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松花江特大桥边跨工程提前竣工,预计7月中下旬,松花江特大桥主桥将全部合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建桥使用的钢属于金属材料
B.建桥只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C.在钢铁表面镀铬及制成合金都能起到防锈的作用
D.高炉炼铁的过程中焦炭既是提供热能的原料又是还原剂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量取9.5mL液体 B.取用固体 C.贮存少量氢气 D.过滤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健康人胃液的pH值为1.5~1.9
B.锌是微量元素,缺锌会引贫血。锌的主要食物来源有海产品、瘦肉、奶类等
C.防止汞、铅、镉等有害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侵害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
D.亚硝酸钠有咸味,替代食盐用于烹调能促进身体健康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家与其做出的贡献对应一致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 D.④⑤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应用或相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2 KMnO4K2MnO2+MnO2+O2↑分解反应
B.溶洞的形成CaCO3+ H2O + CO2= Ca(HCO3)2化合反应
C.用盐酸除水垢Mg(OH)2 +2HCl=" Mg" Cl 2+ H 2O复分解反应
D.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2C + Fe3O4高温3Fe +2CO2↑置换反应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反式脂肪酸(化学式为C18H34O2)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它对人类健康有害,主要表现为降低记忆、容易发胖、影响发育、形成血栓等。在日常生活中,口感香、脆、滑的多油食物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如薄脆饼干、焙烤食品、面包、炸薯条、现制奶茶等。我们应尽量远离这些食品。下列有关反式脂肪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式脂肪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7:1
B.反式脂肪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反式脂肪酸分子中含有54个原子核
D.反式脂肪酸分子中碳、氧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9:1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动物标本 B.在加油站吸烟、接打手机
C.用加了洗涤剂的水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素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食盐在水中消失不见
氯化钠分子分散到水分子中
B
经过丁香花,花香沁人心脾
粒子不断运动
C
1L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
水分子间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
分子的结构不同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水资源仅分为海水和陆地淡水两种,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B.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不仅能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同时能彻底杜绝环境污染
C.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焚烧聚氯乙烯都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D.氧气占空气总质量的21%,目前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和操作方法有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需区分的物质
氧气和氢气
黄铜和18K黄金
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
棉线和涤纶线
方案一
伸入燃着的木条
加盐酸,观察气泡
红砖粉末
拉拽,比较弹性
方案二
插入灼热的铜网
观察颜色
硫酸铜溶液
灼烧,比较产物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20℃甲、乙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无晶体)升温到4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C.t℃时,60g丙完全溶解可配制出160g丙的饱和溶液
D.40℃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   剂
操作方法
A
烧碱溶液
纯碱
过量的石灰水
过滤
B
高锰酸钾

足量汽油
溶解、过滤、烘干
C

铁锈
过量硫酸
过滤、洗涤
D
氧气
水蒸气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包生石灰打开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经测定固体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向其中加入15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同时生成2.2g二氧化碳。则固体混合物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

A.10:1 B.5:1 C.10:3 D.20:3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筹划高铁“大棋局”,国人有望乘高铁2天到达美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的车体材料可以是            (不定项选择);
A.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的玻璃钢B.硬度大、密度小的铝合金 C.密度小、可塑性好的金属钛
(2)高铁列车上的指示牌使用的有机玻璃属于     材料;
(3)若高铁列车使用了氢氧燃料电池,则高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来源是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合理选择食物的指南。

我们每天通过摄入奶类补充的营养素的主要作用是(1)                                        
                                               。蔬菜、水果等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施加的一种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的有机氮肥的化学式是(2)               ,它有促进植物(3)                                                       
的作用。一些豆科植物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能被作物吸收的氮的化合物,其反应可看作是氮气、碳、水在根瘤菌的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氨(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是(5)_________。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的微观模拟图。

(1)在图B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A是化合物,你判断的微观依据是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5分) 石建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图制备二氧化碳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请回答问题:

(1)写出在此实验中使用仪器A的注意事项        
                                       
(2) 石建同学用右侧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并得出其密度比空
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结论。请帮助他将此实验
装置图补充完整;

(3)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物质的名称是                                   
(4)Ⅲ中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广泛运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年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60%以上出口到国外。我国在稀土开采与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乱采滥挖等问题。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目的是(1)               ,请写出一条符合上述目的的建议(2)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类的方法,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请从原子的结构特点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的角度,将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平均分成两类。

①          ②          ③              ④      
(1) 你选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填序号),
(2) 你的一种分类标准是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1)从分液漏斗加入一定量液体,立即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A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未恢复至室温,即关闭弹簧夹,B瓶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B、C、D、E、F分别是一氧化碳、水、氧气、氧化铜、过氧化氢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如图,用圆表示这六种物质,“→”连接的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连接的两种物质能反应。发生的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六种物质的化学式;
(2)C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3)D与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瓶无标签待区分的白色固体,标为A、B、C分别是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提示:可溶性的钡盐有毒)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出三种物质?
【进行实验】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甲、乙的实验设计与操作相同,分别取A、B、C 瓶中的样品少量于试管中,试管编号对应记为1、2、3号,加等量的水,观察到2号中产生白色浑浊,1、3号中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二:甲、乙的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表达与交流】乙认为甲的实验无法区分1、3号溶液,理由是(1)                
                                                           
【证据与结论】经过思考,甲在步骤二的基础上,继续向1、3号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1号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2)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3)                。乙同学在区分1、3号中的溶液时选择的与甲不同类别的某试剂是(4)           。两位同学通过实验都区分出了三种固体。请将三种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标在广口瓶的标签上(5)。
【反思与评价】对比甲、乙的实验,请你从安全性、简约性的角度对甲或乙同学的实验进行评价 (6)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过金属活动性后,秦思同学通过实验探究锌粉与硝酸亚铁和硝酸银两种盐溶液的反应。实验现象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硝酸亚铁与硝酸银的混合溶液
100g
100g
100g
100g
锌粉
2g
3.25g
m
9.75g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后的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向滤渣中加入100 g稀盐酸后的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
现象与第三次相同

(1)第四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第一次的实验现象,你认为此次滤液中的溶质是                        
(3)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二次实验中置换出金属银的质量(x)的比例式          
(4)若第三次实验锌与两种盐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m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5)若向第三次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则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第四次实验中与滤渣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的稀盐酸,则需要浓盐酸与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