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一期(新课标版)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民间写作的冲击波
“民间”源于中国文化传统,是与主流儒家文化传统相异质的“另一种传统”。从上古神话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的民间线索和脉络十分清晰。但受传统文化“雅俗”观念的影响,“民间”长期处于被忽略、被遮蔽甚至被贬抑的状态。民间的意义和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注意与重视,其话语理论阐释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五四以来,这种局面虽有所改观,但民间话语要么被弃置在民间文学或通俗文学之中,要么统摄于民族或民本的政治阐释之下,失却其独立的理论价值。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朦胧诗”正是借助潜在的民间写作成功实现对主流政治话语的“破冰”,用“新的美学原则”宣告中国诗歌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中国诗坛涌现出了一大批标榜精神独立和自由创造的民间诗人和民间诗歌刊物,并在“1986 现代诗群体大展”中集体亮相。韩东、于坚、《他们》、《非非》等是其代表。这批来自民间的“新生代”诗人和诗刊,强调回到诗歌、回到语言、回到日常生活、回到生命个体。上世纪90年代,韩东等则更进一步,提出当代诗歌的“民间写作”。他们将“民间”等同于“先锋”,认为“民间”真实饱满,富有生命力,是当代诗歌的重要传统和活力所在。正是在这种民间话语传统的作用之下,当代诗歌才真正拉近了与日常生活、生命个体的距离。从此,诗歌才变得真切,有了实感,也有了美感。从这一点来看,民间话语对于当代诗歌创作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当日常生活的审美取代了当代诗歌的宏大叙事之后,“民间写作”却与学院派的“知识分子写作”在争夺上世纪90 年代的诗歌话语权上发生了龃龉。“民间写作”用个体生命的“语感”、审美的“日常生活”等理念,来否定“知识分子写作”的“思想”、“理性”、“知识”和“文化”,并直接导致了上个世纪末那场旷日持久的“盘峰论争”。漫天的“唾沫”和无尽的“口水”,既淹没了执拗的诗人,更伤害了无辜的诗歌。
在消费文化的时代,一切都可能成为资本市场包装策划的对象。过去位居云端、后来身处边缘的诗歌,如今也难以幸免。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赢得网民的点击、博得传媒的关注,最大限度地获得市场和资本的认可,一直视独立、自由、创造为其生命的民间话语,现在立场也变得含混不清。当海子的那句曾被视为当代诗歌高度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随处可见的房地产广告用语时;当“凤姐”抛出这么一句“我不曾听着你的歌/不曾看见你的锋芒/我知道你的坟头面朝南方/我知道你的坟在乱葬岗上”,突然向海子致敬时,我们都应该停下来想一想,这到底是怎么啦?任何东西,哪怕是所谓的“真理”,当它一旦沦为一种市场策略或理论噱头时,其虚妄的一面也就立即彰显出来。网络诗歌事件是如此,民间话语亦是如此。
(选自刘继林《民间话语:伴随新诗的成长岁月》)
下列关于“民间话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上古神话到明清小说,可见“民间话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尽管长期被忽略、被遮蔽。
B.“民间话语”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与主流儒家文化传统本质相同,却长期被视为“另类”。
C.传统文化雅俗观念,让“民间话语”长期处于艰难境地,使其价值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D.五四以来,其生存空间有了向好的变化,但因诸多原因,其独立的理论价值仍然难以得到确立。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主流政治话语一统天下,而“朦胧诗”却借助潜在的民间写作成功打破了这一局面。
B.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批标榜精神独立和自由创造的民间诗人和民间诗歌刊物的出现,标志诗歌进入全新时代。
C.“新生代”诗人和诗刊,强调回到诗歌、语言、日常生活、生命个体,无疑是对主流政治话语的有力挑战。
D.20 世纪90 年代,韩东等将“民间”视为“先锋”,因为他们认为“民间”才是当代诗歌的重要传统和活力所在。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当代诗歌依旧疏离日常生活、生命个体,那么诗歌就不可能得到真切,也不可能具有实感和美感。
B.随着日常生活的审美取代了当代诗歌的宏大叙事,“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的争鸣就日趋激烈。
C.“知识分子写作”重“思想”、“理性”、“知识”和“文化”的特点,直接导致了那场“盘峰论争”。
D.重视民间话语,但也要防止其沦为一种市场策略或理论噱头,因为如此则其虚妄的一面立即显现出来。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一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本名真宰,以避则天母号改焉。仪凤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寻除监察御史
文明年,徐敬业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监其军事。时敬业屯于下阿溪,敬业弟敬猷率偏师以逼淮阴。诸将咸曰:“先攻敬业。”元忠曰:“不然,敬猷不习战斗,其众寡弱,大军临之,其势必克。我之乘胜而进,彼若引救淮阴,必邀我于中路。彼则劳倦,我则以逸待之,破之必矣。”孝逸从之,一战而破之。孝逸乃进军,与敬业隔溪相拒。孝逸惧,欲引退。固请决战,乃平敬业。元忠以功擢司刑正。
寻陷周兴狱,诣市将刑,则天特免死配流贵州。元忠前后三被流,于时人多称其无罪。长安中,相王为并州元帅,元忠为副。时奉宸令张易之尝纵其家奴凌暴百姓,元忠笞杀之,权豪莫不敬惮。中宗在春宫时,张易之、昌宗权宠日盛,倾朝附之。元忠尝奏则天曰:“臣受陛下厚恩,使小人得在君侧,臣之罪也。”易之、昌宗由是含怒,乃谮元忠,贬授端州高要尉。
