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右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这是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设计》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
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
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        ④黑格尔: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该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对应关系能分别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              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思维与存在具有统一性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

A.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任何哲学都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推动着时代向前发展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纲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材料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坚持群众路线
D.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有人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去寻找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主要体现 (    )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寻找真理性认识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人们已经制造出“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可是,如果没有业已存在的物种,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基因变化规律,新的物种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弱 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④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说:“宇宙间若没有鸟或蜂蚁,不过是没有鸟或蜂蚁。但宇宙间若没有人,则宇宙间即没有解,没有觉,至少是没有较高程度的觉解……我们可以说,天若不生人,万古常如夜。”下列表述与此段话意思相近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绝对观念外化为万事万物
C.物是观念的集合    D.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来,湖北巴东发生地震,湖北各地都有震感。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 ‘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事物的静止是绝对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实现软着陆。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嫦娥三号”将开创人类月球探测史的多项“首次”,这表明
①我国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②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④事物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从这一自白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对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④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   )

A.真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漫画告诉我们( )

A.意识活动的内容由心情决定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管理学上一个有趣的定律叫“酒与污水定理”,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到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变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国力,都有大幅提升;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对这里的“变”与“没有变”理解正确的是
①“变”是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变”是事物的相对静止
②“变”的是部分,“没有变”的是整体,整体决定部分
③“变”与“没有变”构成一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④“变”的是量,“没有变”的是质,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漫画中的母亲把自己在牌桌上的失利(“输”)迁怒于身后看“书”的孩子,这一做法

①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②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③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       ④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点燃两根火柴,并分开很远摆放,不一会儿就熄灭了;让两根火柴紧挨着,时隔不久也熄灭了;只有当两者的间隙适中时,两根火柴才相互辉映,直至全部化为灰烬。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温热有间隙效应”。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A.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B.过犹不及,要把握火候和分寸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D.事物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能引起质变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抓住机遇,促成飞跃
C.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D.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引用中国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不断发展的中俄关系。下列各项与上述诗句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G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2G手机增加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3G手机又增添了视频通话等功能。这表明    (  )。
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③新事物优于旧事物                      ④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辨析: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所以,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合理性。(9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入冬以来,全国各地不断遭到“雾霾”侵袭,“PM2.5”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我校同学以“应对雾霾 保护生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认识问题 
材料一    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灭绝。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对我国生态问题的看法。
解决问题 
材料二  面对频发的雾霾天气,中国政府表示,将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出发,明确目标与宗旨,制订切实的可行的计划,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以实现空气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还要认识到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探求它的成因和本质,梳理其内在机理,才能因势利导、有效解决。另外,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破解环境难题,治理空气污染要打破这一瓶颈的制约。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与“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如何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实现有所作为。
材料三  面对频发的雾霾天气,专家指出,治理雾在必须采取综合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要加强科技引领,做到标准先行,逐步压缩综合排放标准,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重点加快产业布局、能源结构的调整。
(3)结合材料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如何认识和治理雾霾。(10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