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科学家最近用金属钠还原CCl4和SiCl4制得一种一维SiC纳米捧。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a+CCl4十SiCl4=SiC十8Na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维SiC纳米棒“比表面积”大,对微小粒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B.上述反应中SiC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SiCl4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D.CCl4分子、SiCl4分子、SiC晶体中各原子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来源: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通入足量CO2后的溶液中:Na+、SiO32、CH3COO-、CO32
B.无色溶液中:Mg2+、MnO4、SO42、K+
C.c(H+)/c(OH)=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l
D.c(ClO-)=" 1.0" mol/L的溶液:Na+、SO32、S2、SO42
来源: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燥的Cl2和氯水均能使鲜花褪色
B.SiO2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C.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Ksp(BaSO4)大于Ksp(BaCO3)
D.Fe2+、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者表现出还原性后者表现出漂白性
来源: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下列实验分离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Ⅰ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Ⅱ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用图Ⅲ所示装置分离NaCl和Na2SO4的混合溶液
D.用图Ⅳ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来源: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液体燃料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等优点。一种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极发生氧化反应
B.a极的反应式:N2H4+4OH-4e=N2↑+4H2O
C.放电时,电流从a极经过负载流向b极
D.其中的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阳离子交换膜
来源: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2 (g)+3H2 (g) 2NH3(g)  ΔH=-92.4 kJ/mol。1L密闭恒容容器中,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20分钟反应物的转化率为50%
B.第25分钟改变的条件是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
C.时段Ⅰ仅将初始投放的物质浓度增至原来的2倍,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增大
D.若第60分钟时反应又达到了平衡,则时段Ⅲ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
来源: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时,取浓度均为0.1 mol/L的醋酸溶液和氨水溶液各20 mL,分别用0.1 mol/LNaOH溶液、0.1 mol/L盐酸进行中和滴定,滴定过程中pH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Ⅰ:滴加溶液到10 mL时:c(CH3COO)>c(Na)>c(H)>c(OH)
B.曲线Ⅰ:滴加溶液到20 mL时: c(Cl)>c(NH4)>c(OH)>c(H)
C.曲线Ⅱ:滴加溶液在10 mL~20 mL之间存在:c(NH4)=c(Cl)>c(OH)=c(H)
D.曲线Ⅱ:滴加溶液到10 mL时:c(CH3COO)-c(CH3COOH)=2[c(H)-c(OH)]
来源: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常温常压下,E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在火山口附近沉积。
(1)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C和E离子半径大小比较______________。
(2)A2E的燃烧热ΔH = -a kJ/mol,写出A2E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CA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__;AB形成的晶体熔点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无法判断”)CE形成的晶体熔点。
(4)甲、乙、丙分别是B、D、E三种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钠盐,甲、乙都能与丙发生反应,且丙用量不同,反应的产物不同。写出向丙溶液中缓慢滴加过量的乙溶液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

来源: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蓓萨罗丁是一种治疗顽固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有研究者设计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试剂和条件已略):

已知: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F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2)D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原料B发生反应④所需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⑥所属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②______________;⑤ ____________________ 。
(5)对苯二甲酸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种,写出其中任意一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①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②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来源: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锂被誉为“金属味精”,以LiCoO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工业上常以β-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AlSi2O6,还含有FeO、MgO、CaO等杂质)为原料来制取金属锂。其中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部分金属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Mg(OH)2
开始沉淀pH
2.7
3.7
9.6
完全沉淀pH
3.7
4.7
11

 
②Li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50
75
100
Li2CO3的溶解度/g
1.539
1.406
1.329
1.181
0.866
0.72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氧化物形式表示LiAlSi2O6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Ⅲ中生成沉淀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Ⅳ生成Li2CO3沉淀,写出在实验室中得到Li2CO3沉淀的操作名称___________,洗涤所得Li2CO3沉淀要使用______________ (选填“热水”或“冷水”),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5)电解熔融氯化锂生产锂时,阳极产生的氯气中会混有少量氧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验证浓硫酸与铜能反应而稀硫酸不能,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将6.4 g铜片和含0.2 moL溶质的18.4 mol/L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无气体生成为止。(假定在此过程溶液体积不变)

(1)甲同学认为要证实上述结论,还应进行稀硫酸与铜片混合加热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试剂中能够用来进一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

A.铁粉 B.钠 C.氯化钡溶液 D.银粉

(3)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Ⅰ甲同学设想:在A装置增加一个导管通氮气驱赶气体(假定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先测定生成的SO2的量,然后计算剩余硫酸的浓度。他设计了如下二种方案来测定SO2的量:
方案① 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方案② 将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硝酸钡溶液中,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经仔细分析后,发现有不合理之处,请填写下表(可以不填满):

序号
不合理的原因
误差
(偏低或偏高)
改变措施
方案①
 
 
 
方案②
 
 
 

 
Ⅱ乙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分离出反应后的溶液并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 mL,取20.00 mL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已知氢氧化铜开始沉淀的pH约为5),这种方法能否求出余酸的浓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再设计其他可行的实验方案,来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简要写出操作步骤及需要测定的数据(不必计算,不必写操作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