中宗即位,其日驿召元忠,知政事如故,寻进拜侍中,兼检校兵部尚书,累封齐国公,监修国史。时中宗居谅暗,军国大政,独委元忠者数日。初元忠作相于则天朝,议者以为公清。至是乃亲附权豪,抑弃寒俊,竟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以此少之。元忠请归乡拜扫,特赐锦袍一领、银千两,并给千骑四人充其左右。及还,帝又幸白马寺以迎劳之,其恩遇如此。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元忠等潜预其事,既诛三思,请废韦后,不克。三思之党兵部尚书宗楚客等执证元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左迁思州务川尉。元忠行至涪陵而卒,七十余。谥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魏元忠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军临之,其势必克:攻克、战胜
B.必我于中路邀:邀请、邀约
C.元忠以功司刑正擢:提拔
D.乃元忠,贬授端州高要尉谮:诬陷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魏元忠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3分)
①帝又幸白马寺以迎劳之           ②使小人得在君侧,臣之罪也  
③则天特免死配流贵州             ④大军临之,其势必克   
⑤军国大政,独委元忠者数日       ⑥寻进拜侍中,兼检校兵部尚书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元忠是宋州宋城人,曾在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为官,武则天时期他为官公正清廉,勇于直言进谏,敢于与奸佞权豪作坚决的斗争,被世人称颂。
B.平定徐敬业叛乱中,魏元忠虽仅只是监军,但他能够对叛军的形势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制定出正确的做战方案,说明他的确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
C.唐中宗对魏元忠恩遇有加,即位当天就派驿马专程召回他并委以重任,后又多次提拔,封为齐国公。在魏元忠回乡扫墓之时又赐给他锦袍、银两和随从。
D.魏元忠一生几次遭贬,中宗在位时他曾因受张昌宗、张易之陷害,贬高要尉,后来又因为牵涉节愍太子起兵杀武三思及反韦后事件,贬思州务川尉,行至涪陵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寻除监察御史。
(2)至是乃亲附权豪,抑弃寒俊,竟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以此少之。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一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湘 月
龚自珍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①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②,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春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③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萧,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注:
①东华生小:东华,即东华门,皇城的东门,科举时代,在东华门外张榜公布录取名单。生小,年轻人。
②乡亲苏小:用韩翃《送王少府归杭州》“钱塘苏小是乡亲”句。苏小,即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才貌绝世,倾动一时。西湖有苏小小墓。
③罗袜音尘: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句意,代指美人。
词的上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词的下片结尾有何特点?试分析。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一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2)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3)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4)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5)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6)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一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流泪的水
刘建超
一个游人迷了路,无意中走入了深山里的村寨。村寨人很好客,拿出最好的山珍野味、自酿的陈年老酒款待他。游人很感激,可是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回赠,包里只有一瓶矿泉水,他就把矿泉水送给了这家的大眼睛孩子。游人回去的路还很长,大眼睛孩子的爸爸,把一只葫芦里灌满了自家缸里的水,让游人带着路上喝。
村寨的孩子没有见过塑料瓶里装的水,都很稀奇,一瓶水在孩子们的手里传来传去。
城里人喝的水就是高级啊,别说水了,就是这瓶瓶也得值好多钱啊。
打开尝尝呗,咱也当当城里人。有孩子提出建议,十几双眼睛流出渴望,眼巴巴地看着大眼睛。
大眼睛慢慢拧开了矿泉水瓶盖。先喝了水的孩子在吧嗒着嘴品味,等待喝水的孩子咽着口水。
每个孩子都喝过之后,大眼睛才自己端着小瓶盖喝了一口,品品,又喝了一口。大眼睛哭了,泪水流进嘴角,咸咸的。
城里人喝的水就是有味道,和村子里的泉水不一样,不一样就是特别,特别就是好,好就令人向往。大眼睛希望自己也像那个游人一样,去遥远的大城市,喝这种装在瓶里的不一样的水。
大眼睛有了城里人的水,每天都会有孩子围着他,想尝一瓶盖城里人的水。没几天,那瓶子里的水就喝完了,大眼睛就把自家水缸里的水灌入瓶瓶里,还是满满一瓶。孩子们知道,大眼睛瓶瓶里的已经不是城里的水了,他们不再围着他讨要,也不来和他玩了。
大眼睛时常带着那瓶水,坐在山崖上,看着远处的天际。他鼓励自己,一定要走出大山,去遥远的城市。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游人回到了城市。游人的妻子准备了丰盛的晚宴,游人的朋友都被邀请来家里庆贺。推杯换盏之间,有人看到了挂在墙上的葫芦说,这就是你说的山里人自己酿制的陈年老酒吗?
