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山东省乳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渎(xiè)儡(kuǐ)时乖命(jiǎn)不容发(jiān)
B.肩(jiǎ)寂(qù)目结舌(chēng)果实累(lěi)
C.起(hòng)悍(biāo)瀣一气(hàng)然而止(jiá)
D.热(chì)钟(qìn)奖后进(yè)越代庖(zǔ)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乳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钦佩按步就班振聋发聩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整饬 层峦叠嶂 委屈求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崚嶒 螳臂当车 一鼓作气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D.招募 波谲云诡 怨天尤人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乳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全国人大代表、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上市公司在回答投资者问题时,因为时间比较短,所以反馈的质量水平良莠不齐
B.专家认为,日本政界右翼人士一直努力淡化“二战”战败的概念,其否认侵略历史的观念可谓盘根错节,必须予以法理上的分析和针锋相对的批驳。
C.被称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的袁腾飞这几年很受追捧,但不少学者认为他书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离经叛道,有哗众取宠之嫌。
D.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加强作风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法宝,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够上行下效的关键。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乳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颐和园“大黄鸭”风靡和童心未泯有关。“大黄鸭”与《致青春》同期走红看似巧合却都验证着创意本身最朴素的真谛:创意是人性艺术。
B.在解放军理工大学的实验室里,强电磁波像一张无形的大手,猛力地拍打着演示计算机,巨大的冲击波使屏幕剧烈地抖动、变黑、瘫痪。
C.2014年4月23日是第15个世界读书日,我们每个人是不是该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多久没读书了?为什么不读书?
D.又到7月毕业季,校长周其凤在北大毕业典礼上借用网络词汇勉励学生:“请你们忘记成绩单上的分数,那真的只是‘浮云’。”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乳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延长退休年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B.3月21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飞机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降落时,挡风玻璃被一群鸟撞碎,所幸机上18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安全无恙。
C.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在播出“家风”系列报道之后,引起社会广泛共鸣和好评。
D.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接受媒体专访时说,俄罗斯与中国是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是毋庸置疑的。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乳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汉字的文化学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有着不同形式的呈现,诸如文化典籍、语言文字,等等。这里仅就 汉字的文化学意义,谈一点看法。汉字的文化学意义,表现在能够缩影式地传导中国传统的认知方式、文化心理、价值取向等内隐文化结构。
从认知方式看,中国人长于直观地把握世界,重体知而轻认知,重体悟而轻分析,重形象而轻抽象,等等,这种认知特点,在汉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汉字的创造,是先民“仰观天象,俯察地法”“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造字方法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依类象形”,所造的字是“物象之本也”。众所周知,汉字是由图画发展来的,因此,文字极具形象色彩,无论是初文象形字,还是后起的会意形声字,都是形象斐然。
从哲学的角度看,汉字也是充满东方智慧的文字,文字中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辩性和审美灵动性。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宇宙、人事理解把握的认知方式,就是阴阳调和、美恶相兼、正反相容、始终相生的“一体二元”的方式。在《易》中,阴阳二爻表示相对立的两端事物,两爻相合构成八卦,诞生了宇宙间的天地雷风等物质,它们阴阳调和,相反又相正,对立又融合,演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从乾坤始,至既济未济终,未济意味着开始新的循环,其间蕴涵了阴阳对立,相推相转的辩证思想。《老子》一书中,也蕴涵着深刻的辩证统一思想,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故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第二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第二十六章)等等,都是就事物的两端相仇相因立论的。这种思维品格,在汉字孳乳过程中的“反训”现象里,得到了清晰展示。所谓“反训”,是指一个字具有相反相对的两个义项。如《书·泰誓》:“予有乱臣十人。”疏云:“《尔雅》云:‘乱,治也。’谓治理之臣有十人。”即“乱”有“治”义。再如“介”有“大”、“小”二义,“落”有“终”“始”二义,“受”兼“施”“受”二义,等等。这一类“反训”字,就是人们在创造和使用文字时的一种哲理蕴涵,是民族智慧的显现。
