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安徽省安庆市省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按照要求完成小题。
对哲学的奇怪和糟糕的定义就是:哲学是一门由‘纯粹的概念’组成的学问。真正哲学的生成不可能依靠编织纯粹、抽象的概念,而只能以我们对外在和内在世界的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如同伏维纳古所正确无误说过的,“伟大的思想来自我们的心。”
探索哲学的两个首要条件:一是具备勇气坦白承认自己心中的疑问;二是把一切不言自明的事情引入清晰的意识之中,把这些事情作为问题加以探索了解。然而,要真心探究哲学,我们的精神思想必须处于真正悠闲、自得的状态之中。我们的精神思想不能追随任何实际的目的,亦即不能受到意欲的指挥。我们必须全神贯注于接收直观所见的世界和自己的意识所给予我们的教诲。
文学家把生活、人的性格和人的处境之画面展现给我们的想象力;他们把这些图像活动起来,然后让读者尽量发挥自己的思想能力,以思考、琢磨这些画面。所以,文学家可以同时满足思想能力参差不一的人,不管他们是傻瓜还是智者。但哲学家却不以此方式展现生活,而是对生活抽丝剥茧,概括出成熟、完善的思想。在这一工作完成以后,哲学家就要求他的读者以哲学家本人同样的方式、以同等的程度思考事情。因此缘故,哲学家只有很小的读者群。据此,我们可把文学家比作带给人们鲜花的人,而哲学家带给人们的则是从鲜花里提取的精华。文学作品相对哲学著作还拥有这一巨大的优势:文学的众多作品可以同时并存而又相安无事。相比之下,哲学体系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孤独的,一如那些孤独守在丝网中央的蜘蛛:它们现在就静候苍蝇自投罗网。而一旦另一只蜘蛛向它靠近,那只是准备开始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因此,文学作品和平共处,就像安静、平和吃草的绵羊,但哲学著作天生就是猛兽。哲学思想的争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这场争斗会有最终的赢家、天下从此可以归于太平吗?
由于哲学体系具有这一争辩好斗的本性,所以,哲学家要获得认可和名气,其难度比文学家不知要大多少倍。文学作品只要求读者进入为其提供娱乐消遣或者鼓舞升华的系列文字之中,只须几个小时;但哲学家的著作却试图使读者的整个思想模式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要求读者宣布自己在此之前在这一门学科里所学过的、相信过的东西都是错的,现在必须从头开始学习。另外,现存哲学体系的教授者也成了与新的哲学体系较劲的强力对手――这是他们为保住其饭碗所使然。事实上,甚至国家政府有时候也会把其偏爱的哲学体系纳入其保护伞下,并且,通过其强有力的物质手段,防范和阻挠其他学说的传播和流行。再者,如果我们考虑到哲学著作的读者群与欣赏文学作品的人数是和愿意聆听教诲的读者与寻求消遣、娱乐的人数成正比,那么,一个哲学家的出场能够得到多少帮助――这我们自己就可以下判断了。当然,哲学家能够得到的酬劳是有思想者的击节赞赏和经过很长时间才会出现的、不分国籍、为数不多的出类拔萃者的颔首同意;而大众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凭借权威的力量,才学会敬重这位哲学家的名字。因此,一个哲学家能为自己在哲学家的青史中留下名字,就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
     (节选自叔本华《论哲学与智力》,韦启昌译,有删改)
下列对“哲学”的理解,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A.探索哲学的两个首要条件是,承认自己心中的疑问和对这些疑问进行深入的探索了解。
B.哲学思想形成后,就要求他的读者以哲学家本人同样的方式、以同等和程度思考事情。
C.作者用猛兽比喻哲学著作,用绵羊比喻文学作品,意在表明哲学与文学无法和平共处。
D.哲学具有争辩好斗的本性,它可以使著作阅读者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自然段从对哲学奇怪糟糕的定义引入话题,阐述了哲学研究的基础是我们对外在和内在世界的观察和经验。研究者须从内心出发,不呆堆砌纯粹的概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产生伟大的思想。
B.第2自然段阐述探索哲学的首要条件,并指明探索过程中精神思想状态至关重要。功利性等目的会影响探究,难以使人达到真正悠闲、自得的状态。必须专注于直观所见世界和意识给我们的教诲。
C.第3自然段对文学和哲学进行比较。二者的读者群体不同,二者的存在方式也有巨大差异。文学的对象是思想能力参差不齐且众多差异很大的作品可共存;哲学的对象是少数智者且排他性极强。
D.第4自然段阐释哲学家名留青史难度极大。争辩好斗的本性使之排斥其它,甚至要求学习者从头开始;现在哲学体系和政治干预也可能影响学说的传播和流行;认可者的数量和时间也是重要因素。

