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山西]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液氨、液氯、液态二氧化硫等皆为非电解质
B.电解、电泳、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
C.红宝石、水晶、钻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D.淀粉、蛋白质、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B.分别为7.8g的Na2S和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分别是0.1NA和0.2NA
C.常温常压下,22.4LCO2中含有的CO2分子数小于NA
D.1L0.1mol/L的氨水含有0.1NA个NH3·H2O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3H8O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共3种
B.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C.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不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D.迷迭香酸结构如图: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6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溶液仅含Fe2+、Na+、Al3+、Ba2-、SO42-、NO3-、Cl-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克
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
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D.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2+、Na+、SO42-、NO3-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周期
IA
 
0
1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3

 


 
 

 

 
A.④、⑤、⑥、⑦、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⑤、⑥、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相互反应
C.⑦、②、③、④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②、③的气态氢化物均能与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5.2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 > c(CH3COO)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盐酸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C.若100mLpH=11的NaOH溶液与10mL盐酸混合后溶液的pH=7,则盐酸溶液的pH=2
D.某醋酸溶液的pH=3,将此溶液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4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500 mL Na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0.3 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气体1.12 L(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c(Na)=0.2 mol·L-1
B.电解后溶液中c(H)=0.2 mol·L-1
C.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4mol电子
D.电解后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AgI为黄色沉淀,AgCl为白色沉淀.25℃时,AgI饱和溶液中c(Ag+)=1.22×10-8mol·L-1, AgCl饱和溶液中c(Ag+)=1.30×10-5mol·L-1.若在5ml含有KCl和KI浓度均为0.01 mol· 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8ml0.01 mol·L-1的AgNO3溶液,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O3-)>c(K+)> C(Cl-)> c(I-)> c(Ag+)
B.溶液中先产生的是AgI沉淀
C.AgCl的Ksp的数值为1.69×10-10
D.若在AgI悬浊液中滴加KCl溶液,黄色沉淀可能转变成白色沉淀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生成沉淀Al(OH)3的量随AlCl3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Fe3+、SO42-、HCO3-
B.b点对应的溶液中:Ag+、Ca2+、NO3-、F-
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S2-、SO42-、Cl-
D.d点对应的溶液中:K+、NH4+、I-、CO32-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条件下,碳钢腐蚀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

pH
2
4
6
6.5
8
13.5
14
腐蚀快慢
较快

较快
主要产物
Fe2+
Fe3O4
Fe2O3
Fe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pH<4的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B.在pH>6的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C.在pH>14的溶液中,碳钢腐蚀的正极反应为O2+4OH-+4e-=2H2O
D.在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碳钢腐蚀速率会减慢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向Fe(NO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3Fe2+4H+NO3===3Fe3+NO↑+2H2O
B.三氯化铁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取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Fe(OH)3↓+3H
C.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NH4+OHNH3↑+H2O
D.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H=AlO2+H2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某条件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 N2+3H2ΔH =-92 kJ·mol-1
B.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C.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D.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可逆反应aA(g)+bB(g)cC(g)+dD(s);△H=QkJ·mol-1,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反应速率(v)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1<T2,Q>0
B.增大压强,B的转化率减小
C.当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a+b>c+d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方案
                                    

        

将NO2球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
实验
目的
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
探究温度对平衡
2NO2N2O4的影响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原混合溶液中n(FeBr2)=3mol
C.当通入Cl22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2Fe2++2I-+2C1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3:1: 2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试管中现象
结论
A
稀硫酸
亚硫酸钠
溴水
橙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B
饱和食盐水
电石
酸性 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乙炔可发生氧化反应
C
醋酸
碳酸钠
BaCl2溶液
变浑浊
醋酸酸性强于碳酸
D
浓氨水
生石灰
AgNO3溶液
无明显现象
NH3与 AgNO3溶液不反应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B、C、D、E、 F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六种元素,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

元素
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
A
雷雨天大气中会有A的一种单质生成
B
B离子与A离子电子数相同,且是所在周期中单核离子半径最小的
C
C与B同周期,且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稀有气体除外)
D
D是制造黑火药的一种成分,也可用于杀菌消毒
E
 E与D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
F
F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

