理念出现后,文采华美、语言修辞工致,就不再是文雅的标准了。
C.文雅观念的形成与人类文明进步直接相关,也与孔子影响后世的文质观有关。
D.引用化用古语,使语言苍古博厚,显示出丰厚的文化积累,是文雅的重要内容。

下面对雅俗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的高低和文化积累的多少,唯有读书才能求雅去俗。
B.任何事物都有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以俗为雅即是典型例证。
C.一味讲求文采和语言,就会成“俗”;使用民间语言别出心裁,则会现“雅”。
D.雅和俗虽然异势,但并非水火不容,它们是相互协调、相反相成、浑融一体的。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诗经》中“风诗”显得浅近野俗,“雅诗”讲求辞彩成为“文雅”,是我国古典美学史上最典型的雅俗差异。
B.梁启超将诗分为“文人诗”和“民间歌谣”两类,他认为好民间歌谣纯属自然美,而好文人诗则属人工美。
C.古代文学家通常不能发现民间歌谣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将其视为俗体加以贬斥,因而创造不出优秀的作品。
D.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虽然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但知识、学问的有无或多少始终是区别雅俗的重要标准。
来源: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日:“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每侍见,未尝不论人物及万机得失。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帅,朝臣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仕进虽速,咸谓才能致之。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
齐王攸当之藩,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妻长广公(山东中学联盟)主俱入,稽颡泣请帝留攸,帝怒谓侍中王戎日:“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常侍如故,数年,入为侍中。主者处事或不当,济性峻厉,明法绳之。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而济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
帝尝谓和峤日:“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峤日:“济俊爽,恐不可屈。”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济答日:“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帝默然。
帝尝与济弈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寻使白衣领太仆。年四十六,先浑卒,追赠骠骑将军。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
(《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有才,风姿英爽逸:突出 B.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官去:辞职
C.侪类以此之少:轻视 D.朝臣莫能焉尚:推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齐王攸当藩师道不传也久矣
B.武帝尝会公卿藩牧式乾殿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C.济时伸脚局下,皓讥焉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幼
D.好言伤物乱易整,不武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济个性的一组是                         (   )
①风姿英爽,气盖一时 ②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 ③济性峻厉,明法绳之 ④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 ⑤帝尝与济弈棋……济时伸脚局下⑥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济年轻时不仪精通骑马射箭技术,力大无比,精通《易经》及《庄子》《老子》,且技艺超人,在当时非常有名。
B.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怏.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
C.王济外表儒雅,但言辞直白激切。皇帝曾指责其有愧,王济则以因琐事导致兄弟不相容而为陛下感到羞耻予以回敬。
D.王济与堂兄王佑不合,王佑的同党都认为王济不顾念王佑的父亲,后王济被排挤在外,将家也搬到了北芒山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  
(2)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
(3)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

来源: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②“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③窣地,拂地;春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
词中“老”与“嫩”两字遥相呼应,耐人寻味,请简要说明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
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来源: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知我者谓我心忧,                   。(《诗经》)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子曰:“德不孤,                   。”(《论语》)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来源: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
又是一年中秋到。记者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今年,全球禁止进口中国月饼的国家增至33个,另有30多个国家对进口月饼制定了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多个国家对中国月饼进口设置了形形色色的准入门槛。广东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给记者举例:欧盟对含有干果类的月饼中黄曲霉毒素B1的要求远高于我国标准;日本对甜味剂、漂白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比往年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中国的月饼出口企业来说,今年他们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来源: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并且使语段语意完整。
大自然的山水日月,花木鸟兽都给人无穷的启迪。那一片沉思、寂静的空山、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邃                                                                     
                                                                     

