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天津]2012-2013年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宫tāo脑suí不边际 zháo繁文节rù
B.生jiān请yù畏退缩sī 咄逼人duō
C.光shào管jǐn年高德 shào安步车dāng
D.头sǔn商 shēn呼天地qiāng宵衣食gàn
来源:2012-2013年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宛然消弥护身符礼上往来
B.辖制装潢尘介堆以身作责
C.付梓珠玑三部曲锱铢必较
D.酒撰爆涨临界点笑靥如花
来源:2012-2013年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______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⑵大型盆景可以用来______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⑶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______给人以繁华之感,_____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⑷从汶川、玉树到舟曲,在______的抗灾救灾斗争中,中国人民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挺起胸膛,坚强面对。

A.应付 营造 即使╱也波澜壮阔 B.应对 创造 即使╱也风起云涌
C.应付 创造 尽管╱但风起云涌 D.应对 营造 尽管╱但波澜壮阔
来源:2012-2013年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郭川驾驶“青岛号”无动力帆船,经过137天的艰苦航行,创造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
B.2013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参与世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共有127个城市加入该活动。
C.“直选”产生的乡镇长既要对上级负责,也必须对百姓负责,“乡官”们的政治生命的长短,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的拥护。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来源:2012-2013年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传》《过秦论》《望海潮·东南形胜》《高老头》的作者依次是东汉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西汉的文学家贾谊,北宋的词人柳永,法国的浪漫主义大师巴尔扎克。
B.《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元杂剧的剧本内容由唱词、科、白组成, 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一楔子,角色为末、旦、净、丑等。
D.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以翠翠的爱情生活为主线,描绘了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来源:2012-2013年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随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危机和能源污染步步逼近,获取新型能源已经变得十分迫切。虽然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不断地被开发利用,但很难想象,它们能够完全替代传统能源。
1939年,美国科学家证实,一个氘原子核和一个氚原子核通过碰撞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可以释放出一个中子和17.6兆电子伏特的能量。该发现揭示了已经持续“燃烧”了50亿年的太阳的巨大能量来自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核聚变反应的奥秘。
模拟太阳,利用热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而又清洁的能源,成为了人类的新梦想。面对这个梦想在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原本独立进行研究和实验的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和印度7个成员合作协定了“国际热核反应实验堆计划”,合力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打造“人造太阳”。
太阳巨大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在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2000万摄氏度,气压达3000多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核聚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人造太阳”将模拟这一过程,在建成的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像变压器似的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密度和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
作为核聚变反应的必要燃料,氘在自然界中几乎“取之不尽”,它可以从空气中提取,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含有45万亿吨氘,而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30毫克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采集氘进行聚变反应,产生的能源足够人类使用100亿年。
但是,在地球上再现太阳的环境,以利用这种强大的能量,就意味着必须实现极高的温度,使燃料能够达到上亿度的高温,并且把处于上亿度高温下的燃料约束到一个局部的小空间当中。发达国家纷纷兴建的磁约束装置“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就是用大量线圈和磁体构成一个环形的磁容器,来盛装约束极高温度的聚变燃料,让它发生具有可控性的核聚变反应。
由于技术局限,目前的“人造太阳”释放电能的时间很短。科学家寄希望于全超导技术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使实验装置释放电能的时间延长。我国已建成的世界上第一个投入运行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使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更前进了一步,更有利于等离子体稳态先进运行模式的探索。
近期,“人造太阳”又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美国能源部近日宣布美国国家实验所的模拟太阳中心核反应的世界最大激光器“国家点火装置”即将启动,中国“人造太阳”实验装置环流器二号A也取得了新的国际创新成果。
下列对“人造太阳”的工作原理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一个氘原子核和一个氚原子通过碰撞结合成一个氦原子,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一个中子和17.6兆电子伏特的能量。
B.首先建成一种实验装置,然后在它内部通过上亿度高温实现氘和氚的聚变,最后控制并利用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
C.在核聚变反应装置中,通过极高温、极高压的条件,实现具有可控性的氘和氚的热核聚变反应,以此来获取巨大的能量。
D.提取自然界海水和空气中的氘,通过能量巨大的核聚变反应,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而又清洁的能源。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枯竭而导致的能源危机使人类通过“人造太阳”工程获取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需求已经变得十分迫切。
B.通过对自然界中几乎“取之不尽”的氘的核聚变反应的利用,人类将获得一种新型的能源,同时也将由此告别受污染的生存环境。
C.如果想利用核聚变所产生的强大能量,必须的条件是使核燃料达到上亿度的高温且把它约束到一个局部的小空间中。
D.我国已建成并成功投入运行实验的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是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实验设备。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热核反应实验堆计划”由欧盟、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7个成员共同参与,说明只有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才能加速核聚变能利用的实现。
B.在地球上再现太阳的环境,使用全超导核聚变装置为人类提供能够完全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新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问题的唯一出路。
C.有朝一日,“人造太阳”项目实现了商用化,通过核聚变获得的新型能源将造福于全人类,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将会用上一种更清洁、更安全的电力。
D.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的成功建成,为我国核聚变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为我国全面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2012-2013年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文侯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段干木之庐必式①。四方贤士多归之。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日:“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  “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听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磺,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 ①式:通“轼”。古代车厢前扶手的横木。在这里的意思是低头抚轼,表示敬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过:经过
B.文侯怒,任座趋出趋:驱赶
C.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进:举荐
D.子恶得与魏成比也比:并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文侯问于群臣曰/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魏文侯善于“纳谏”的一组是
①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  ②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 ③“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④钟声不比乎?左高。 ⑤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   ⑥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A.①⑤⑥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派遣乐羊讨伐中山国,却将其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任座据此对魏文侯“仁君”之说提出质疑。
B.在田子方看来,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惟有贫贱之士无所畏惧,不在乎什么“言不用,行不合”。
C.在如何识别人上,李克向文侯提供了五项标准,并得到了文侯的认可,文侯据此选定了李克为国相。
D.翟璜曾向李克探听国相的人选,当得知国相人选不是自己时,勃然大怒,继而历数自己的功劳,指责李克,在李克解释原因后,翟璜承认自己错了,愿意做他的弟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3分)
(2)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4分)