游人想开个玩笑,说,就是,你尝尝。
朋友就打开了葫芦的塞子,倒了一杯,一饮而下。
游人忍住笑,故意问,味道怎么样?浓烈吧?
朋友没有说话,又倒满一杯喝干,泪水便从朋友的眼角流下。朋友说,甘露,甘露啊。天啊,这是神水吧?神水!
大家好奇,都倒了一杯饮下。果然神奇啊,水的原始风味沁人肺腑,仿佛能看到那清澈晶莹的山泉,能嗅到儿时记忆的味道,个个禁不住泪流满面。
朋友说,快去找到这个山寨,咱们大家入股投资办个天然饮用水厂,直接灌装就行啊。这水的牌子就叫“老家的味道”,准保火啊。
一拍即合,众人开始筹资注册,项目评估。建筑大军开始修路架桥,寂静的山寨首次迎来机械轰鸣声。
大眼睛孩子走出了山寨,到繁华的都市上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都市。大眼睛谈恋爱了,女孩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她教会了大眼睛怎样在都市里生存。
大眼睛已经习惯喝装在瓶瓶里的城市水,城市的水麻木着他舌头上的味蕾神经。他开始怀念家乡山寨的山泉,怀念家乡清凉澄澈沁人肺腑的甘爽。
女孩来了,带来了一瓶天然水,牌子是“老家的味道”。
女孩说,你尝尝,新产品,喝了你就不想家了。
大眼睛喝了,说,这比我家乡山寨的清泉水差远了。
女孩不解地问,水还有什么区别?除了卫生不卫生,水是透明无色无味的啊。
大眼睛说,那是教科书上对水的定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不但有味道,还有情感,有知觉。啥时候我带你去我们山寨,尝尝我们山寨的清泉水,保证你一辈子都忘不掉。
女孩说,我才不相信呢。
大眼睛真的就带着女孩去了山寨。山寨已经通了公路,有了公共汽车,原来居住的村子已经搬迁,修建了宾馆度假村。空气中弥漫着混合的味道,各种加工厂正在把山寨的资源变成花花绿绿的钞票。
山泉已经不见了踪影,山寨的那口老井还破烂不堪地废弃在那里。
大眼睛把瓶子系上绳子,从老井里提起一瓶水。他把瓶子递给女孩说,尝尝,尝尝,什么叫刻骨铭心。
女孩嘬了一口,又嘬了一口,茫然地看着大眼睛。
大眼睛夺过瓶子,仰头咕咚咕咚几大口,泪水顺着脸颊流淌,流进嘴角的泪水也比这瓶子里的水强一百倍啊。
女孩问大眼睛,你怎么了?
大眼睛看着老井,这是怎么了?
