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读图,完成小题。

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自然因素指标的是    (  )

A.气候 B.地形
C.洋流 D.植被

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塔里木河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历史上,曾有九大水系汇入塔里木河干流,目前与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关系的只有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条源流。读“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回答小题。

其他六条河流不再和塔里木河有地表水联系的原因是(  )

A.河流泥沙堆积,堵塞河道
B.沙尘多,风力堆积严重,堵塞河道
C.全球变暖,蒸发量大
D.人类对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利用

图示区域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②该地区蒸发微弱
③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④四周高山高原,阻挡水汽进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有关图示区域特征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塔里木河下游水量最大
B.风力作用对该区域地貌特征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聚落呈点状、带状分布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小题。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季风风向 D.纬度位置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是(  )

A.铁矿 B.水能
C.石油 D.草原

甲地主要农业类型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牧业 D.农、牧业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4月13日下午1时许,我国第四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飞机在上海成功首飞。读“ARJ21主要零配件及来源地分布表”,回答小题。

配件名称
来源
配件名称
来源
发动机
美国或俄罗斯
尾翼
沈阳
起落架
英国或美国
精密仪表
德国或美国
机头
成都
轮胎
马来西亚
机翼、机舱
西安
减速板
巴西

在上海总装ARJ21飞机的区位优势有(  )
①科技水平高 
②劳动力充足 
③飞机制造业发达
④生产协作条件好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生产ARJ21支线飞机属于来料加工工业
②ARJ21飞机零配件的来源从一个角度表明,世界经济呈全球化趋势 
③飞机零配件的分散生产,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掌握飞机零配件生产的全部技术 
④轮胎在马来西亚生产,属于接近原料地布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若要提高我国飞机制造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需要致力做的工作是(  )

A.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B.建立创新体系,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品牌
C.不断拓展国际和国内航线
D.限制波音、空中客车等国外产品进入我国市场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读“成渝经济区核心城市略图”,完成小题。

根据《成渝经济区轨道交通网线规划》的初步规划,成渝经济区的铁路为“一主两轴四骨架”的线网架构,拟建成12条城际客运专线。该地区建设城际客运专线的最大障碍是
(  )

A.降水多 B.地质条件复杂
C.人口稀少 D.缺少政策支持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锦官城”指的就是②城市,因为汉朝时该城市蜀锦织造业已经十分发达。可知,蜀锦织造业的原料是(  )

A.黄麻 B.棉花
C.蚕丝 D.羊毛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2010年我国冬小麦麦收时间信息图”,回答小题。

影响山东省麦收时间东西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温度 D.土壤

为制作麦收时间及状况分布图,应先后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GPS            ②R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小题。

年份(年)
东经
北纬
1949
121.97°
43.57°
1955
121.93°
43.51°
1960
121.94°
43.54°
1970
121.88°
43.59°
1978
121.86°
43.63°
1985
121.75°
43.80°
1990
121.80°
43.68°
1995
121.71°
43.84°

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

A.向西北方向移动 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 D.向西南方向移动

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地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
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
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西省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建设成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结合下图回答小题。

下列农作物属于该农业生产基地的是(  )

A.冬小麦和高粱      B.春小麦和玉米
C.水稻和油菜 D.谷子和大豆

限制该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最大生态问题是(  )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B.土地盐渍化和低洼易涝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①地开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业
B.②地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②地发展立体农业
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十二五”期间另外2条特高压输电外送工程的开建(一条是哈密—郑州800千伏线路,另一条是新疆准东—重庆的1 000千伏线路),新疆电力发展有望出现质的飞跃。据此回答小题。
新疆外送的电力主要包括(  )
①风电     ②水电 
③火电     ④太阳能发电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新疆电力外送将有利于(  )

A.促进东部沿海地区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B.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
C.把新疆的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提高新疆的交通通达度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三个著名经济区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

对流经乙、丙两区域的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位季节变化都很大
B.都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C.都能为两区域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D.丙区河流水运条件优越,乙区河流水运条件较差

甲、丙两经济区都修建了核电站,说明了两区域(  )

A.交通发达,便于运输核燃料
B.都是临海地区,有利于核电站建设
C.能源消耗量大,常规能源缺乏
D.都能为核电站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1:该河段水系流域面积约13万km2,流域内平均降水量为375.3mm/年。历史上的辽金时期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近20年以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

表 A城市水文站的河流断流统计

时段
断流年数
断流天数
径流量(亿立米)
1991~1995
1
61
9.62
1996~2000
5
817
4.43
2001~2007
7
2 555
0

 
(1)依所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确定,该流域所处的地带在我国自然环境中有着多方面过渡性的特点。请至少列出两项。(6分)
(2)据表简要说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原因。(7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9分)
材料1:2012年9月19日上午,2012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暨2012第八届昆明冷亚国际农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材料2:“云南区域轮廓图”。

材料3:昆明和荷兰花卉生产各项条件的贡献率(%)

指标
气候等
自然条件
劳动力
冷藏
保鲜
机械化科技
鲜切花水
平及广告等
昆明
50
30
10
5
5
荷兰
40
5
20
20
15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云南省的主要气候特征。(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明发展花卉生产的有利条件。(8分)
(3)根据材料3,分析促进昆明花卉生产的措施。(5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1:“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2: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6分)
(2)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区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6分)
(3)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2分)
(4)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4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