汉字的审美灵动性是自不待言的,它的具象性,使其自身从产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形式美,而在使用历史中,人们根据审美的需要,对其体势不断加以美的修正,使其呈现出多姿多态的美。甲骨文瘦峭峻锐,金石文温敦厚重,篆书含聚内敛,隶书外拓放逸,楷书端庄雄秀,草书飘逸虬曲等,无不显出或动或静的美。另外,汉字是矩形结构,每一字都有中心和重心,又使得它呈现出秀雄浑凝的力象。再一点,汉字的内质充满了审美的敏感,汉字的意象更能抽象演绎出人无限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被惊叹为“诗之魂”,从而启迪了诗歌创作的灵感。
认知心理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具有较固定模式的认知心理。可以这样说,当代人包括当代青年,无不是从历史的深处走出,其脉管里流淌的都是祖先的血液。汉字中的民族认知心理的蕴涵是极为丰富的,在汉字教育中,充分注意这一点,对于继承汉民族优秀的品质,发扬汉民族灵动的智慧,实现当代的思想原创,无疑将大有裨益。
(节选自商忠的《汉字的文化学意义》,有改动)
下列对汉字的文化学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缩影,它的文化学意义表现在能够传导中国传统的认知方式、文化心理、价值取向等内隐文化结构。
B.极具形象色彩的汉字充分体现了中国人重体知而轻认知,重体悟而轻分析,重形象而轻抽象等认知特点。
C.从哲学的角度看, 人们创造和使用的汉字都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辨性,是充满着东方智慧的文字。
D.汉字蕴涵着丰富的审美灵动性,它自身的形式美加上人们使用过程中不断加以美的修正,使其呈现出多姿多态的美。

下列选项不能证明汉字中“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辩性”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宇宙、人事理解把握的认知方式,就是阴阳调和、美恶相兼、正反相容、始终相生的“一体二元”的方式。
B.在《易》中,由阴阳二爻表示相对立的两端事物,两爻相合构成八卦,诞生了宇宙间的天地雷风等物质。
C.《老子》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故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等。
D.《书•泰誓》:“予有乱臣十人。”疏云:“《尔雅》云:‘乱,治也。’谓治理之臣有十人。”即“乱”有“治”义。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由图画发展而来,汉字的造字原则与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长于直观地把握世界的认知方式。
B.汉字的外形具有灵动美,汉字的内质具有敏感美,汉字的意象具有抽象美,三美合一,从而启迪了诗歌创作的灵感。
C.每一个从中华民族历史深处走出的当代人,无不受到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具有较固定模式的认知心理。
D.我们在汉字教育中,要充分挖掘民族认知心理的丰富蕴涵,传承和发扬汉民族的优良传统,实现当代的思想原创。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乳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万里纪纲,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纪纲:指州郡官员。②处仲:王敦的字。③平子:王澄的字。④疢(chèn):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忠亮重:敬重
B.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澄忤:违背
C.不往,曾之衔:怀恨
D.众咸之壮:豪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澄奔败也②臣固知公子还也
B.①舒万里纪纲②请张唐先报赵
C.①采稆湖泽自给②髡为诸侯主客
D.①太守乐凯言敦曰②屠岸贾闻之,索宫中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郭舒“忠亮”的一组是( )
①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  ②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  ③舒跪而受之   
④余肉可共啖之         ⑤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     ⑥表为梁州刺史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已经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和宗族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B.郭舒认为,自己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C.郭舒被王敦征召担任参军,又转任从事中郎,曾经和王敦密谋造反,郭舒提出的意见,王敦没有听从,只让郭舒驻守武昌。
D.高官督护缪坦曾请求把武昌城西百姓的菜地设为营地,太守乐凯面对勃然大怒的王敦不敢说话,郭舒却毫不畏惧,直言进谏。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2)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
(3)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乳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①指江南农村。
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请简要分析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乳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4)山回路转不见君,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杜甫《望岳》)
(6)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乳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课本《边城》(节选)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写一段点评文字,不超过80字。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乳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小说的情节”下定义。