《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8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中写到村里的孩子,对一瓶矿泉水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从侧面反映了深山的封闭、落后的生存环境。
B.孩子们在知道大眼睛里手里的矿泉水瓶里不再是城里的水以后,就不再和他玩了。这使大眼睛感到寂寞,所以他想走出大山去遥远的城市。
C.游人回到城里,他的朋友们因为喝道晶莹清澈的山泉水而流泪,大家决定为那里投资,改变山寨的贫穷落后的面貌。
D.大眼睛不断地对女友“炫耀”家乡的水,说只要尝一尝,会“一辈子都忘不掉”,与小说结尾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发人深省。

E.小说选材精当,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自然,直击社会热点,警醒人们直面经济发展背后带来的严重问题。
(2)小说中一共写到了三处流泪的场面,请结合文意分析三个场面人物流泪的原因。
(3)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大眼睛慢慢拧开了矿泉水瓶盖。先喝了水的孩子在吧嗒着嘴品味,等待喝水的孩子咽着口水。
②大眼睛说,那是教科书上对水的定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不但有味道,还有情感,有知觉。
(4)小说题目是“流泪的水”,请分析作者有何用意?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一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穆青的最后岁月
罗海岩
2003年10月10日子夜时分,京城暴雨倾盆。谁也没有注意到,在雨中有一辆轿车从首都机场向北京医院疾驰,车上的人在心中默默祈祷:一定要赶在老人闭上眼睛之前让他看一眼新书!车子停在医院住院部门前,他怀揣墨迹未干的新书,冒雨拾级而上,闯进了那个熟悉的房间。当新书展示在病床前时,老人已处弥留之际,人们的呼唤他或许能听到,但他的灵魂似已远行。三个多小时后,老人溘然而逝。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
2002年9月,“穆青摄影展”在成都闭幕后,穆青感到肺部时有阵痛,经过检查,发现已有癌细胞在游荡,需要马上手术治疗。10月18日,他参加党的十六大闭幕式合影后,第二天即住进医院,并进行了肺部手术。
因癌细胞扩散,手术已经无能为力。虽然人们对穆青严格保密,但他体力日感不支,似乎已有不好的预感。经过认真考虑,他向前来看望的新华社领导同志,提出整理出版他的几本书的愿望。
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认为,精神产品至高无上,唯有作品才是财富。现在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应该把宝贵的财富留给后人。
新华社党组了解穆青的心事,立即布署编辑事宜,决定抽调专人编辑整理《穆青通讯》、《穆青论新闻》、《穆青散文》三本书,同时要求新华出版社抓紧出版正在编辑整理的《穆青书法》和《穆青摄影》。
屈指算来,穆青先后在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他的16本著作。当年他的《十个共产党员》一书组稿完成后,一家出版单位辗转前来约稿,穆青回答说,我的书都是在自己社里出啊!穆青的每部著作都给新华社带来荣誉,具有无以比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怎样收集和编辑成书,穆青自有他自己的想法。他给大家讲了几点原则:作品不是文稿的汇编,一些在个别年代里起作用的应景文章不要收入,有关名人和领导人的稿子要少,不要丢掉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内容;标题和内容基本不动,要维持原貌。后来,他在审核《穆青通讯》、《穆青论新闻》和《穆青散文》三本书的目录时,看到有些文章篇幅较长,就建议适当删减,别耽误读者时间,或做个提要,以方便阅读。
《穆青书法》和《穆青摄影》两本书,两本书稿在完成编排后,穆青一张张地审视和检查,有时一幅作品要看上十几分钟。性情中人的穆青,看到得意之作时,常常高兴得手舞足蹈,左看右看,摇头晃脑地一声声叫“好!”见到不满意的作品时,又非常执拗地非要拿下来,等身体好些时重写。大家劝他,这已经够好了,您不必追求完美了,因为大家都希望早日看到这本书。穆青并不以为然,他要把一生的最后一项任务完成得更好,不留一丝遗憾。
编辑穆青的书稿是幸福的,也是比较容易的事,因为他和气可亲,尊重别人的意见,哪怕别人说错了,他也只是笑着摇摇头而不轻易批评。同时,编他的书又最不容易,因为他的要求高,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个基准线。“聊发少年狂”的穆青,有时像老小孩一般可爱可亲。当范敬宜应穆青之约写来《正气浩然上笔端》的序言时,穆青一遍遍地阅读,喜不待言。文中预祝他用生花之笔,挥写更多更美的篇章。穆老一边嘱咐编辑一字不改,一边爽朗地给范敬宜打电话,欣然接受他的祝福。
老人、编辑们与病魔在拼搏中赛跑,一边是狂虐而肆意的侵蚀,一边是严谨、静谧的推敲和商讨,后者当然不及前者。10月9日,穆青病情骤变,不得不再次住进医院。住院前一天的晚上,他收拾完行装,靠在床头,再次拿起电话,要通了远在深圳负责印制的编辑,了解《穆青书法》和《穆青摄影》两本书的情况,一方面表示感激和谢意,一方面表述他企盼和热望看到这本书的心情。次日,他住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选自《百年潮》2011年第11期,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引起读者的兴趣,写车中人的匆忙神情,也从侧面反映出对穆青老人的尊重。
B.穆青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新华社为纪念他编辑整理了《穆青通讯》、《穆青论新闻》、《穆青散文》《穆青书法》和《穆青摄影》等书。
C.穆青一生在新华社出版十六部作品,具有无以比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而给新华社带来荣誉。
D.编辑穆青的书稿是比较容易的事,因为他和蔼可亲;也是最不容易的事,因为他要求在编辑自己的作品时要讲原则。可以看出穆青对人和蔼可亲,对事一丝不苟。

E.文章结尾写到“次日,他住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再次表达对穆青的敬仰之情,同时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2)做事如做人,本文回忆了穆青最后岁月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哪些伟大的人格,试作简要分析。
(3)穆青再和大家一同整理、编辑自己的作品时,有哪些想法和做法,请假要概括。