来源:2012-2013年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元曲,按要求作答。
沉醉东风·渔父         白 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①忘机友:不存机心、坦诚无私的朋友。
这首元曲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
请简要概括元曲里“渔父”的形象特点。(3分)

来源:2012-2013年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10分)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山不厌高,                         。(曹操 《短歌行》)
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人生如梦,                         !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来源:2012-2013年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狼来了           凌鼎年
七丫村附近有座狼山,狼山之所以叫狼山,没有什么典故,也没有什么历史传说,仅仅因为这山上早年有狼,村民们就把这山称之为狼山,后来叫顺叫习惯了,狼山之名也就写进了《娄城志》里。
名不副实的是,这叫狼山的山,早就没有狼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过多次搜山打狼,后来不要说狼,连猪獾、狗獾、果子狸、刺猬等野生动物也极少能见到。
狼山上没有庙宇,没有民居,没有名胜古迹,更没有人住,有的只是老树、灌木、荆棘、杂草,经济价值不大,一直没有开发。
文革时,有一位老干部,与一位老知识分子先后吊死在狼山的歪脖子树上,等发现时,已腐烂,生了蛆,不但臭不可闻,而且面目狰狞,这以后,老百姓就不大敢随便上山了,父母更是不让孩子上山。不久,就流传起狼山有鬼出现的传闻,还传得有鼻子有眼。这一来,就更没有人敢轻易上山了。
去年中秋的一个晚上,突然从狼山上传来了“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声,凄厉而恐惧,但呼救者喊破嗓子,并不见有人上山去救。
第二天,山下七丫村的村民议论:这山哪有狼啊,几十年都没有狼迹了。假的,百分之百假的,肯定是谁吃饱了撑的,寻开心找乐子忽悠大家,谁上山谁傻子。
是啊,不救没有人怪;你上山去救了,去打了狼,万一狼没有见着,见着个受伤的,半死不活的,赖上了你,那不是大麻烦吗。再说了,狼如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算有,谁敢打?你打了,打死了,打伤了,有关部门要罚你款,你咋办?别没事找事,自找麻烦。
对对对,村民都这么认为。
第二天,胆大的山旺说:“走,上山上去看看,大白天去,我们几个人结伙去,还怕撞着鬼吗?”
山旺等几个在半山腰发现了一条死狼,看样子死了一段时间了,已有点腐烂。
难道狼山真的又有狼了?
山旺看了半天说:像狼,也像狗,可能是狼,也可能是狗。
其他几个反反复复看了,有说是狼,有说是狗,大家吃不准究竟是狼是狗。
关于狼山到底有没有狼,成了疑问。
但不知怎么回事,没几天狼山有狼的说法越传越远。
古庙镇镇政府决定组织人上山考察,看看到底有没有狼。
娄城电视台决定跟踪拍摄。
村民甲说:懂了吧,这是策划的,肯定早有人策划。
村民乙说:看来镇政府准备开发狼山了,要不如此兴师动众干嘛?
多位村民说:幸好那晚上没有上当受骗。
就在考察队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又听到狼山上有人喊:“狼来了!狼来了!……”
这一次,连山旺也彻底不相信了,他对老婆说:“我们管我们,别理他,肯定是为明天考察造舆论,假到底了。”
第二天,镇政府组织的考察队出发时,镇宣传委员带队,镇党委书记来送行,场面还不小,可惜只有看热闹的,并没有哪个踉着上山。七丫村的山旺等村民对电视台的不无调侃地说:“卖力点,好好拍几个狼咬人的画面,也让我们开开眼界……”