 
(1)A与C以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将0.6 mol该化合物投入到100 mL 3 mol/L BE3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
(2)F的氢化物是由      (极性或非极性)键形成的        (极性或非极性)分子,写出实验室制备该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3)下图可用于实验证明D、E的非金属性的强弱。
① 溶液a和b分别为              (写化学式)。
②溶液a与固体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非金属性D         E(填大于或小于),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生反应2A2(g)+B2(g)2C(g);△H=" -a" kJ/mol(a >0),已知P是可自由滑动的活塞。在相同温度时关闭K,向A, B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 A2和1mol B2两容器分别在500℃时达平衡,A中C的浓度为w1 mol/L,放出热量 b kJ,B中C的浓度为w2 mol/L,放出热量 c kJ。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温度升高到700℃,反应的平衡常数将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2)比较大小:w1_____ w2(填>、=、<),a、b、c由大到小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打开K,一段时间后重新达平衡,容器B的体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让A,B体积相等且固定P,在B中改充入4mol A2和2mol B2在500℃时达平衡后C 的浓度为w3 mol/L,则 w1,w3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说明A中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a、v(C)=2v(B2)                  
b、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内的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6)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C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B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8分)最近雾霾天气又开始肆虐我国大部分地区。其中SO2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利用钠碱循环法可除去SO2
(1)钠碱循环法中,吸收液为Na2SO3溶液,该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已知H2SO3的电离常数为 K1=1.54×10-2 , K2=1.02×10-7, H2CO3的电离常数为 K1=4.30×10-7, K2= 5.60×10-11,则下列微粒可以共存的是_____________。
A.CO32-    HSO3        B.HCO3-   HSO3-       
C.SO32-    HCO3       D.H2SO3     HCO3
(3)吸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SO3²):n(HSO3)变化关系如下表:

n(SO3²):n(HSO3)
91 :9
1 :1
1 :91
pH
8.2
7.2
6.2

 
①上表判断NaHSO3溶液显      性,从原理的角度解释原因            
②在NaHSO3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A.(Na)= 2c(SO32-)+ c(HSO3),
B.(Na)> c(HSO3)> c(H)> c(SO32-)> c(OH),
C.(H2SO3)+ c(H)= c(SO32-)+ (OH),
D.(Na)+ c(H)=" 2" c(SO32-)+ c(HSO3)+ c(OH
(4)当吸收液的pH降至约为6时,需送至电解槽再生 。再生示意图如下:

① 吸收液再生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② 当电极上有1mol电子转移时阴极产物为      克.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是一种集洗涤、漂白、杀菌于一体的氧系漂白剂,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利用图-2装置制备过碳酸钠,在冷水浴中充分反应后,按图-1流程可获得过碳酸钠产品。


(1)恒压滴液漏斗中支管的作用是                
(2)制备过碳酸钠的关键是                      
(3)如果配制过碳酸钠的水中含有铁离子,不仅会削弱洗涤剂的去污能力,甚至完全失去杀菌作用。试分析其中的原因(写出其中一种即可,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定性探究铁离子对这种新型漂白剂的不良影响,取该漂白剂100mL,加入25g FeCl3固体,产生大量无色无味气体,用贮气瓶收集气体。请选用下列试剂和实验用品完成气体成分的探究过程:0.1mol/LNaOH溶液、8.0mol/L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0.01mol/LKMnO4溶液、BaCl2稀溶液、品红溶液、蒸馏水、木条、酒精灯、火柴、洗气瓶。
①提出假设:对该气体成分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气体是O2;  假设2:气体是______________; 假设3:气体是CO2
②设计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在下表中完成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将气体依次通入盛有_______、________的洗气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乙氧基萘常用作香料,也可合成其他香料。实验室制备1-乙氧基萘的过程如下:

已知:①相关物质的物理常数

物质
相对分
子质量
状态
熔点(℃)
沸点(℃)
溶解度

乙醇
1-萘酚
144
无色或黄色菱形结晶或粉末
96℃
278℃
微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
1-乙氧基萘
172
无色液体
5.5℃
267℃
不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
乙醇
46
无色液体
-114.1℃
78.5℃
任意比混溶
 

 
②1-萘酚的性质与苯酚相似,有难闻的苯酚气味,苯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粉红色。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将72g1-萘酚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加入5mL浓硫酸混合。将混合液置于如图所示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实验中使用过量乙醇的原因是                    

(2)反应结束,将烧瓶中的液体倒入冷水中,经处理得到有机层。为提纯产物有以下四步操作:①蒸馏;②水洗并分液;③用10%的NaOH溶液碱洗并分液;④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并过滤。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A.③②④①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3)实验测得1-乙氧基萘的产量与反应时间、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时间延长、温度升高,1-乙氧基萘的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4)提纯的产品经测定为43g,本实验中1-乙氧基萘的产率为        。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乙酰水杨酸俗称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乙酰水杨酸的结构简式为
现有乙酰水杨酸的粗品,某同学用中和法测定产品纯度:取a g产品溶解于V1 mL1mol/L的NaOH溶液中,加热使乙酰水杨酸水解,再用1 mol/L的盐酸滴定过量的NaOH,当滴定终点时消耗盐酸V2 mL;
①写出乙酰水杨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计算出产品纯度为                            (只需列出计算表达式,不必化简。乙酰水杨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2)甲醇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已知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E =8.39 kW·h·kg-1)。
①若电解质为酸性,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②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 V,能量密度E =                              (列式计算。能量密度 = 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lkW·h = 3.6×106J,一个电子的电量=1.6×10-19C)

来源:2014届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