(4)穆青认为“精神产品至高无上,唯有作品才是财富。现在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应该把宝贵的财富留给后人”。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财富的认识。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一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基辅罗斯一度疆域广阔,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基辅也被誉为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千年沉浮,乌克兰身处列强纷争之中却长袖善舞,游走于东西方之间,暂时栖身强国却又不甘沉沦。
B.主场作战的东莞以112-110将领头羊广东拉下马,最终以联赛第3的战绩晋级季后赛。而在本轮结束之后,季后赛的对阵图也呼之欲出,东莞队将在首轮对阵天津。
C.三星i9500是一款最新上市的旗舰级手机,它搭载了双四核处理器,具备全高清大屏,而且整体设计相比i9300也有不小的提升,是目前最炙手可热的精品。
D.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如全国统一高考,导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操作情况非常不理想,差强人意,不少地方存在走过场、走形式情况。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一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能否准确把握民生脉动,保障人民各项权利,不断解决好民生问题,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检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宗旨信念。
B.通过3D打印技术,我们成功地“打印”出了手枪、自行车、汽车等实物,其质地和耐久程度与传统工艺虽然还有差距,但制造业的新空间已然开启。
C.在一战后一个贵族家庭中,收藏家发现了这幅年轻版的《蒙娜丽莎》,当即买下画作并将其带往自己在伦敦艾尔沃斯的工作室,因此得名《艾尔沃斯·蒙娜丽莎》。
D.去重庆不全是为了那灯火辉煌的夜景,还为了那热气腾腾麻辣鲜香的重庆火锅。品尝这一道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冬初较为合适。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一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多情的秋,让人有思念的情愫,感叹人海茫茫,____________。迷人的秋,________   ____;缤纷的秋,____________________;诗意的秋,___________________。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         ②曾经沧海难为水
③珠帘不卷夜来霜         ④红枫叠翠秋菊开

A.②③①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④① D.②①④③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一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2013年国内某汽车网站作一次了“小排量车空载/负重油耗”的对比测试。该测试采用某品牌1.4L排量小轿车作为测试用车,分别在4种不同情况(见表1)下进行油耗测量,得到了以下数据(见表2)。

表1:四次油耗测试基本情况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负载状态
空载
负重
空载
负重
道路情况
顺畅
顺畅
拥堵
拥堵

 

表2:四次油耗测试数据汇总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实际油耗(L/100km)
5.40
5.64
7.14
7.31

 
请根据以上表格数据,归纳出2条结论。
(1)                                                                            
(2)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一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给“淘宝体”下一个定义,不超过80字
淘宝体是2011年网上流行的说话方式的一种,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商品的描述。后因其亲切、可爱的方式逐渐在网上走红,2011年7月南京理工大学向录取学生发送“淘宝体”录取短信——“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亲,9月2号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亲,全5分哦!给好评哦!”开始在网上走红,2011年8月1日上午,一则关于外交部微博“淘宝体”招人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淘宝体”有三个一成不变的关键词,包括“亲”、“包邮”、“好评”,社会各方对淘宝体看法不一,有人觉得新鲜、温馨,有人不以为然:这也亲那也亲,是亲民还是哗众取宠? 
淘宝体是                                           。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一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3年“星光大道”总决赛最后一场出现戏剧性的一幕:“山楂妹”因为要满足自己的助演要和大型乐队的合演的愿望,放弃自己的比赛资格,可知正因这种放弃感动乐队的指挥,乐队指挥又给“山楂妹”1分钟的演唱时间,作为最高的回报;在打分晋级中又出现争议,李谷一、闫肃主张按规则取消“山楂妹”资格,而赵本山、梁宏达的观点是他们不是专业的选手,规则可以灵活掌握,“星光大道”本身就是百姓的舞台,应该听从观众的意见。最后毕福剑把决定权交给现场的评委和观众,结果“山楂妹”顺利晋级。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联系自己的认识或经历,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不得抄袭。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一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