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苏省淮安市高三年级5月信息卷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席垂三尺 荒 蜿
B.邻  如丧考  漏   
C.骑  一箪一  窃   鱼
D.红  缠绵恻  薄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年级5月信息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11月20日下午3时许,广东惠州南山学校二年级的36名学生进行了一场            的期中考试。学生必须顶碗达到10秒钟、站姿“站如松”才合格。
(2)在青奥会举办进入倒计时之际,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来到南京考察青奥会准备情况,他认为此次青奥会准备充分,会给世人带来很多惊喜,一定会       
(3)在看到自己的母亲加入广场舞健身大军并       之后,她看待广场舞的视角也有了转变,并且积极地参与了广场舞健身活动。

A.别有用心不负众望大有裨益
B.别出心裁不负众望受益匪浅
C.别有用心不孚众望受益匪浅
D.别出心裁不孚众望大有裨益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年级5月信息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针对汉字书写危机,中央电视台近期推出了一档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据央视统计,此节目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与此同时,一档名为“汉字英雄”的节目在河南卫视开播,收视率连续跻身全国前十。电视等媒体正在带动起一股重视汉字书写的热潮。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年级5月信息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2月,某网站发布了“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图表新闻(漫画表格)。

十八大后的15个月里,习近平的主要事务
调研
12次
共计39天
考察调研11个省市区
访问
5次
共计39天
行程遍布五大洲的14个国家
会议
80余次……
……
……

 
请概括图表新闻(漫画表格)表现的内容。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有什么好处?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年级5月信息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周,字纯之,冯翊人。登进士第,调长安尉。岁饥,官为粥以食饿者,民坌集不可禁,县以周,周设梐枑,间老少男女,无一乱者。
转洪洞令。民有世绝而官录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周取以还之。郡吏咎周,周曰:“利民,所以利国也。”县之南有涧,支流溢入,岁赋菑楗,调徒遏之,周始筑新堤,民不告。通判施州。州介群獠,不习服牛之利,为辟田数千亩,选谪戍知田者,市牛使耕,军食赖以足
司马光将荐为御史,欲使来见,周曰:“司马公之贤,吾固愿见,但闻荐而往,所谓‘呈身御史’也。”卒不往。神宗诏近臣举士,孙固以周闻。神宗召对,谓曰:“知卿不游权门,识今执政乎?”对曰:“不识也。”“识司马光乎?”曰:“不识也。”访御边之术,曰:“四边,手足尔,若疲中国以勤远略,致百姓穷困,聚为盗贼,惧成腹心之忧。”神宗颔之,翼日,语固曰:“李周,朴忠之士也。朕且以为御史。”执政意其异己请试以事。除提点京西刑狱。
时方兴水利,或请酾湍河为六渠,以益钳卢陂3水,度用工八十万。周曰:“湍河原高委下,捍以堤,犹患决溢,若又导之,必致为害。”乃疏言:“渠成未可必,而费已不赀。盍姑凿其一而试之,倘可以足用,行之。”渠卒无功。明年,河溢,邓城几没,始思其议。竟以直道罢,判西京国子监。
哲宗立,召为职方郎中。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今唃氏破灭,若弃之,必归夏人。彼以区区河南,百年为勍敌,苟益以河湟,是尽得吐蕃之地,非秦、蜀之利也。”遂不果弃。累迁至工部侍郎,旋以集贤院学士知邠州。卒,年八十。
周自为小官,沉晦自匿,未尝私谒执政,有公事,公诣中书白之。薛向使三司,欲为属,及相见,卒不敢言,退而叹曰:“若人未易屈也。”以是不偶于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卷》)
