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4练习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蔡明上了2013年春晚,当被问到“你会放弃它吗?”蔡明连说不一定。她透露蛇年春晚准备了四个小品,只有《想跳就跳》勉强过关,其余三个则差强人意,被直接毙掉。
B.近日,上海黄浦江水面出现2000多头死猪。事情发生后,供水企业加强了水质监测。人们在关心水质污染的同时,也已经开始调查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
C.两会成为思想碰撞的平台:既有领导干部们高屋建瓴的深谋远虑,也有来自最基层的代表委员的心声;既有专家学者的权威观点,也有平头百姓的一得之见。
D.在今年“两会”的讨论会上,一位农民代表“抢”到了会议的最后一个发言机会。因为他要代表农民说几句话,这是他处心积虑准备的建议,怎么舍得放弃不提?
来源: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4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医学研究表明,气温骤降或突然由温暖的环境来到寒冷的环境,往往会诱发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B.国民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的提高。
C.计划于6月至8月择机发射的“神舟十号”,将是飞船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3名航天员将驾乘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D.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等,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式、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来源: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4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成都成为第十二届《财富》论坛的举办地主要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4分)
今年6月6日至8日,第十二届《财富》论坛在成都举行。在挑剔的《财富》杂志看来,成都这座西部城市,不仅是中国“幸福感最高”的城市,更是“外资西进、内资西移”浪潮的主要阵地,是中国新未来所在。
成都作为西南第一大城市,是国家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商周时代的金沙遗址被考古专家发掘后,将成都建城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城市。成都在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唐代成都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宋代成都印刷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4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表达你对幸福的看法。(5分)
对老师来说,幸福是上课时看到学生听讲时专注的眼神,是下课时听到学生一声声亲切的问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4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对象,根据备选人物的相关特点拟写一副对联。(6分)
示例:(苏武) 汉臣持节牧北海,鸿雁捎书回故乡
备选人物:李白 杜甫 李清照 文天祥 鲁迅 朱自清
选择的人物:(     )
拟出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4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与朝鲜的文化交流
中朝两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自古以来在文化上就有至为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流入朝鲜占主要方面。我国原有“箕子去国”的故事,说周武王灭殷商后,殷王族箕子不愿事周,率领五千族人避居朝鲜,随同带去了诗书礼乐、医巫阴阳的学识和百工技艺。一般认为这是中国文化最初传入朝鲜。这段广为流传的旧事不免带有传说的色彩,但是,中朝两国人民早有交往却是事实。中国战国时代,天下纷乱,干戈四起,近在朝鲜侧旁的燕赵之地有许多人为避战祸,经由辽东半岛或山东半岛浮海到朝鲜,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秦汉之际,两国也有密切的往来。
中国的金属生产工具,包括先进的铁器很早就流入了朝鲜。稍后,中国铜镜、漆器和兵器等也传入朝鲜。两国在古代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十分相似。朝鲜古来崇尚儒学,不少人能背诵《诗经》《春秋》,熟知《周易》。人名、地名取自《周易》卦名和十二地支的很多。风俗习惯也有许多地方与我国相同,衣袖宽大的朝鲜服装至今犹保存中国古代的遗风。在朝鲜三国时期,中国文化仍不断地传播,特别是在发展经学、儒学、佛教三个方面,使朝鲜当时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深受影响。高句丽在大学里讲授中国经学史,百济和新罗也先后设立了儒学教育,公元372年,姚秦苻坚遣使护送名僧顺道带佛像、经书赴高句丽,这是佛教最早从中国正式传入朝鲜。佛教传播后更促进了文化流通,中国南北朝的文明大量输出到邻邦,同时也汲取了朝鲜文化的精华。百济输送到南朝的手工艺品做工精致,朝鲜的歌舞音乐在南北朝时期已传到中国,高句丽乐在隋唐宫廷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唐初,长安城中居住着许多朝鲜音乐家和舞蹈家,对中国乐、舞的发展颇有贡献。
