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如图所示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一号系统”示意图,该系统已具有国内全天候导航、定位及通讯服务等功能。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光导纤维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橡皮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现在有一种爱吞磁铁的橡皮泥,把高强磁铁放在旁边,磁铁会被慢慢吞噬(如图所示)。磁铁会被吞噬的原因是

A.橡皮泥受到磁铁的压力 B.橡皮泥有较强的粘连性
C.高强磁铁具有动能 D.橡皮泥中含有磁性物质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用测电笔辨别火线、零线时,手一定要接触笔尖金属体
B.在家庭电路中增添大功率用电器时,只要更换更粗的保险丝
C.当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将触电者拉开
D.三脚插头的“长脚”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中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00Pa
B.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kg
C.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所做的功约为300J
D.考场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0.2A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词俗语话科学——对下列现象的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其中“霜”的形成属于升华现象
B.“山头开花山脚香,桥下流水桥上凉”——分子扩散运动
C.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静影沉壁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孤掌难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伽利略总结牛顿等人的研究结果得出的
B.阿基米德原理就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C.欧姆发现了同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
D.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表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例可初步说明的道理正确的是

A.沿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会向上升起,说明气体在流速大处压强大,在流速小处压强小
B.下端带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在水中越深,膜向上凸起程度越大,说明水静止时,水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C.钢笔能把墨水吸上来,说明笔管对墨水有吸引力
D.沙漠中的越野汽车装有非常宽大的轮子,说明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力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酒精),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1。把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不考虑水和酒精的蒸发),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2。则

A.p1>p2 B.p1<p2 C.p1=p2 D.无法确定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原子呈电中性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加在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4V升高到10V,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变化了0.2A,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定值电阻阻值为30Ω,此过程中功率增加了2.8W
B.该定值电阻阻值为50Ω,此过程中功率增加了1.2W
C.若该电阻两端电压为9V,则其功率为2.7W
D.若该电阻两端电压为6V,则其1min产生电热为72J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雾霾天气,快速行驶的B车司机看到不远处的A车后立即刹车,由于     仍撞到A车,造成追尾事故。观察A车尾部,说明力能够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同一木块先后两次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的“频闪”照片。第二次木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距离是     cm;由图可知,两次实验中木块运动的速度     ,木块所受拉力的大小     (均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当撤去拉力F后,木块还能继续运动最终静止,在此过程中,木块的动能转化为     能。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MH370失联后,由东海舰队导弹驱逐舰长春舰、导弹护卫舰常州舰和综合补给舰巢湖舰组成的中国第17批护航编队参与了搜救工作。

(1)当军舰在平静的水面上航行时,它所受的浮力     它的总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当军舰上舰载飞机起飞后,军舰舱底受到海水的压强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护航编队在较近距离时一般采用前后护航形式,而不采用“并排”护航。这是因为当两船高速并排行驶时,两船之间流体流速     ,压强     ,容易发生碰撞事故。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12月15日23时45分完成围绕嫦娥三号旋转拍照,并传回照片。

(1)“玉兔号”是利用电磁波向地球发回所获得的信息,月球与地球相距3.84×108m,“玉兔号”发出的信号需      s到达地球。
(2)“玉兔号”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作用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物理科技小组设计了汽车有害尾气排放检测电路(如图甲所示),R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有害尾气浓度β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有害尾气浓度变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将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如果直接将物体放入水中,它将     (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从图乙、丙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保证校车在公路上行驶安全,规定校车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行驶过程中的   速度(填“最大”、“平均”或“最小”);校车行驶时,要求每位学生系好安全带,此时,学生相对于校车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清同学利用电磁继电器设计了一个自动恒温加热鱼缸,如图所示,A为一段软导线,左侧的温度计是电接点水银温度计,B为一个小型电热器,其铭牌如表所示.该装置能使鱼缸中的水温大致保持在℃,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是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上的一个接线柱。螺母上的棱能     手指与螺母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防止打滑;其中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导线缠绕在圆柱体上,所以使用时可以     (填“省力”或“省距离”);要拧紧导线,应该按     时针方向转动螺母。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甲是小灯泡L和电阻R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图象,将它们按图乙所示接入电路中,只闭合开关S,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W;再闭合开关S1后,电流表示数变化     A,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W。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试根据规定要求作图.
(1)如图(1)所示,一物体AB放住平面镜前,试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如图(2)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试画出球摆动到B点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3)在图(3)中,试标出小磁针的N、S极及磁感线的方向。
(4)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符号填入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的圆圈内。要求:开关S闭合后,小灯泡L1和L2并联,且都能发光。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目前已有一大批校车投入使用。如图为太湖中学专用校车,其质量为6.4t,每个轮子跟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2。这辆校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8km,用时10min,消耗柴油2L,受到阻力是1.8×103N(柴油热值3.3×107J/kg,柴油的密度为0.85×103kg/m3,取g=10N/kg)。求:

(1)这段路程内校车克服阻力所做功的功率。
(2)这段路程内消耗的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校车对地面的压强(有6个轮子)。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从距离水平地面3m的高处由静止释放,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用压力传感器记录了从木块撞击地面开始到最后完全静止时的压力变化情况,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g取10N/kg)求:

(1)木块下落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
(2)木块对地面的最大压强;
(3)正方体木块的密度。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许多家庭都住进了高楼大厦,小明家住进新楼后,为了淋浴的方便,购置了一款某型号的电热水器(其铭牌见下表),安装在卫生间的墙上。小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

(1)该热水器在某时间段使用时,20min内产生的热量为2.4×106J,求通过电热水器的电流和它工作的实际电压。
(2)防电墙技术就是在电热水器内部形成永久性电阻,电热水器经防电墙处理后,使人体承受的电压不高于20V,保证异常漏电情况下,接触热水器的人的安全。如图所示,若人体的最大电阻为20MΩ,试求防电墙的电阻。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材料二:1825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做了如下实验:他将一个能反映微小变化的电流表,通过导线与螺旋线圈串联成闭合电路,并将螺旋线圈和电流表分别放置在两个相连的房间,如图。他将一个条形磁铁插入螺旋线圈内,同时跑到另一个房间里,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进行多次实验,他都没有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材料三: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切割磁感线的时候,发现导体中产生电流,从而实现了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愿望。

(1)进行奥斯特实验时,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分别用图甲和乙两种方式放置一根导线。当导线通电时,小磁针发生明显偏转的是     (选填“甲”或“乙”)。
(2)科拉顿、法拉第等物理学家相继进行如材料所说的实验研究,是基于     的科学猜想。
(3)科拉顿的实验中,     (选填“已经”或“没有”)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要使他能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你提出的一种改进方法是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t=6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v=     m/s。
(2)若问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m/s2
(3)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     
(4)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0到vt,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s的表达式,s=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物理兴趣小组学习了导体电阻的知识后,对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②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质量有关。
③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将电路中的a,b两金属片分别插为甲、乙、丙、丁溶液中所示的位置(金属片a,b每次插入溶液中的深度都相同)进行探究:

(1)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可以由     来判断;
(2)将金属片a,b分别插为甲、乙所示位置可探究猜想     (选填序号),为了探究猜想②应将金属片a,b分别插为     两图所示位置;
(3)将金属片a,b分别插为乙、丁所示位置,若I乙≠I丁,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4)这个实验用到了初中物理学中最常用的探究方法是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二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