注:①梐枑: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②菑楗:此处泛指抗洪用的柱桩、草石。③钳卢陂;地名。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县以周    (2)利民,所以利国也      
(3)民不告    (4)欲为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选谪戍知田者,市牛使耕,军食赖以足。
(2)捍以堤,犹患决溢,若又导之,必致为害。
(3)退而叹曰:“若人未易屈也。”以是不偶于世。
概括李周治理百姓的思想和对待权贵的态度
神宗和哲宗分别向李周问过边疆之事,李周的两次回答有何不同。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年级5月信息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
石孝友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
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篷底睡,感谢风儿!
注:①人人:即那人。
开篇说“好恨这风儿”,结尾又说“感谢风儿”,请说明缘由。
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两句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什么情感?
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年级5月信息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诗经•秦风•蒹葭》)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        ,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6)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7)失之东隅,        。(《后汉书》)
(8)        ,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年级5月信息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雾 布
——之五
席慕容
(1)月光明亮。坐在阶前,草木的影子清清楚楚的全部印在地上。
(2)原来,看月其实并不是要仰头注视那一轮清辉,真正的引诱全在那些美丽的影子上面。
(3)旅馆的主人走过来,手里拿着烛光,他说:“对不起,我们又停电了。”
(4)可是我却笑着对他说:“太棒了啊!不然的话,我们怎么能看见这么好的月亮呢?”
(5)他也笑了起来:“如果每位客人都像你这样就好了!”
(6)可不是吗?即或是在这样偏僻的山城里,也要在停电之后才能发现月光的明亮。我走出了旅馆的庭园,往旁边的小街走去,没有一盏灯,也因此,月光可以照在石板砌成的小路上,青青的石板反射着月光,一直延伸到极远的林间。
(7)我慢慢地往前走去,想起了这个早上在池边遇见的阿丽莎,和她对我说的那些话。才不过是刚刚相识的朋友,但是,她为什么一眼就看出我的弱点了呢?
(8)她是住在纽约市的犹太女子,也和我一样,一个人到池边来画荷花。我们开始的时候,只是互相交换作品来看,时间久了一点之后,就开始互相交换心情了。   
(9)说着说着,她忽然冒出来一句话:“你到底害怕什么?为什么这样拘谨?为什么不试着把自己放松下来?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10)我直直地注视着她,眼前这个有着一头蓬松褐发、面颊瘦削的女子正在向我微笑:“你为什么不试试看?对你一定不会有坏处的。”
(11)她说的其实是和我的朋友们劝我时一样的话,但是因为有着巴厘岛鲜蓝的天空和澄翠的树丛做后盾,再加上那一池的荷花荷叶,声势就逼人多了。
(12)好家伙阿丽莎!
(13)她说得太对了。真的,画画的时候,我太看重了我的每一笔每一划,一开始就是一副沉重的心情,那么,所有的笔触如何能够活泼起来?
(14)而在平日的生活里,我也太看重了我的每一言每一行,永远战战兢兢的,那么,所有的日子如何能够丰富起来?
(15)害怕是因为怕这个世界会看轻我,拘谨是因为随时随地要和这个世界计较。一天又一天的,我给自己打造了一个范本,一如一副铁制的盔甲,因为,对于“自己”,我们人类其实知道得是那样的少啊!
(16)纪德说的:“想要‘认识自己’的毛虫永远也变不了蝴蝶。”
(17)让日子就这样顺其自然地过下去吧,卸下我的盔甲,所谓“得失”,哪里是可以从计较中得来或者失去的呢?
(18)月色清朗,照遍了每一处山林。每一条细细的道路,好像都可以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第二节划线句子的含义。
                                                            