当新罗统一朝鲜后,将王号、年号都改用了汉文。它倾慕唐代文明昌盛,竭力仿效,于是向中国派出了遣唐使和留学生,政制和服饰都参照唐朝,这样,朝鲜的衣冠文物制度完全同于中国了。当时到中国来的新罗商人和移民人数很多,他们多聚居在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了朝鲜人居住区——新罗坊。中国的发明也陆续传到了邻邦。造纸方法估计在四世纪前期就传去了,朝鲜是最早获知我国造纸术的国家,三国时期已能造出很优良的纸张了。中国十一世纪发明活字印刷后,不久传到了高丽。中国发明的火药约在元代引入朝鲜后,朝鲜自己制成了火器,并在抗倭斗争中成功使用。
摺扇是朝鲜首创的取凉与装饰用品,这一风雅之物流传到中国后博得了我国人民,特别是文人墨客的极大喜爱。十三四世纪时,高丽的造船技术已很发达,建造的兵船载量大、航速快、战斗力强,元世祖忽必烈渡海入侵日本之役,就是按照高丽船样式打造了大量兵船。元朝时,重要的作物棉花从中国移植到高丽,经栽种成功,高丽的棉花与棉布生产迅速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流通,还对外出口,在十四世纪末供应中国的女真人,十五世纪初起,开始向日本输出棉布。由于长期使用汉字,朝鲜朝野人士都很注重书法艺术。高丽太上王忠宣王于十四世纪初在元都燕京开设万卷堂,探究书法、儒学和文学等,其中的高丽儒学家李齐贤,在书画、诗文方面造诣很高,他与赵孟等中国大书法家交往,把赵孟的字体介绍到国内,以“松雪体”流行于高丽。
有清一代的朝鲜有识之士和中国学者之间也有频繁的接触,十八世纪的朝鲜实学家洪大容、朴趾源等许多人来到北京,搜集了大量中国书籍载回国内,回国后主张学习中国的文明和从欧洲传入中国的西学和先进科技,借以达到朝鲜的繁荣富强。当今,朝鲜文化仍融入中国文化的因子,2010年朝鲜国宝级艺术团体——血海歌剧团潜心50年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红楼梦》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巡演,观众十分喜爱朝版的林黛玉、薛宝钗,曾在中国引起轰动效应。
(节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中国文化史三百题》,有删改)
对“中国与朝鲜文化交流”的有关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箕子去国”的故事只是传说周灭殷商之际中国的诗书礼乐、医巫阴阳的学识和百工技艺等传入朝鲜,实际两国文化交流有可能更早,也有可能稍晚。
B.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文化交流主要在音乐上,朝鲜的歌舞音乐传到中国,高句丽乐在宫廷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朝鲜对中国乐、舞的发展颇有贡献。
C.中国与朝鲜两国农作物文化相互影响,元朝时棉花从中国移植到高丽,后来高丽的棉花与棉布生产迅速发展,又在十四世纪末供应给中国的女真人。
D.当今,中国与朝鲜两国艺术文化仍互相交流,如在中国巡演的朝鲜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红楼梦》,就是扎根在中国文学名著曹雪芹作品基础之上的。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一段论述两国自古以来文化上就有至为密切的联系,如周、战国、秦汉,结尾一段说清朝、当今两国文化仍有交流,可看出大体是以时间为顺序论述的。
B.第二段主要举例论述了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影响朝鲜,朝鲜在文化的许多方面与中国相似,甚至于相同,完全向中国学习。
C.第三段重点论述新罗统一朝鲜后在文化的许多方面模仿、追随中国,次要论述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朝鲜及在朝鲜的发展运用。
D.第四段先具体阐述朝鲜的摺扇、造船对中国的影响,再采用间接论述中国棉花传入朝鲜和中国诗书画对朝鲜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战国时代近在朝鲜侧旁的燕赵之地,多人为避战祸浮海到朝鲜,表明早期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大部分人是在被逼迫情况下进行的。
B.两国在古代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十分相似,风俗习惯也有许多地方相同,说明两国在文化交流上的互相影响十分广泛而深刻。
C.新罗统一朝鲜,王号、年号改用汉文,向中国派遣唐使、留学生,政制、服饰参照唐朝,作者的目的是解释朝鲜如何像唐朝一样走向强盛。
D.由于长期使用汉字,朝鲜人也注重书法艺术,有人在书画、诗文上造诣很高,这是中华诗书画文化的魅力和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所在。
来源: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4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