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B.并不是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烧碱共热生成氨气
C.除去NO中混有的少量N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再用排空气法收集NO
D.CO2、NO2、P2O5均与水反应生成酸为酸性氧化物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SiO2制成的玻璃纤维,由于导电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光缆
B.浓硝酸储罐泄漏时,可以立即喷撒消石灰或烧碱处理
C.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氢气、碘化氢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氨气
D.分别充满NH3、HCl气体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NH3和HCl气均易溶于水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现象
解释
A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C
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溶液的红色褪去
BaCl2溶液具有酸性
D
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气体:①NH3 ②NO2 ③NO ④O2 ⑤SO2中,适于用下图装置制取和收集的气体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⑤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某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B.装置内发生的反应有化合、分解和置换反应
C.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
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废气处理是否达标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  )

序号




CO2
SO2
石灰水

HCl
CO2
石灰水

CO2
SO2
Ba(NO3)2

NO2
SO2
BaCl2

CO2
NH3
CaCl2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A是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ABCDEF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B与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分析回答某同学在探究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实验中发现的有关问题。
Ⅰ.探究上述四种酸的氧化性相对强弱及其与铜反应的还原产物的性质
(1)分别向盛有等量铜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实验结果
a
浓硫酸
加热后发生反应,产生无色刺激性气体
b
稀硫酸
加热也不发生反应
c
浓硝酸
不加热即发生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
d
稀硝酸
微热发生反应,产生无色气体

 
①由上表中实验结果,四种酸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②由上表可知,铜与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不反应,但若同时通入O2,铜片能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先将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X持续通入如图所示装置中,一段时间后再将铜与浓硝酸产生的气体Y也持续通入该装置中,则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包括   (填字母)。 

A.通入X气体后产生白色沉淀
B.通入X气体后溶液无明显现象
C.通入Y气体后产生沉淀
D.通入Y气体后沉淀溶解
E.通入Y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填字母)。 
A.硝酸的酸性比硫酸强
B.H2SO3的酸性比盐酸强
C.HNO3能氧化H2SO3(或SO2)
D.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HNO3溶液
Ⅱ.如图是某同学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已知装置气密性良好,请简述利用该装置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是NO的操作过程: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铁中含碳和硫等元素。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生铁样品进行了探究。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生铁中碳和硫元素的定性检验
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填接口字母代号)可以实现碳和硫元素的检验。

(1)仪器X的名称是   ;装置③⑤中试剂相同,装置④中盛放的试剂是     。 
(2)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撤除装置③④⑤,能否确认生铁样品中碳元素的存在?    ,理由是                    。 
Ⅱ.生铁中碳、硫质量分数的测定
(4)甲同学认为,以上装置可以粗略测定样品中碳的含量。称取样品w1 g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⑥中生成的沉淀为w2 g,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w1、w2的式子表示)。 
(5)乙同学认为,待一定量样品充分反应后,向装置④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根据沉淀质量可以计算样品中硫的质量分数,此方案测得的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若要提高硫元素含量的测定精度,在不改变实验原理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实验方案设计。
(1)干海带灼烧后,将海带灰放至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煮沸冷却、过滤。将滤液分成四份放入四支试管中,并标为1、2、3、4号。
(2)在1号试管中滴入6滴稀硫酸后,再加入约3 mL H2O2溶液,滴入1%淀粉液1~2滴,观察到溶液立刻由褐色变成蓝色,离子方程式为            。 
(3)在2号试管中加入2 mL新制的饱和氯水,振荡溶液,观察现象,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 min后把加入氯水的溶液分成两份。其中甲中再滴入1%淀粉液1~2滴,观察现象为         ,乙溶液中加入2 mL CCl4,振荡萃取,静置2 min后观察现象为           。 
(4)在3号试管中加入食用碘盐3 g,振荡使之充分溶解后滴入6滴稀硫酸。在滴入1%淀粉液1~2滴,观察到溶液立刻由无色变成蓝色,相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在4号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振荡,再加入稀硝酸溶液。原想利用反应生成黄色沉淀来检验碘离子。通过实验发现生成白色沉淀。用此方法检验碘元素失败。导致此步失败的可能原因是                。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文献记载:Ⅰ.在浓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其生成的产物有+4、+2、-3价等氮的化合物。
Ⅱ.FeSO4+NOFe(NO)SO4(棕色) ΔH<0。
Ⅲ.NO2和NO都能被KMnO4氧化吸收。
甲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CO2,关闭弹簧夹。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硝酸缓慢滴入烧瓶中,关闭活塞。
无明显现象。
加热烧瓶,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
①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B中溶液变棕色;C中溶液紫色变浅。
②反应停止后,A中无固体剩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 
(2)检验是否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3)甲取少量B中溶液,加热,实验现象是             。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原因:             。甲依据该现象得出的结论是A中有NO生成。 
(4)乙认为甲得出A中有NO生成的证据不足。为获取充足的证据,乙仍采用该装置和操作进行对照实验,乙作出的改变是               ,证明有NO生成的实验现象是                 。 
(5)证明A溶液中含有Fe3+,选择的药品是(填序号)   。 
A.铁粉             B.溴水      C.铁氰化钾溶液        D.硫氰化钾溶液

来源: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