来源: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语言上有不得体之处,请按要求修改。
我是北方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莘莘学子,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从报纸上拜读了贵公司招聘人才的广告,惠顾了贵公司的网站,得知了招聘工程人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惠赠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尽快与我洽谈。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来源: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看不见的邮差
迟子建
①去前夏天,我给家里接上网线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单位的同事,帮我申请了一个免费邮箱。我写的第一封信,是给聂华苓老师的。在此之前,因为我不上网,几乎每隔半个月,她就要从美国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近况。
②那天晚上我把信发出去后,有点忐忑不安的,心想鼠标只那么轻轻一点,信就会长着翅膀翻山越海吗?
③清晨起来,我奔向电脑,查看是否有回音。天啊,信箱里果然有聂老师的回信,她的第一句话是:“你也终于用网络了,太好了!”
④没花一分钱,一封到美国的信,瞬间就抵达了,这使我觉得网络就是个魔术师,神通广大。
⑤未上网前,我写好了稿子,若是短的,便在电脑上打印出来,去邮局寄掉。若是长的,就拷在软盘里,寄盘。我还记得,2005年我在青岛修改完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寄给《收获》杂志的,就是一块薄饼似的软盘。
⑥去邮局,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寄完稿,我就顺路逛商场、副食店、花店、音像店或是点心铺子。有的时候懒得做饭了,就赶到饭时出门,找家餐馆,舒舒服服地吃上一顿。
⑦上网后,无论是长稿短稿,都可以用伊妹儿发出了。报纸的采访,往往需要配发作者照片。以往我会寄上一张照片,并在后面标记上“用后请奉还”,麻烦得很。现在呢,请人把照片扫描了一些,放在自己的图片库里,哪里需要,就选一张把它派发到哪里,非常便捷。而且,新书出版前,你可以事先看到美编设计的封面,有不满意的,能够及时沟通和修正。而从前,出版社因为我不上网,让我看封面时,只得出一份打样,特快专递过来。
⑧二十多年前,我师范毕业,分配到故乡的山村学校教书。因为爱好写作,常有投稿,所以每天最盼望的,就是邮差的到来。那个邮差姓田,是个热心人,很善良。由于他是个歪脖子,头总是拧向一侧,他骑着墨绿的邮车行进在山间公路时,我常担心他会因为看不到正前方,而被迎面驶来的汽车撞上。从县城到我们山村,十来公里的路吧,他通常是上午九点多钟到。如果我的语文课恰好在第一节上完了,我便会在路口迎他。如果有我的信,他就会从自行车下来,从邮袋中取出信,递给我。如果那信薄薄的,他就笑着,以为我收到了用稿通知;如果是厚厚一沓,他大概猜测到那是退稿,同情地看着我,尴尬地笑笑,好像责备自己不该把坏消息带给我。我觉得这个邮差了不起,他不看大家都看的路,却依然走得稳稳当当的,从无闪失,说明眼前的那条路,他已熟稔于心。走上它时,只需轻轻一瞥,就能畅通无阻。能够在大路上用目光“别开蹊径”,去瞭望别人不曾看到的“旁逸斜出”的美景,真乃神人啊!
⑨有了网络,像田师傅这样的山村邮差,会渐渐失业了。我们的信件,在几秒钟内,不需辗转,就可以走遍世界。网络中有一个看不见的邮差,可以二十四小时为我们服务,随时准备出发。虽然是方便到家了,可有的时候,我还是怀念去邮局寄稿的日子。因为在返回的路上,你若买了点心,就可以边走边品尝;买了书,走累了,完全可以坐在街心花园的长椅上,先睹为快;而若买了花,又逢了雨,那束花,无疑就有了露珠。
(选自《迟子建散文》)
结合文章内容,试简要概括网络邮件的特点。(4分)
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山村邮差性格的,请简要分析。(5分)
试分析文章第6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结合全文,试探究文题“看不见的邮差”的深刻意蕴。(6分)

来源: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一片烛光隐隐。人群伫立无语,只有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清华大学的几十名师生,冒着严寒自发前来,手捧蜡烛围成“心”型图案,并井然有序地鞠躬后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回答:“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年。”
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杨先生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回忆时说。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抑或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引述涉及四千余位作家,上万种著作,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吴宓称赞他:“才情学识兼具,新旧中西俱通”,学界称其为“中国博学鸿儒,当代文化昆仑”,世人赞其“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
他19岁一入清华便立下“横扫图书馆”的志向,每日都从图书馆抱回一大堆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当年的同窗许振德回忆说:“图书馆借书之多,恐无能与钱兄相比者;课外用功之勤,恐亦乏其匹。”
即使是身处困境,钱先生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每日只能看马列著作。但他只要抱起书本,就能兴致盎然。后来,第一批“老弱病残”被“大赦”回京,名单上却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继往的寂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最了解他的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的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参加追思活动的一名清华大学博士生说,他初读《围城》时,也只觉得如书中所言,人生处处会遇着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是人类的“围城困境”。后来他读到第三遍时,忽然间明白了:“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作茧自缚之下,活得怎能不虚伪沉重。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真挚、坦然。”
《走出魔镜的钱钟书》一书也对他进行了这样的解读:“当我们把钱钟书这面‘魔镜’翻转过来看时,便发现镜子背面有一行镌刻的字迹:做完整的人。”
先生离世后,清华学生曾谱曲写词以为纪念:“我总觉得,每次去图书馆,还能看到先生的背影,也许,先生刚走,茶还没有凉……”
是的,先生给清华、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寂静”的背影。
先生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我们看来需要“忍受”的“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更无法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只惊叹“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记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他墨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不要奇怪为什么钱先生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才是他心底所愿,才是他一生的格调。钱钟书先生逝世时,一个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文中写钱钟书夫妇没有被第一批“大赦”回京一事有何作用?
请解读结尾一段中“唯一的钱钟书”和“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的含义。
简析钱钟书先生的“寂静”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文章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

来源: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要求选好角度,自主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4届山东省临沂24中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模拟语文试卷(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