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该言论反映的是

A.孔子“礼”的学说 B.孟子“仁政”思想
C.老子“无为”思想 D.墨子“非乐”主张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关于长城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秦长城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基础 B.秦长城西起陇西,东至临洮
C.清康熙“修德安民”,不修长城 D.山海关、喜峰口均是长城重要关隘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漆侠《宋代经济史》认为宋代商品流通有两种运动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农副产品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地大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符合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闽粤出产的棉花参与当时的“求心”运动 ②“俞大娘航船”参与当时的“辐射”运动
③两种运动形式均促进了汴京商业的繁荣 ④商帮是宋代两种运动形式的主导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脱颖自北伐,初胜湘江曲。……革命初受难,南昌举义旗。……七七抗战开,君自海外回。东进杀倭寇,举世惊风雷。……饮马扬子江,触处见将才。”上述诗文赞颂的历史人物是

A.叶挺 B.张自忠 C.周恩来 D.朱德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了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35年
1871年
1886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①近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逐步加强
③西方技术的传入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  ④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符合“唐代江南地区经济中心”、“近代中国最早航运企业诞生地”、“张謇大生纱厂创办地”、“荣氏保兴面粉厂所在地”排列顺序的是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1年中国出版的《普通百科新大辞典》记载,我国新词大半由日本输入。台湾历史学者黄文雄说:“如果没有日本在维新时代创出的20万新词,中国的社会、自然科学、新闻将难以传达讯息。”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近代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互影响 B.近代中国受到日本文化的较大影响
C.日本新词催生当代中国生活新观念 D.思想文化成为日本控制中国的工具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51年,英国为巩固商业利益颁布一项法案。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只能是该船只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该法案
①主要是针对西班牙的海上贸易活动    ②是英国推行重商主义的具体表现
③颁布于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    ④引发了第一次英荷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经 5个月激烈讨论后,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通过《联邦宪法》。下列说法符合当时宪法内容的是

A.实行联邦制,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B.总统可连选连任,无任职届数限制
C.众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D.五个黑人中有三个人取得选举权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俄(联)一位国家领导人曾说:“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遭到空前破坏”主要是由于经历了卫国战争
B.“资本的帮助”直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为得到“资本的帮助”,国家实行“加速发展战略”
D.“资本的帮助”有利于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已经扩大了人们统辖外在世界的范围,但是……这些科学的研究反而按比例地限制了内在世界的领域,而且人既然已经使用自然力做奴隶,但是人自身反而依然是一个奴隶。”这番言论反映的思潮是

A.理性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记载:除科威特人以外,其他穆斯林对这场战争并无热情。……莫尼斯曾问道:“对阿拉伯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场战争的结局更坏的吗?用全部技术武装起来的整个西方向我们扔炸弹。这是极端的恐怖。”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巴勒斯坦战争 B.六日战争 C.海湾战争 D.科索沃战争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变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满族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旧秩序结构极为牢固,自我维护极为巧妙,能够经受住一个世纪的民众叛乱和外国入侵。然而,正是它本身的力量否定了它。它对工业主义与民族主义近代运动的适应,对科学和民主的适应是如此缓慢,以致最终必然让位。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指出“中国旧秩序结构”的表现。晚清政府是怎样对近代化“适应缓慢,最终让位”的?
材料二 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思想变革”的名称。如何理解“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了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材料三 事实上,这个变革的时代并没有清晰、完整、现成的设计。……当邓小平全面接手中国转型的工作时,也有一些极为有利的条件:他接过了由毛泽东统一起来的能够有效运转的全国性的政党和政府……邓小平还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个人品质,使他得以引领中国的转型。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邓小平全面接手中国转型工作”时的国内有利条件。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洲历史上,一方面,民族主义扮演着复杂的角色,另一方面,或通过暴力路径或通过政治路径统一欧洲的思想与行动也从未停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兴起的拿破仑企图并在短期内统一了西欧和中欧大陆,统治的疆域直达沙皇俄国的边界。这个事实促进了民族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措施来消弭分裂和它的破坏性后果,这些都有助于欧洲经济和社会政治的进一步变革。
——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为推动“欧洲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欧洲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希特勒能上台的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希特勒成功地把德国的法西斯运动——民族社会主义(纳粹)运动发展成一种群众性的运动,使纳粹党在1929年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成为德国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丁建弘《德国通史》
(2)希特勒是欧洲历史上又一个企图统一欧洲的战争狂人。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能上台的原因。
材料三 为避免民族沙文主义再起的危险,并促进欧洲统一的意识……西欧依循过去若干世纪的探索道路,缓慢地组成一个共同体。……但在走出这一步后,共同体的权力开始缓慢增长,这时,对欧洲一体抱悲观态度的人,便极力维护民族国家了。
(但是)人们常常忘记,正是由于欧洲一体化政策,像西班牙和葡萄牙这样长期处于独裁统治下的国家才得以在60、70年代和平转变成比较民主开放的国家。在30年代,各欧洲国家都采取保护关税政策,战后的自由贸易政策至少拆除了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也有助于消除与欧洲其他部分的文化隔绝。
——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对欧洲的负面影响。根据材料三,概括一体化对欧洲产生的积极作用。(10分,照抄材料不得分)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
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贵族拖延解放农奴,顽固地坚持自己不正当的权利……那么,对于被驯服、无辜的、对专制制度重新燃起怒火的农民来说,解放的命令到来太晚的话,那时他们向老爷头上抛出的斧子,即使是命令和镇压,贵族的脖子和头也不再相连了。
把农民从地主压迫中解放出来!……职业的革命家不会赞同这种方式,但我们仍坚持我们的原则……我们诚挚地选择人类和平发展的道路。
——赫尔岑《钟声》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对莫斯科贵族代表发表演说,表达解放农民的意向。赫尔岑立即致信亚历山大二世,称颂他为“开创俄国历史新纪元的活动家。”……1858年,赫尔岑写到:“亚历山大二世辜负了在他刚继位时俄国人民对他的期望。……沙皇很想把手伸向农民,农民也很想握住他。可是他们的手无法握在一起。俄国现在仍然是贵族的舞台!”
——张建华《政治激进主义与近代俄国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尔岑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赫尔岑对亚历山大二世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沙皇很想把手伸向农民”的社会背景。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布拉曼特借鉴了布鲁内列斯奇的大穹顶,但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不仅在造型上更有表现力,同时也在教堂室内形成了更丰富的空间层次,比之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空间更胜一筹。其室内空间既有几个不同的区间,又宛转流通,统领在中心的主穹顶之下,整体性非常之好,其设计更富有想象力。……如果非要找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形象的话,穹顶可以是一个答案,尽管穹顶这一形式并非诞生于这一时期。
文艺复兴的“复兴”意味着一种谦卑的姿态,但这绝不意味着那时的人们没有雄心。“复兴”不是复古,而是通过对古代精神的研究和理解,恢复一种价值观,并用这一价值观创造可以比肩古人的建筑,最终实现超越。
——方晓风《完美的穹顶——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创新路径》
(1)布鲁内列斯奇和布拉曼特分别为哪两大建筑设计了穹顶?根据材料,概括布拉曼特设计的穹顶的特点。
(2)为什么说“穹顶这一形式并非诞生于” 文艺复兴时期?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来源:201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