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吉林]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反应式“A+H2O→B+C”中的A是糖类,B、C是分子结构不同的单糖。则A是
A.蔗糖         B.麦芽糖          C.半乳糖          D.糖原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体缺铁时会导致贫血,这是因为

A.铁能催化血红蛋白的合成 B.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C.铁能作为储能物质 D.铁能调节血浆的酸碱平衡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的种类约有20种,b的种类有8种
B.a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C.B中含有核糖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下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何种功能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促进物质的运输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

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站”
B.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中都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
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D.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
B.如果要构成ATP,只要在①位置上加上两个磷酸基团
C.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D.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酶和ATP在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以下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有催化功能的酶都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
B.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含有能量较多,且更为稳定
C.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酶在合成时需要ATP,ATP在水解和合成时也需要酶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有丝分裂相比较,不属于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A.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和一定的场所进行
B.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C.子细胞的遗传信息组合可能是不同的
D.复制后的DNA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下图的哪个过程?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不正确的叙述是

A.实验材料要先用卡诺氏液固定, 再用酒精冲洗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某细胞染色体加倍的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地培育出在全球首例、遗传性稳定、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虽然四倍体鱼生长快、肉质好、抗病性强,但研究人员并不是直接把它投入生产,而是将它与二倍体鱼杂交,将它们的后代投入生产。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意义是

A.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B.保护环境中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C.保护自身知识产权
D.避免出现新基因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分布有关
B.乙图中植物根水平生长,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C.乙图中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D.甲图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多,细胞伸长快,所以出现向光生长现象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A.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流人到狐体内的能量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B.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用斐林试剂检验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的分解情况
C.大豆组织样液加入蛋白酶之后过一段时间遇双缩脲试剂仍成紫色反应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用的材料必须始终处于活性状态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用含18O的葡萄糖来追踪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发现其转移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
B.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分别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和含有35S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
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对人类的X、Y两条染色体进行研究发现,两条染色体既有同源区段,又有非同源区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没有等位基因
B.位于Ⅲ非同源区的致病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有关
C.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Ⅱ同源区上
D.位于Ⅰ区的致病基因的遗传都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②表示交叉互换, 不会发生在细菌细胞中
C.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畸变中的缺失或重复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下图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B.口服垂体分泌的激素对该过程的调节没有影响
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
D.血液中含有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所示,是豌豆的去顶实验,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豌豆茎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
B.生长素显著影响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C.生长素不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
D.生长素下降,赤霉素也大幅度下降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限制因素图解,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除了光、水、C02外,还有温度、矿质营养等
B.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植物来说,水不是它们固定太阳能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
C.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其总能量的10%一20%
D.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中能被植物再利用的有机营养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按下表所示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有关实验。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50%酒精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X染液
线粒体
C
菠菜叶
清水
叶绿体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0.3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E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清水、解离液、
0.3 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将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回答:
(1)上述实验中需要的材料用具除显微镜外,还需刀片、镊子、滴管、吸水纸、                    
(2)A组实验目的是                   ,50%酒精的作用是           
(3)B组实验的X染液是           ,显微镜下看到的线粒体呈           色。
(4)在C组实验中,通常取材是取菠菜叶的                
(5)在E组实验中,显微镜下看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         被破坏,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植物细胞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①过程的反应场所是______,此过程中[H]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结构)。
(2)如果温度下降,过程①的反应速率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②中,[H]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如果空气中CO2浓度下降,则短时间内 [H]的含量变化为__________。
(4)如果用18O标记的H2O灌溉该植株,则可能出现含18O的气体有____________。
(5)当细胞中有②过程发生而没有③过程发生时,该细胞处于的生理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①过程发生而②过程不发生,则需要改变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
(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               。
(3)在A图的【6】突触结构中,其信号的传递方向是     (单向或双向),其原因是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

温度
(℃)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 h
24 h
48 h
72 h
96 h
120 h
144 h
168 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请根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达到K值时的数量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至少两项)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__(“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玉米相对性状差别显著,易区分观察;雌雄同株且为单性花,便于人工授粉;生长期短,繁殖速度快;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统计更准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小组将纯种甜玉米与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结果在甜玉米果穗上结甜粒和非甜粒。在非甜玉米果穗上只结非甜粒。甜粒与非甜粒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欲获得杂种F1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为准确起见,应选用上述           果穗上所结的        玉米粒进行播种。
(2)正常玉米雌雄同株,基因型为B_T_。基因型为bb的植株不能长出雌花序而成为雄株,因此雄株的基因型为bbT_。基因型为tt的植株上雄花序变成雌花序而成为雌株,故雌株基因型为B_tt。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也变成雌株。该研究小组让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接受基因型为BbTt植株的花粉,将收获的种子种下后,得到正常株1201、雄株1210、雌株2430。
①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什么规律?试用遗传图解写出判断依据。
②要使后代只产生雄株和雌株,必须选用基因型为                 (注明性别)的亲本进行杂交。
(3)玉米的红粒与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为测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研究小组从果穗上取黄粒和红粒种子,分别种植后自交,若只有红粒玉米的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   为显性性状;若黄粒及红粒玉米的自交后代均未出现性状分离,应进一步采用         的方法进行鉴别。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摸底测试生物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