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重庆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碍(zhì)祷(qí)污(diàn)揉造作(jiāo)
B.妒(jí)狡(xiá)挑剔(tī)锲而不舍(qiè)
C.归(xǐng)罚(chěng)形(chú)成吉思(hán)
D.泣(chuò)强(juè)拮据(jiéjū)然长逝cù
来源:2013届重庆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张皇失措孜孜不倦沥尽心血海市蜃楼
B.低回婉转一反既往慷慨淋漓因地治宜
C.重峦叠障冲耳不闻离合悲欢中流抵柱
D.味同嚼蜡踉踉跄跄吹毛求痴苦心孤旨
来源:2013届重庆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日来,重庆市广大交通民警在酷暑中恪尽职守,为确保全市道路安全畅通有序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B.国内各大代理商对iPad mini望眼欲穿的情形,依然为这款产品带来了足够的声势,足令苹果公司窃喜。(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C.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尴尬:令人惊讶)
D.大渡河路边一处工地的围墙广告板被“剥皮”,破碎的广告布在风中张牙舞爪,与欢天喜地庆国庆的气氛极不吻合。(形容广告布被狂风吹刮的情景)
来源:2013届重庆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今年四月二十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 0级地震,使雅安人民也同五年前的汶川人民一样,遭受了一场惨不忍睹的天灾人祸
B.学习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做人要正派,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要目不窥园吗?
D.教语文的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
来源:2013届重庆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4分)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市许多高校迎来了新机遇的教育腾飞。②经历了60多年风雨的四川外语学院在“五一”节前夕也踏上了她发展史上的新一页——成功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③这一消息传出后,许多校友争相赶回母校,用心爱的照相机,在校门前留下自己充满自豪之情。④四月三十日上午九时左右,好几辆大客车先后停在校门口,到来的校友就有70多个,估计他们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毕业的为主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_______”后面添加上                          
(4)第④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来源:2013届重庆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语境仿写画线的句子于空缺处,使之构成连贯流畅的排比句。
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闷中消沉。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撑;人生,要有激情常相伴。

来源:2013届重庆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常识填空。
(1)诵读着____________ (填作者)“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那阳刚之美的语句,我们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仿佛也精神抖擞地大步向前。
(2)初中三年,我们与语文相伴,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邂逅:有《      》里被称为“豆腐西施”的杨二嫂,有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塑造的虚伪、冷酷无情的菲利普夫妇,还有____________在《最后一课》中塑造的充满爱国情怀的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

来源:2013届重庆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全国人民都为之兴奋。当时初三年级某班决定开展“走进莫言,了解诺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个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然后写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名称。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哲)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12月6日出席了新闻发布会,解答了各国记者提出的有关文学创作等方面的问题。
莫言曾经在11年前来过诺贝尔的故乡斯德哥尔摩,并且参观了每年颁发诺贝尔奖的地点市政厅。他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的朋友当然也开玩笑地说,你好好写,将来也有可能站在这里来领奖。我当时心里也觉得是,要好好写。一定要争取站在这里面领奖。现在我确实来到这个地方,来领诺贝尔文学奖。我现在心里除了感觉到高兴,还有很深的惭愧。我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好的作家应该获得这个奖项。另外我自己觉得我写得还不够好,我要继续努力。”
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从莫言的生活或创作经历的碎片中获得了写作的哪些启示。
材料一:莫言热爱阅读,但是小时候能接触书的机会并不容易。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同学家里有套绘图本的《封神演义》,就去帮人家推磨以换得书看。他曾经在与台湾作家交流时说:你用眼睛看书的时候,我在用耳朵“阅读”。就是用耳朵听别人讲各种故事,鬼怪妖狐、历史传奇、土匪好汉,哪个地方曾经有过战斗,哪个地方曾经出现过奇怪的人物,哪个地方发生过灾难等等。这些后来都变成莫言小说的素材,他把听到的基本都写到了小说里。
材料二:莫言从198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至今,已经出版了众多篇幅不等的小说、散文集,以及影视文学剧本和话剧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瑞典语、俄语、日本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并先后斩获了海内外诸多奖项。他在谈到自己的早期作品时说,都是模仿之作,只是模仿得比较高明,不是一字一句抄的,而是模仿人家作品的氛围、语言、感受,那种节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背后的范本在哪里。
材料三: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
诺贝尔科学奖往往是一国科技实力的“晴雨表”,请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你得到的主要信息,并谈谈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感想。
世界部分国家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排名
国籍
物理
化学
医学
经济
文学
合计
1
美国
93
67
92
48
9
309
2
英国
23
25
30
7
11
96
3
德国
21
28
16
1
8
74
8
日本
6
6
2
0
2
16
42
中国
0
0
0
0
1
1

 
主要信息:                                                            
我的感想:                                                               

来源:2013届重庆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2)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后值倾覆,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5)沐浴诗风词雨,感受经典魅力。吟咏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他那“浊酒一杯家万里,                      ”的慨叹与无奈令历史犯愁;走近文天祥,他那“山河破碎风飘絮,                        ”的家国之痛使苍山动容;触摸杜牧《赤壁》“                      ,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王朝沧桑,我们看到他对历史事件独特的审视观。
(6)毕业在即,某同学在班级纪念册上写下留言:“今日毕业,奔赴前程;他日相聚,剪烛西窗。”其中的成语“剪烛西窗”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诗句“                                             ”。

