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

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献通考》描述宋代官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材料反映的宋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重视分权和制约 B.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重文轻武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一诗中,有“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的词句。令康熙如此感叹的事件

A.驱逐了殖民势力,维护了国家主权 B.安定了东南边疆,实现了国家统一
C.抗击了外敌侵扰,维护了边界安定 D.平定了地方叛乱,消除了分裂威胁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观点主要认为“中体西用”理论

A.出发点是在中国实现政治变革
B.目的是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C.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D.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口号”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国民革命成功万岁”
C.“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
D.“以必胜的信念抗战到底”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广告。香港《大公报》评论道:“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
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③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2年中美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这主要针对的是

A.法国重返越南,东南亚局势紧张 B.苏联在亚太地区实行扩张政策
C.国际恐怖组织在亚太地区频繁活动 D.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于自身的关怀。”在此卢梭强调

A.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要求 B.以民主对抗专制和独裁
C.挣脱宗教对人身的束缚 D.法律是保障人权的前提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有
①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开始形成         ②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③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④美国两党制的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有
①外国资本家被特许经营矿山         ②农民被允许出售剩余粮食
③商品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           ④部分工业企业实行私有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唐文宗太和五年(831)有左右巡使上奏说,长安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
坊市界限已经不复存在
B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
太平天国运动为近代化创造了前提
C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
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罗斯福新政解决了农产品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体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伴随人类社会的演进而逐步发展。
材料一 射礼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体育项目之一。西周射礼是一项有严格礼仪要求的射箭活动,它改变了商代射礼的祭祀色彩,而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内涵。《礼记·射义》记载西周时“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春秋时期,孔子对射礼推崇备至,《礼记·射义》记载孔子曾对围观射礼的民众提出要求:不忠不孝者不得入内,尊老爱幼和好学上进者可以就坐。
(1)西周射礼的人文内涵指什么?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孔子重视射礼的原因。
材料二 足球运动发展历程

19世纪初
足球在英国贵族私立学校兴起
19世纪40年代
足球由贵族私立学校的游戏,变成劳工阶层的闲暇娱乐,在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开始流行
1863年
英国足协正式成立,制定统一的竞赛规则,标志着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
1876年
英国谢菲尔德俱乐部开始招募职业运动员,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诞生
1888年
英格兰足球联赛开始,12支职业足球队往来于各城市,进行循环赛
19世纪90年代
受英国移民、水手的影响,足球运动在欧洲大陆和南美开始流行
1904年
国际足球联合会创建
1954年
瑞士世界杯期间,比赛首次运用电视转播
2010年
南非世界杯期间,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者已达到数百亿人次,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次体育盛会

(2)阅读上表,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分析足球运动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 民国初年曾围绕武术出现了一场争论。1914年北洋军阀将领马良提倡“国粹体育”,编订《中华新武术》教材,并设立武术等级佩剑制,以宣扬武德,该教材后被国会定为学界必学的“中国式体操”。鲁迅在《新青年》撰文,认为武术中有“扶乩(一种占卜方法)打拳那些鬼画符的东西”,最终还会堕入“枪炮打不进”的愚昧境地。他说“有几个自己高兴的人,自在那里投师练习,我是毫无可否的意见;因为这是小事。现在所以反对的,便在教育家都当作时髦东西,大有中国人非此不可之概”。北京体育研究社提出“旧有武术……不过为个人身体之活动, 教授方法既乏研究,施诸团体教练, 或加入学校课程, 倍觉困难”,主张打破师徒相传、门户森严的局限,用现代体育理论改进武术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孙中山支持普及武术,他针对将武术作为废物抛弃而盲目崇外的看法提出:“我同胞居此竞争剧烈之时代,不知求自卫之道,则不适生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这场对武术的争论。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风俗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节日习俗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
春节已有4千年历史,许多习俗在先秦时已出现。春节正值一年农事活动全部结束,人们祭祀神明,祈愿福佑。同时也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清明节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中秋节起源于西周,当时人们在秋收之际,拜谢月神和土地神的庇护。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合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腊八节源于先秦时,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
中国古代的节日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的某些特点。请依据上述材料进行论述。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51年法、意、西德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它改变了不触及国家主权的松散的合作方式,而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有权决定煤钢生产的价格、原料的分配,对违反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后来荷兰等国提议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交通等领域,几经磋商,到1957年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
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50年代西欧经济合作的特点及其影响。

来源: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