文章画线的句子中,“鲜花”与“精华”各指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鲜花”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华”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省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改除杭州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
崇祯元年,起河南副使,加右参政,移霸州。四年,移山海关饬兵备。父鹤,总督陕西被逮,嗣昌三疏请代,得减死。五年夏,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诸处。嗣昌父子不附奄,无嫌于东林。侍郎迁安郭巩以逆案谪戍广西,其乡人为讼冤。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七年秋,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中原饥,群盗蜂起,嗣昌请开金银铜锡矿,以解散其党。又六疏陈边事,多所规画。帝异其才。以父忧去,复遭继母丧。
九年秋,兵部尚书张凤翼卒,帝顾廷臣无可任者,即家起嗣昌。嗣昌既建“四正六隅”之说,欲专委重文灿,文灿顾主抚议,与前策牴牾。帝谯让文灿,嗣昌亦心望。既已任之,则曲为之解。乃上疏,克今年十二月至明年二月为灭贼之期,帝可其奏。
贼大入四川,朝士尤洪承畴纵贼。嗣昌因言于帝曰:“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帝知嗣昌有意左右之,变色曰:“督、理二臣但责成及时平贼,奈何以久近藉之口!”嗣昌乃不敢言。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至明年三月,嗣昌以灭贼逾期,疏引罪,荐人自代。帝不许,而命察行间功罪,乃上疏曰:“洪承畴专办秦贼,贼往来秦、蜀自如,剿抚俱无功,不免于罪。熊文灿兼办江北、河南、湖广贼,抚刘国能、张献忠,战舞阳、光山,剿抚俱有功,应免罪。诸巡抚则河南常道立、湖广余应桂有功,陕西孙传庭、山西宋贤、山东颜继祖、保定张其平、江南张国维、江西解学龙、浙江喻思恂有劳,郧阳戴东旻无功过,凤阳朱大典、安庆史可法宜策励图功。总兵则河南左良玉有功,陕西曹变蛟、左光先无功,山西虎大威、山东倪宠、江北牟文绶、保定钱中选有劳无功,河南张任学、宁夏祖大弼无功过。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变蛟、光先贬五秩,与大弼期五月平贼,逾期并承畴逮治。大典贬三秩,可法戴罪自赎。”议上,帝悉从之。
(节选自《明史·杨嗣昌吴姓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移山海关兵备饬:整齐
B.无于东林嫌:仇怨
C.帝其才异:奇怪
D.朝士洪承畴纵贼尤:尤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其乡人讼冤然后践华为城,因河
B.解散其党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C.既已任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D.帝可奏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嗣昌父亲杨鹤,总督陕西时被逮捕,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代替父亲受死,他父亲得以免除死刑。
B.中原发生饥荒,到处发生暴乱,杨嗣昌请求开采金银铜锡矿,以解散这些流民暴徒。又六次上疏陈述边防事务,多有所规划、谋议。
C.杨嗣昌因为其他官员消灭农民军的期限已过,上疏要求他人承担过错,并自荐代替他人,皇帝不答应。
D.杨嗣昌向皇帝上疏建议曹变蛟、左光先跟祖大弼限期平定盗贼,超过期限连同洪承畴一起逮捕法办。

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2)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
(3)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

来源: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省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词人爱湖之“甚”,故对鸥鹭产生结盟之愿,运用比拟的手法,希望结盟之后常来常往,不要互相猜疑。
B.词人与鸥鹭结盟,但是鸥鹭立于水边苍苔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水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
C.“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两句,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词人悟出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内心生出旷达开朗。
D.词人“甚爱”带湖,词中充溢着优游之趣、闲适之情,表现出了带湖生活的快乐自得,全词一扫被弹劾落职的落寞与孤愤。