“月色清朗,照遍了每一处山林。每一条细细的道路,好像都可以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作品中的“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加以概括。
                                                            
请探究本文的主旨。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年级5月信息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长虫、草帽、细高挑
王小波
①现在各种哲学,甚至是文化人类学的观点,都浩浩荡荡杀入了文学的领域,作家都成了文化批评的对象。一种情形既然出现了,就必然有它的原因;再说,批评也是为了作家好。但我现在靠写作为生,见了这种情形,总觉得憋气。
②我家乡有句歇后语:长虫戴草帽,混充细高挑――老家人以为细高挑是种极美丽的身材,连长虫也来冒充。文化批评就是揭去作家头上的草帽,使他们暴露出爬行动物的本色。所谓文学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文化——这是一种特殊的混沌,大家带着各种丑恶的心态生活在其中。这些心态总要流露出来,这种流露就是写作――假如这种指责是成立的,作家们就一点正经的都没有,是帮混混。我不敢说自己是作家,但若说文学事业的根基――写作,是这样一种东西,我还是不能同意。
③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别,就连爱因斯坦都有求职业数学家帮忙的时候。看起来,作家们必须从反面理解这种差别:他要巴结的不仅是文艺批评家、理论家,还有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因为不管谁说出句话来,你听不懂,就只好撅屁股挨打,打你的人火气还特大。我总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头:假如挨两下能换来学问,也算挨得值,但就怕碰上蒙事、打几下便宜手的人。我知道一句话,估计除了德宏州的景颇人谁也听不懂:呜!阿靠!卡路来!似乎批评家要想知道意思也得让我打两下,但我没这么坏,不打人也肯把意思说出来:喂,大哥,上哪儿去呀?就凭一句别人听不懂的景颇话打人,我也未免太心黑了一点――那也没有凭几句哲学咒符打人黑。
④文化批评还不全是“呜阿靠卡路来”。它有很大的正面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鼓舞作家自爱、自强、自重。一种跨学科的统治一切的欲望,像幽灵一样四处游荡――可怎么偏偏是你遇上了这个鬼?俗话说,老太太买柿子,拣软的捏。但一枚柿子不能怪人家来捏你,要反省自己为什么被捏。人与人不独有知识的差异,还有能力的差异——我的意思是说,写作一道,虽没有很深的学问,也远不是人人都会。作家可以在两个方面表现这种差异:其一是文体,傅雷、汝龙、王道乾,这些优秀翻译家都是文体大师。谁要想解构就去解好了,反正那样的文章你写不出来。其二是想象力,像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尤瑟娜尔的《东方奇观》,里面充满了天外飞龙般的想象力,这可是个硬指标,而且和哲学、人类学、社会学都不搭界。捏不动的硬柿子还有一些,比方说,马克·吐温的幽默。在所有的柿子里,最硬的是莎翁,从文字到故事都无与伦比。我现在靠写作为生,也不敢期望过高,写到有几分像莎翁就行了。到那时谁想摘我的草帽,就让他摘好了:不摘草帽是个细高挑,摘了还是个细高挑……
本文驳斥的是文化批评中的哪些问题和现象?
第③节中提及“景颇话”一事有何作用?
第④节中“到那时谁想摘我的草帽,就让他摘好了:不摘草帽是个细高挑,摘了还是个细高挑”一句如何理解?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年级5月信息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北宋]苏轼
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前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
要求:①角度自选(可以就某一则材料来写,也可以就两则材料来写);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年级5月信息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宏 斯 三 义 酌 而 用 之 干 之 以 风 力 润 之 以 丹 彩 使 味 之 者 无 极 闻 之 者 动 心 是 诗 之 至 也。若专用比兴,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
唐代“五言长城,七绝圣手”分别指谁?                
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钟嵘认为五言诗在众多诗歌中最有滋味的原因。不超过15个字。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年级5月信息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题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想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来表现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同时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B.泰戈尔捕捉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在他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
C.刘姥姥精于藏拙,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博得贾府上下的欢心,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过她还有中国普通老百姓与生俱来的善良忠厚的美德。
D.流血复仇的情绪笼罩着《哈姆莱特》全篇。哈姆莱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哈姆莱特无意杀死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被人陷害的父亲复仇。
E.《药》独具匠心地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华老栓一家的故事,暗线是夏瑜一家的故事。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
简答题
(1)《子夜》中主人公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述。
                                                           
(2)“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曹操一生行动的哲学。请列举两个事例说明。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年级5月信息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概括分析题
国文与国语(节选)
梁实秋
古文还是要读的。其中的章法、句法、辞藻都是很有价值的。不过要在白话文通了之后再读为宜。这是一个程序的问题。对于专门研究中国文学的人,古书古文读得越多越好,因为这是他专门的学问;对于一般的人,当适可而止,匀出工夫来做别的事情。白话文通了之后再读古文,可以增加许多行文的技巧,使白话文变得简洁些,使白话文更像文。试看许多白话文的作家,写出文章如行云流水,清楚明白,或委婉多姿,或干脆利落,其得力处不在白话,而在于文。依我看,小学及初中完全读白话文,高中完全读古文,应该是最妥当的办法。小学注意语言,初中注重文字,循序渐进。
讲到国文教学,在教材教法方面,均应随时研究改良。最要紧的是,要认清国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其目的是在训练学生使用本国的语言文字以求有效地表达思想。如果这个目的不错,那么在国语国文课程之内,应该采取纯粹与这目的有关的材料做教材。有人常把“国学”与“国文”联在一起。我不轻视“国学”,虽然我不大清楚“国学”是什么。如果“国学”即是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的话,那么“国学”一词实无存在之必要,应分列为“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国文当然也要有内容,本国文史的古典作品正不妨作为国文的资料,这话当然也有道理,不过如果我们不忘记国文的目的,则这些古典作品似应加以改写,使之简化,然后再编为国文资料。例如,在英美,荷马的故事、中古的传奇,每一高等学校的学生都耳熟能详,但并非是由于直接地读过那些古典原作,读的乃是经过重写改编的古典作品。我们的国文教学,也应该认清目标,慎选教材。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化,确实值得我们珍视,确实值得每一国民都有相当的认识,但是方法有的是,似不可令“国学”占去国文的一部分的地位。以高中及大一而言,与其选读深奥的古典作品,不如选读与现代生活有关的资料。有一个时期,国语与常识合编,我觉得那方向是对的,后来不知怎么又改变了。
(选自梁实秋《雅舍杂文》)
梁实秋先生在国文教学方面有哪些主张?请加以概括。
                                                            
“似不可令‘国学’占去国文的一部分的地位”一句如何理解?
                                                            
结合材料,你认为的国文(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年级5月信息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