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秦汉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形成 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B.经济体制的稳定性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易经》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下列不能体现材料中“人文”涵义的是

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沉重打击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精神动力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 B.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C.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D.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力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下列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天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

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革命史观 D.唯物史观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唐代发明了曲辕犁
唐代农村中普遍使用曲辕犁
B
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
“陶片放逐法”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C
1904年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有:经学科、政法科、工科等,各专业预科阶段均开设经学大义、中国文学等课程
专业设置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D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A.自由放任 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放松国家干预经济 D.仿效计划经济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再也容纳不下它所焕发出来的生产力;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隘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1895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萌发与扩散,落后的东方国家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需要。落后国家是不是必须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这些国家马克思主义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列宁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罗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外的广大地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运动。
——《列宁对马克思的继承与发展:关于列宁主义的再认识》
材料三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创始以来,干了三件失事。第一件大事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件大事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7期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变化及其依据。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宁是如何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罗斯的。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实践和理论成果,并谈谈你从中得出的认识。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表1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资本额(万元)
85
154
181.2
火柴业
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产量(吨)
89
145
162.3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二 表2为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单位:%)
表2

进口商品
年代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
大工具
建筑用品;
设备、器材
合计
消费品
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合计
1893
0.6
7.8
8.4
13.0
78.6
91.6
1903
0.7
14.3
15.0
22.3
62.7
85.0
1910
1.5
16.0
17.6
17.0
65.4
82.4
出口商品
时间
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
矿产品
手工制造
机器制造
手工制造
机器制造
1893
15.6
——
28.4
0.1
53.4
2.5
1903
26.8
0.4
17.2
11.9
32.9
6.8
1910
39.1
0.7
13.1
14.7
28.3
8.0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多家新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人或主要投资者,其身份多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这批人大体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共短短的一生中,还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他们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论证民族资产阶级“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社会转型期的改革往往影响深远。下面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认识与见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商君遗礼仪,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②1898年章太炎时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认为:(秦统一)“非赢政之能,乃商鞅变法之功”,秦行商鞅法,坚持“法治不变”,“奋六世之余烈,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中。”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实施商鞅变法的必要性。
(2)你赞同上述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普大地杀戮变乱之惨,未有若近世之祸酷者矣。盖皆自法肇之也。
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
且夫寡不敌众,人理之公则也,安有以一人而敌亿兆国民者哉!则莫若立行乾断,不待民之请求迫胁,而与民公之,如英之威廉第三后诸主然,明定宪法,君民各得其分,则路易十六必有泰山磐石之安,聃彭之寿,尧舜之誉,生死荣衰,国家长久,天下后世,师之慕之。
——选自《康有为政论集》
(1)据材料,概括指出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及其目的。
(2)结合史实一说明康有为在中国“明定宪法,君民各得其分”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避免战争,捍卫和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
——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43年初卡萨布拉卡会议
我们力图审判的这些罪恶,曾是被精心策划的、是极端恶毒的、是充满破坏性的。人类文明无法容忍它们被忽视而不接受审判,更无法容忍它们再次卷土重来。
——1945年美国大法官罗伯特·杰克逊《纽伦堡审判总起诉书》
材料二  1953年西德通过《战争受害国赔偿法》,截止2000年,德国赔偿总额超过1500亿马克。
1963年震惊世界的奥斯维辛审判在法兰克福举行,引起德国全国上下对过去清算纳粹做全方位的反思与自省,引发了六十年代对纳粹历史认识的大辩论。
1994年9月,联邦议会通过《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在法律上限制了一切纳粹标志和符号,更禁止对纳粹头子希特勒以及任何战犯的宣传活动。
2012年1月27日——联合国所规定的“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德国对死难者降下半旗,总理默克尔发表讲话表示:德国对纳粹罪行要“承担永恒的责任”。
2013年8月,将近2000张海报出现在德国柏林、科隆和汉堡的街头以及橱窗、地铁站等处,“通缉”在世纳粹战犯并悬赏线索,用德文写到:“迟了,但还不算太迟……”
——《深度国际·警惕“东方纳粹”复活》
(1)依据材料一,概述美国对法西斯轴心国处理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说明德国“同纳粹划清界限”的行动及其历史启示。

来源: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