本词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

来源: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省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甲: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1)①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②__________________,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幽赏未已,③__________________。
开琼筵以坐花,④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国神游,⑤____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省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照要求完成小题。
大 地
毕飞宇
①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②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③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
④ 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⑤ 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⑥ 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⑦ 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⑧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作者故乡的平原大地有哪些特点?请分点简要概括。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描写父子对话在文中的作用。(4 分)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
(2)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文章第②说:“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请结合个人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2)有人说:“毕飞宇的作品大都扎根在民间和大地,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醒目的厚重感。此文的“厚重感”体现在何处?谈谈你的看法。(4分)

来源: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省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A.含义海涵按部就班积思广益封妻荫子无尽柳成荫
B.嘉许佳绩不胫而走老马识途敢冒不韪振聋发聩语
C.编纂篡改纵横捭阖计日程功铤而走险没齿不忘情
D.焙炒酒幌恍若隔世徇私舞弊心劳日拙海阔凭鱼跃
来源: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省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一段文字,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惩腐高压态势,重点在于“三度”——加大打击力度、提高查处速度、对不正之风保持零容忍度,查处速度决定于遏止程度。坚持“露头就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腐败者没有机会撑开“保护伞”,没有时间掩盖和外逃,浇灭“看着别人有惊无险,自己也会没事”的侥幸心理,让想“捞一把”的人,结果“捞”到一副手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需要汲取人民的力量,令反令腐败分子无所遁形

A.遏止 B.保护伞 C.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D.无所遁形
来源: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省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黄杨木雕古朴文雅,精致圆润,适宜把玩陈设,深受收藏者所喜爱,因此近年来黄杨木雕成为民间收藏的新贵,市场上风头强劲强劲前景看好。
B.最近网民津津乐道的“主席吃包子”,“总理逛京东”这两件新闻事件,新的领导班子思想非常开阔和超前,已经和最新的时尚潮流接轨。
C.颐和园“大黄鸭” 风靡和童心未泯有关。“大黄鸭”与《致青春》同期走红看似巧合却都验证着的创意本身最朴素的真谛:创意是人性艺术。
D.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连续五年排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预测名单的榜首,然而年年与该奖无缘,可以堪称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最悲壮的入围者。
来源: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省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4 分)

在《奔马图》(见下图)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①________________。马腿的直线细劲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全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徐悲鸿早期画的马③___________________,建国后画的马虽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却多了欢快振奋。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④_______________这幅《奔马图》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

A.有如钢刀,力透纸背 B.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
C.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D.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
来源: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省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改革是社会的热点,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改革本身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处于攻坚期、深水区的改革,涉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延迟退休政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故制定政策时需细细考量、慎重决定,要重视倾听不同的声音,找到最大公约数,解决好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人的寿命有限,延迟退休就是让我们多交晚领,说到底还是个人吃亏。”这样的质疑表明,如果养老保险制度中,“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缺位,人们对延迟退休政策的认可度、接受度,就不会太高。“工作本就难找,延迟退休意味着,岗位更少,年轻人工作更难寻。”这样的担忧提示我们: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尤其是培育适合中老年人的就业岗位,同时,彻底打破“铁饭碗”,推行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同意延长退休年龄的,恐怕都是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吧!”这种猜想的背后,反映了人们对行业收入分配不均的焦虑,对“谁会受益”的担心。因此,加快收入分配的改革,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才有可能保证民生政策赢得民心。显然,今天的社会,不同群体的诉求复杂多样,矛盾交织交错,要确保政策科学、合理、可行,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充分吸收民意必不可少。从公众的担忧处发现问题,在化解担忧中完善机制,应当是攻坚期决策的理性的选择。
(1)文中“找到最大的公约数”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作答。
(2)怎样才能顺利推行延迟退休政策?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

来源: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省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段材料,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快要迟到的中学生骑车上学,匆忙间撞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车主并不知情,是悄然离开,还是留下等待车主?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这位中学生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现场等待了近半小时后,留下了一张附有准确联系方式的纸条并说明了情况。     
此事通过微博很快传遍全国,中学生的做法受到网民的纷纷称赞。
如果你是车主,你将如何回复这位中学生?如果你是称赞他的网民,你又将何如何跟帖?每句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车主回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3分)
网民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3 分)

来源: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省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材料一:一位网友发微博,逃离这喧嚣的都市吧!让心灵宁静,让灵魂安息。何时才能找到我的“瓦尔登湖”!
材料二:雪山之巅,风光无限,是真正的灵魂栖息地。一位孤独的登山者,因无法发出微博让朋友分享快乐懊恼不已,一怒之下,扔掉手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来源: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省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