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0练习卷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科拿下六朝古都南京的金阳东街G07地块,考古人员准备进场工作,却发现六座古墓连夜被毁了,其中不乏王侯之家。由此观之,这建与拆的政绩,没有点临深履薄的态度,实在是不好取得的。
B.他年纪轻轻,为什么这样一副死气沉沉、少年老成的模样呢?
C.与会领导表现出了极高的姿态,一再让工人们实话实说,对造成这次停产事故的责任人进行批评,可大家就是不赞一词
D.鉴于意大利政治僵局难解,当地时间4月20日,已是耄耋之年的意大利总统乔治·纳波利塔诺临危授命,成为意大利战后历史上第一位连任的共和国总统。
来源: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0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为减少雾霾,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
B.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
C.观众看重的是春晚体现的一种仪式感,而导演组过度保密的背后,还是艺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
D.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数字化电子出版物具有存储量大、检索便捷、便于保存、成本低廉等优点。
来源: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0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其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12个字。(6分)
语文教育有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教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0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的表格是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相关情况的抽样调查。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中学生偶像崇拜在性别上的差异

数量偶像性别
著名
人士
影视歌
明星
体育
明星
其他
总计
男生
14
18
16
2
50
女生
4
40
4
2
50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差异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0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字言简意赅,一个字就能彰显一个时代的特点,中国年度汉字评选应运而生,公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大事,选出一个能反映全年热点事件的汉字。各种媒体和机构对中国2012年热点汉字的评选也相继揭晓,其中“梦”“微”“真”“忙”四字呼声最高,仿照“真”字示例,在其他三个汉字中任选一个仿写。要求:内容切合2012年国内社会民生热点,条理清晰,句式整齐,字数在80字以内。(5分)
真——中国在2012年处处传递着“真情”“真实”:“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演绎人间真情;“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是不争的真实历史;电影《1942》六十年后还历史以真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0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神农架之秋
陈应松
①我走进秋天的神农架,红叶沸腾。
②这当然是晴朗的时日,空气中到处流溢着浆果灿烂刺人的甜味。当然还有不声不响变得结实的核果和坚果。说说浆果吧,浆果我见过的有红枝子、刺泡、蔷薇果、海棠果——金钟样地往下掉,红枝子一嘟噜一嘟噜。还有八月炸、老鸹枕头果、猫儿屎。还有野柿子、鲜红的茶果、猕猴桃。五味子也成熟了。那些乡下的妮子们提着篮子上街来卖,一块钱一斤,五块钱可以称一塑料袋。五味子真的是一味好药,五味子真的很好吃,吃起来全是核,可你必须将核一起吞进去,这是消积化食治胃病的好食品。千奇百怪的野果在神农架太多了,一到秋天,就铺天盖地自己钻出来了。那种青翠无比的松果,剥开来,可吃到新鲜松子中雨露和云雾的芳香。
③其实神农架的秋天是从第一阵秋雨开始的,是从河谷地带的苞谷林开始的。苞谷在八月下旬即黄了,往远山望去,水杉好像也黄了,在灌木丛中,突然出现一两株红叶植物,红得怪异端的,红得怪磨眼的。烤烟人家的烤房里冒出了青烟。烟叶是青碧的,在这个季节,他们要加速让它金黄,变成金钱。山上的雾岚在向山中漫去,浸染出秋天的气色来。而秋天的幽灵为了抚慰大山,总会让它红一阵子,鲜红,金黄样的红。鲜红的大山是疼痛而壮烈的,群山因疼痛而憋红了脸。
④正因为如此,神农架的秋天短暂而火热。
⑤一到了天晴——这样的时日总是很多,猴子的一声唳叫,天就扯开了阳光。那鸦子口和神农营的红叶,最让我惊心动魄,红得令人讶异无言,气氛令人神经错乱……那已经是高山之秋了,从低处向高处爬去的秋,烧红的秋,愈到高处和深处,就愈狂烈和响亮。那真是满山遍野的燃烧,树木层层密密,全拼命显示着红。往皇界垭爬去的某一个拐角处,回首一望,那些树呀,那些叫不出名字但造型奇崛美极的树,干脆就是一树树火焰,喷吐着秋天的狂情!它们是红枫?是鸡爪槭?是乌桕?是海棠?是所有该红的树。衬着它们的还有那红黄相间的黄栌,是结了小果的胡枝子,是开着蓝花的石泽,是路两旁一片一片的粉艳艳的打破碗碗花。一只小巧的蓝喉太阳鸟从花丛中飞出来,它们把小小的巢筑在这里,好方便吸食秋天喷涌的花蜜。
⑥最难忘的要数三里荒的那棵千年天师栗了。天师栗又名梭罗树,传说只有在月宫里才有此树,可神农架遍布了这种树。它的果实又叫猴板栗,是一味中药,比板栗大,酷肖板栗。在猴板栗成熟的时候,这棵千年天师栗就成了一树巨大的笼罩在村庄之上的火焰,照红了三里、五里、十里之地。如果你去三里荒,远远地就会看到那棵冲天火树,仿佛整个村庄都着了火一般。如此浪漫的野村啊,如此撩人的秋景啊,该要积蓄多少力量,这片土地的深处,有着什么样的热力和生命的源泉!它把地心的、石缝深处的色彩和能量都吸出来,然后托举到天空,这种力量该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旺盛,何等的强悍!处在这样的秋里,喉咙想吼,心想爆燃,所有的阴郁都会焚化为灰烬,冰凉的灵魂也会无端炽热。
⑦而秋水,也是如此这般的缱绻和缠绵,它像雾色一样地从山中流来,带着更奇艳的、陌生的、未见世面的红叶向下游流去,后来又有另一些红叶加入了这支漂流的队伍,斑斓的溪水,香艳的溪水,将这场季节的流逝装饰得妩媚动人,姿影妖娆。它掩去了秋的伤感,秋的悲壮,像一支送亲的队伍,消失在时间的深处,变为瑰丽的怀念。还有什么比这秋的叮叮淙淙更令人肝肠寸断,更令人此情绵绵呢?
⑧一个挑着浓稠蜂蜜沿街叫卖的山民,一群嗡嗡的蜜蜂跟着他。
⑨一个挽着装满五味子竹篮从山坡下来的妮儿,爽朗明净的秋云跟着她。
⑩一只从崖边土屋中蹿出的村狗,一望无际的苞谷跟着它。
一片高亢的群山和森林,一阵金色的风跟着它。
一道山溪,一片又一片红叶跟着它。
我只想用这四个字——红叶沸腾,来告诉所有未到过神农架秋天的人们。
第①段“红叶沸腾”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农架之秋具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加以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第⑧到段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在写景抒情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0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