①如果说环境是人物诞生、成长和活动的背景,那么小说的情节则是人物斗争和发展的过程。
②所谓情节就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③也就是人在一定时间内的行动过程。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乳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提示,把下面的寓言故事补充完整。
花园里种了很多花,其中蔷薇和鸡冠花生长在一起。夏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纷纷开放。有一天,鸡冠花对蔷薇说:“   ①   。”蔷薇回答说:“鸡冠花姐姐啊,我仅昙花一现,不久会凋零;你虽然不艳丽,也没有什么香味,却花朵常开,青春长在。”旁边的松树爷爷听了他们的对话,语重心长地说:“       ②   。”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乳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老人和马   梅寒
(1)月亮从东山后面升起来,就挂在山顶那棵树的梢上。院子里没点灯,只有院西墙马棚那儿,一星红红的火,在月光底下明明灭灭。何处的笛声,被山风一路送过来。声音时高时低时强时弱,断断续续。听不出什么曲调,却跟山里的夜风那般寒凉。
(2)小子,老师知道你心里有委屈,但有什么办法呢?手里的一袋烟终于抽完了。老人将烟袋锅子在脚后跟上轻轻磕了磕,站起身,向笛声飘来的方向望一眼,转身走向西墙边上的马棚。
(3)马棚底下,一匹浑身雪白的老马,正静静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像入定的老僧。那是一匹跟他一样老的老马了。跟着他在这一带的山山水水间来来回回已经走了近三十年,走了多少路,摔了多少跤,身上留了多少伤,他记不清了。今夜,他心里有一种沉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悲伤。他是来跟老马告别的。明天,他就离开这里,到山下去,马还要留在这里。马还不能退休,因为它还没有找一个新的合适的接班人。
(4)老伙计,腿上这伤,还疼吧?阴天下雨要犯病,你自己可要小心……
(5)老人在老马的左前腿那儿站住,迟缓地弯下腰,去抚摸老马腿上那块伤。那是那个暴雨天留下的。那天,他和老马如往常一样到山上去接孩子。回小学校的路上,风雨就来了。那天风刮得邪行,要把整座山都拔起来,雨浇得人眼睛睁不开。三个孩子坐在马背上,他牵着马走在前面探路,马小心翼翼地跟在他后面顺着他找的路往前走。雨天,路滑,原本就陡的山路变得更加泥泞难行。在一处近六十度的陡坡前,马尝试了几次都没能上去。马背上的孩子们坐不住了,要下来自己走。被他制止了。他心疼马,更心疼那些山里的娃。为了学点文化,那些孩子每天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才到那所只有他一个老师的小学。他让孩子们坐稳,破天荒地冲老马发了脾气:不中用的东西,这点坡也上不去。老马似是听懂了他的话,没有丝毫埋怨,它用力晃了晃双耳,再一次奋力往坡上冲去。近坡顶,老马像一堵重重的墙倒下去,前腿正跪在一块锋利的山石上……
(6)老马的伤,后来慢慢好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草药。那条腿却是瘸了。他的心,也从此缺了一角。
(7)还有马的那只右眼。是在那次送孩子回家的路上,被路边突然倒下来的一棵树给戳瞎了。那一次,真的把他的心都要给疼碎了。他眼睁睁看着一支尖尖的枯树枝干直直插进了老马的右眼窝,鲜血“咕嘟”一下冒出来,把它前胸处的那片雪白的毛都染红成一片。他以为那次的老马是死定了,就算不死也不能再继续和他一起去接送孩子们了。让他没想到的,第二天,他刚走出屋门,老马就在马棚里急切地向他呼唤:该去接孩子们了。再苦再累不流泪的的汉子,那天抱着马脖子呜呜地哭了。如果山外的那些人,能有老马一半的心思,山里的孩子们,天地可就不一样了。
(8)他不比老马更好。他的右胳膊,也是在那次事故中永远地变成了残疾……
(9) 老伙计,这三十年,你跟着我受苦了……你是咱山里人的大功臣哪……
(10)老人围着老马,左转,右转,恨不得把它身上的每一寸肌肤都抚摸遍。
(11)三十年了,那些山里的孩子们,一茬儿又一茬儿,被那匹马驮进学校,驮出大山。他们读了中学,大学,走到山外,有了体面的生活。他和马,却是老了。
(12)儿子带他去体检,诊断书上列了近十种大大小小的病。把儿子惊晕了,也给他下了死命令:不下山,押也要把他押回去。他也确实老了,看黑板上的字,原是黑白分明,现在在他眼里却是模糊一片……
(13)他不管儿子押不押。只说,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他死也要死在山上。孩子们不能一日无老师。
(14)奔波了很多天,上上下下,远远近近。没人愿意来。深山旷野,谁愿意把青春埋在这里。最后他想到了自己的学生,那个坐在马背上走出大山的孩子,读的一所不错的师范学校……
(15)他去找学生。拎了两斤老白干。他说。学生听。学生听完,面露难色。学生联系了一家市里的中学,已有眉目。他伤了心。和着眼泪一杯又一杯的喝着闷酒。心里却没埋怨。他把那些孩子们送出大山,就是希望他们从此能过上一份好生活……
(16) 学生还是把他手上的酒杯夺去了,说,老师,您给我点时间……
(17)学生跟着他一道来到这所阔别已久的小学。三十年过去了,屋还是那屋,人还是那人,只那些明朗朗的脸不一样了……
(18)笛声继续随了风送过来。这一次,他听得真切,是他曾经教孩子们唱过多次的《希望的田野》。欢快的笛声,已不似先前那般寒凉,在夜风里有节奏地舞。他轻声随着笛子的旋律哼唱起来: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老马似乎也受了感染,不再入定般寂静,它用力摇晃着耳朵,四蹄有节奏地在地上轻轻踢踏。老人的大手轻轻抚遍老马的全身,嘴里的声音渐渐模糊,眼角有凉凉的泪缓慢滑下来:老伙计,小子是新手上路呵,你再辛苦带他一程……
(《青年博览》2013年24期)
第(1)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合上下文分析,第(3)段划线的句子中,老人为什么而“悲伤”?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
试简要分析“老马”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乳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3年“星光大道”总决赛最后一场出现戏剧性的一幕:“山楂妹”因为要满足自己的助演要和大型乐队合演的愿望,放弃自己的比赛资格,可知正因这种放弃感动乐队的指挥,乐队指挥又给“山楂妹”1分钟的演唱时间,作为最高的回报;在打分晋级中又出现争议,李谷一、闫肃主张按规则取消“山楂妹”资格,而赵本山、梁宏达的观点是他们不是专业的选手,规则可以灵活掌握,“星光大道”本身就是百姓的舞台,应该听从观众的意见。最后毕福剑把决定权交给现场的评委和观众,结果“山楂妹”顺利晋级。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己的认识和经历,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乳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