来源:2013届重庆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小信未孚,神弗也。  福:            
牺牲玉帛   牺牲:            
小大之狱  狱: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摘取原文填空(每空最多不超过10个字)        
曹刿担心“                                             ”所以主动求见鲁庄公;他认为只有“                        ”之时,才是下令击鼓进军的最好时机。
曹刿看来,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据此,请你预测当今世界那些蠢蠢欲动的战争挑衅者的最终结局。

来源:2013届重庆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1)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2)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3)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4)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5)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6)“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7)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8)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9)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10)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11)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12)“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13)“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14)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15)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16)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17)“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18)“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19)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20)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21)“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22)“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23)“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24)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
根据你对这篇小说的理解,说说作者为什么以“一个走运的人”为题目?                          
选文围绕“我”和女店主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每件事不能超过十五个字)。
第一件事:被吸引,“我”买下她编织的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送照片,“我”怂恿她去登黄山。
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2)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1)“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2)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作者在后文才巧妙地揭示女店主是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来源:2013届重庆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
榕树,生命进行曲
⑴我时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⑵记得有人问我:你追求过怎样美丽的灵魂?我说,榕树。
⑶情感的潺潺,思想的潺潺,再一次流过故乡崎岖的山野,再一次流过往昔峥嵘的岁月,回过头来思量,那昨天使我爱恋过的灵魂,今天依然使我向往着的灵魂,也只有它——榕树,我的永恒的爱恋。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我的生命里积淀着榕树的碧叶。
⑷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⑸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到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⑹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银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平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⑺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⑻榕树的生命进行曲还有种更超常的旋律。
⑼那是我在一次砍柴时体验到的。我曾经在无意中砍伤过榕树还活着的青枝,被我误认为是死枝的生枝。就在我的斧头砍下、提起的一刹那,它立即喷涌出雪白的乳汁——也许不是乳,而是血——总之,白色的生命之泉,神速地注入伤口,盖住伤痕,而且很快就凝固,伤痕也随之愈合。
⑽榕树这种生命之泉,这样果断,这样机敏,这样迅速地履行它的天职,真叫人感慨不已。难怪榕树能够那么快地治好自己的创伤,继续壮大它那郁郁葱葱的事业。
⑾我还看到惊动我故乡的大风暴,那是雷霆与闪电助阵的大风暴,榕树在风暴中是那样从容不迫,它那钢铁一样的躯干,镇定地屹立着,而它的枝叶摇曳着,有的被折断了。但是在风暴过后,我看到那些被打入地里的青枝,有的竟依随着泥土,独自重新萌动,复苏逝去的绿色。这失去母体的生命,不仅没有饥饿而死,而且执着地把自己发展成一个新的母体。
⑿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击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健,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
⒀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地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
⒁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⒂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那一支生命的进行曲,榕树。
⒃我点燃一支心香,祝愿这伟大的生命之曲,长久地在我故乡明丽的土地上歌唱。我祝福一切正直的胸脯里,都有一支巍峨的歌,都有一支峥嵘的进行曲,都有一棵榕树。
(取材于刘再复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作者说“我的生命里积淀着榕树的碧叶”,“榕树的碧叶”的含义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请把你的理解写在后面。      ( 3分 )
祝愿这伟大的生命之曲,长久地在我故乡明丽的土地上歌唱。我祝福一切正直的胸脯里,都有一支巍峨的歌,都有一支峥嵘的进行曲,都有一棵榕树。
“进行曲”是一种旋律雄劲刚健、节奏坚定有力的乐曲。 “榕树,生命进行曲” 这个比喻在全文中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14)(15)两段有什么作用?
文中“真正伟大的生命,是不会死亡的”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来源:2013届重庆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马路上,可能有摔倒的老人或孩子;街巷里,可能有沿街乞讨的乞丐;墙角,可能有踏坏的花草……有人抛以冷眼,有人摇头走开,留给人一个冷冷的背影。你不觉得这世界缺少了什么吗?不要留给世界一个决然而去的冷冷的背影,不要抛给世界一个冷冷的目光,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把善良热情的种子留在世界上,这个世界就永远春暖花开,芳香四溢。
请以“请留下一片芳香”为题作文。
(2)一个刚出生就失去母爱的小女孩,在她成长的过程中,遭受到的唾弃和冷漠远远大过感受到的温暖。对很多和她有着相同遭遇的人而言,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暖不过是偶尔滴落在干涸地里的水滴,瞬间便消逝不见。而她,却成长为一个充满爱心,懂得感恩的阳光女孩,只是因为她学会了过滤伤害,积攒温暖,从幼年时同桌的大白兔奶糖到最近房东大姐的关照,她积攒了一路上所有细小的温暖。而这些细小的温暖在她的心里积攒成了一轮太阳,不仅温暖了她自己,还温暖了别人。
请以“积攒      ”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温馨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幸福”“ 善良”“快乐”……)

来源:2013届重庆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