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  

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
B.《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材料可见当时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学者马叙伦称道黄宗羲是秦以后二千年间“人格完全,可称无憾者”的少数先觉之一。“人格完全”所依据的标准应该是

A.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B.西方理性主义启蒙思想 
C.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D.现代中国的主流思潮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学完欧洲某次思想解放运动后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泯神性破禁锢理性领风骚;下联:灭王权反专制民主掀骇浪。据所学知识判断,横批应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社会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类:集约性技术和延展性技术。所谓集约性技术,是指那些能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增强对自然资源的汲取和利用能力的技术;而延展性技术则指的是那些能提高人类(特别是国家)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技术。”下列各项属于美国首创的延展性技术的是
①分权制衡思想    ②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③联邦制         ④责任内阁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辜鸿铭在北大任教时,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引起学生发笑。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后促成“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的是   
①洋务运动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和平学迅速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有人认为和平分为“消极和平”和 “积极和平”,以下属于“消极和平”的是

A.美苏核军备竞赛 B.热战 C.不结盟运动 D.冷战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照顾那些仍未跟上对外政策变化的顽固分子,《纽约时报》的封面用红字印着“红色中国”,但也用小号字提到了人民共和国;封底是赖思顿(《纽约时报》副社长)和周恩来并肩而坐,正在商谈政策。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发生在

A.1949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9年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时期的中国教科书对美国有不同的解释,反映了中国对美国的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下列哪一项反映的是抗战时期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A.西方列强,积极侵华 B.政治典范,民主楷模
C.战略伙伴,强大盟国 D.霸权主义,超级大国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与生产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17世纪末至18世纪后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材料二 罗斯福在要求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时解释说:“如果每个公平竞争的企业雇主同意付给工人高工资实行短工时的话,就不会伤害任何雇主……这比失业和低工资都要强的多,人们有了钱会去消费,去购买更多的产品。”
材料三 苏州的吴余财老人用账本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大部分开销。下面是他家几次中秋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时 间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消费额(元)
2.98
3.60
3.07
35.22
230.90
968.95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的这种消费政策对美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吴余财老人国庆消费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
(4)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鼓励消费的认识。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他像其父辈那样广招天下贤士而尊宠之,大办稷下学宫。“开第康庄之衢”,修起“高门大屋”,授之“上大夫”之号。勉其著书立说,展开学术争鸣,吸纳他们有关治国的建议和看法。宣王时,稷下的师生数量多达“数百千人”。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
——《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 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同治皇帝曾下旨认为设立京师同文馆“不过借西法以引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由此确立了京师同文馆的合法地位。1901年它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教育史》
(1)据材料一,概括从战国到汉代思想主流的变化,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同文馆的办学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据以上材料和分析,概括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革命和立法是确立和保障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人生而平等,……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
材料二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人权宣言》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指出三部文献的进步意义。
(2)概述上述三段材料对权利问题的阐述是如何深化发展的。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过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到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甲、乙同学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同学甲:战争已经永久地结束了。真正的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同学乙:战争并没有结束。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悄悄拉开序幕。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

来源: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