考察的结果说是发现了狼粪、狼毛、狼窝,这都有镜头的,最最出人意外地是拍到了昨晚被狼咬伤的一位中年人,腿上被咬了一口,据他自己讲:后来爬到树上才逃过一劫。电视画面是真真切切的,那中年人腿上的伤口也确确实实留着血,有牙齿印,很痛苦的面部表情给电视观众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这中年人村民都没有见过,电视台介绍说他叫赵宇纶,省里的地质工程师。村民们弄不懂的是他晚上跑到狼山干什么,难道勘察到了什么宝贝?村民们奇怪,关于这些,电视台语焉不详,会不会是出于保密?
至于狼山到底是真有狼,还是需要狼,村民们两派意见,山旺与村民甲、村民乙等说打死也不信狼山有狼。村书记认为电视台都播了有狼,那一定有狼,不相信镇政府,不相信电视台,难道相信你山旺?你山旺算个啥。
不过,除七丫村部分村民以外,娄城全市上下,包括外地的都为狼山高兴,因为狼山终于又有狼了,名副其实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谁在质疑狼山发现狼的报道。
很多人都想来狼山一游呢。
小说前四段详细介绍了狼山的情况,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中秋的晚上,听到山上传来救命的呼喊,为什么没有人上山去救?结合原文说明原因。
第二段写狼山“名不副实”,而倒数第二段却变为“名副其实”,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狼来了”这一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文本,从情节、寓意和主题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第三段对狼山“没有……”“更没有……”“一直没有……”的反复渲染,反映了外部世界对这座山的长期漠视,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B.这篇小说虽不讲究叙事手法,但统观全篇,如同从现实中撷取了一个鲜活片断;第四段巧设悬念,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C.小说中的山旺,心细胆大,有知识,有理想,敢于探究真相,敢于对上级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小说语言平易朴实,同时又善用谐音来增强文章的讽刺意味。如“赵宇纶”与“造舆论”谐音,“山旺”与“狼山兴旺”的“山旺”谐音。

E.因为有了狼,狼山经济就有了新的增长点,某些政府官员就有了政绩,所以尽管“狼山有狼”的疑点很多,也没有一个人怀疑。

来源:2012-2013年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猜出下列对联内容所涉及的人物并写在横线上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来源:2012-2013年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式,补写出一个恰当的句子。
人生如湖泊里的涟漪,细小却不乏美丽动人;人生如绿叶上滚动的露珠,微小却不乏晶莹剔透 ;                            

来源:2012-2013年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含蓄,讲究诗意美。假设你是一位画家,请你以“骤雨初歇”为题,构思一幅图画,使之富有含蓄的诗意美。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想象中的画面。(不超过60字,4分)

来源:2012-2013年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前有位老人,收养了一只被遗弃的雏鹰,这只鹰长大后,在老人一次喂食的时候逃走了。几天后,老人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老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地死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去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理解和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来源:2012-2013年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