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自汉代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点是
①取代了相权    ②行政效率低下   ③强化了君权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 B.③ C.①② D.③④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灿烂辉煌,对下列著作的成就或历史地位的表述,准确地是

A.《农书》——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
B.《授时历》——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C.《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D.《本草纲目》——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丝织“张掖都尉棨信”。“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都尉”汉朝官名。“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汉代对河西走廊地区实行行政管辖
②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
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④汉代公文均用楷书书写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中国19世纪茶叶销售情况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茶叶销售情况表 单位:万担

 
1836—1838年年平均
1894年
内销
165
171
外销
50
215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列强对华倾销加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与革命是活跃在中国社会中的两种救国力量。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两者都反对专制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国家
②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③都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政治领域的影响
④民国的建立意味着民主最终战胜了专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下列理论著作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
的是
①《井冈山的斗争》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新中国50年代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繁荣发展
②工业结构的改善
③工业建设发展迅速
④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 秦国商鞅变法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
孥。”这两项改革法令
①都从稳定统治秩序出发             ②都体现了对人身权的重视
③都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④都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形成深刻影响的政治实践是

A.英国《权利法案》的运行 B.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C.法国《人权宣言》的颁布 D.拿破仑《民法典》的制定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埃及阿里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B.都因西方列强入侵而出现社会危机
C.都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都确立了立宪制政治体制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涅曾说过“陆地属于法国人和俄国人,海洋属于英国人。只有在梦想的空中王国里,德意志
人的威力才是无可争辩的”,该言论描述的德国处于

A.16世纪 B.17世纪 C.19世纪前期 D.19世纪末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21年列宁以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B
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成为一战后亚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说明民族革命是亚洲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必经之路
C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意味着世界经济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
D
 1967年欧共体成立
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国家软实力一词开始流行,软实力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影响力、感召力,以及国家形象等方面。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了软实力的重要性,一些思想家和君主反对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的统治模式。请你举两例予以说明。
近代以来世界强国的力量来源

时期
国家
主要力量来源
16世纪
西班牙
黄金、殖民贸易、雇佣军、王朝来源
17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
法国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与信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易于防卫)
20世纪
美国
经济规模、科学技术领导地位、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
21世纪
美国
技术领导地位、军事和经济规模、软实力、跨国通讯枢纽

——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
(2)请阅读上表,按照力量来源对上述强国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简要分析18世纪法国的文化和19世纪英国的工业如何成为力量来源。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的中国,在西方眼里是“极其落后”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断定中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该学说更加巩固了关于中国处于停滞不变状态的观点,以致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人批驳他。1840—1949年西方流行着对中国的一种看法,即该国的贫困和劣政已达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在欧洲中心主义的支配下,中国几乎与“现代”、“进步”无关。同时西方担忧船坚炮利唤醒了这头雄狮会给自己带来威胁,巴不得中国一直沉睡下去。冷战时期很少有西方人到中国,对共产党统治的中国作出评估时,主观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故意把中国的缺点放大,“妖魔化”中国。冷战结束至今是世界重新观望中国的阶段,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社会,把优势和缺陷全部展现给外部世界。西方的共识是,中国是正在崛起中的大国。软实力理论的鼻祖约瑟夫•奈指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威胁美国,并呼吁美国遏制中国软实力的发展。
——摘自孙霞《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西方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陕西“西咸新区”为国家级新区。
西安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唐朝时称长安,长安城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唐代长安城面貌一定程度上在反映了唐朝文明的特点,请选择恰当的图文材料论述唐朝文明的特点。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底特律是美国著名的工业城市。
福特、通用与克莱斯勒被认为是底特律的三大汽车企业。1893年亨利福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
为动力的汽车,美国开始进入汽车时代。当时汽车企业竞争激烈,各家为了生存加紧对汽车的技术改造,新型号不断涌现,汽车制造业日益成熟,三大汽车企业也发展成与美孚石油公司等齐名的垄断性大企业。三大企业开创了许多“美国第一”,如福特公司最先实行流水线作业方式装配汽车,通用公司率先采取了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三大公司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到经济大萧条前夕,美国汽车年销量冲破500万辆。
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推动20世纪前期美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因素。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