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荀子说:“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表明其治国思想是

A.恢复周礼 B.严刑峻法
C.儒法并用 D.君臣有别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策》在评论商鞅变法时说:“①商君治秦,一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②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③道不拾遗,民不妄取,④兵革大强,诸侯畏惧。”以上评论明显有夸大之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西晋傅咸作《纸赋》肯定纸的意义
B.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C.蔡伦因造纸有功被汉和帝册封为侯
D.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造纸工序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迁都洛阳,削弱保守势力 B.定期考核,依照政绩提拔官吏
C.限制“恩荫”,防止权贵垄断 D.发放俸禄,并由国家统一筹集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人物
言论
王安石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苏辙
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以夺富民之利。

A.青苗法        B.保甲法         C.均输法         D.市易法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
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民间吉凶(礼仪),一依朱子《家礼》行事”
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

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
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
C.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
D.改试策伦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晚清中国学生留日人数表(大约数)》(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整理)

年代(年)
1896
1899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人数(人)
13
143
266
727
1242
2557
8000

以下对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明治维新对中国知识界的吸引  ②清末新政大力提倡留学
③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④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这类观点最早在中国得到系统介绍的主要是

A.严复的《天演论》 B.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谭嗣同的《大同书》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中共这一声明意在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实践“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争取解放战争早日胜利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毛泽东关于“双百方针”的题词。该方针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

A.中共“七大”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
D.十一届三中全召开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法学思想是

A.制定成文法,限制贵族的专横
B.法律应该给罗马公民更强有力的保护
C.实行万民法,使法律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D.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这里的“它”指的是

A.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B.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利说:“一个在1789年、1794年、1804年、1814年和1834年都对大革命持相同看法的人,要不是神启的先知,就是顽固的笨蛋。”他强调的是

A.历史认识具有时代性 B.史学对现实具有借鉴功能
C.历史发展具有客观性 D.不同阶级对历史有不同的认识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是近代民主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其中史实与推论相符合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794年热月政变。
雅各宾派上台,法国大革命达到高潮。
B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资产阶级政体的确立必然有一个由军事独裁发展到民主的曲折过程。
C
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孙中山实现了自己人生的转折,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富兰克林在独立战争时期创作的漫画《要么联合,要么死亡》(如图)流传很广,并在不同时期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含义。以下对该画的解读与时代特征不吻合的是

A.1775年:要么联合反抗,要么死亡
B.1776年:要么联合独立,要么死亡
C.1783年:要么中央集权,要么死亡
D.1787年:要么建立联邦,要么死亡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天纯在《日本改革史纲》中说:“因为当时的日本,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不过保护助长的方法和性质,都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了……其变化是更加趋向全面实行保护政策。”文中所述的“更加趋向全面”的保护政策是

A.保护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
B.工部省接管幕藩的矿山和工场
C.鼓励私人资本投资近代企业
D.将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政商”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

A.否定巴黎公社 B.确立共和政体
C.阻止保皇派复辟 D.建立君主立宪制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与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堡……汉堡。”该规定

A.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 B.继承了军国主义传统
C.加重了封建专制色彩 D.确立了容克贵族的统治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文中“本政府”是指

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
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公开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这一讲话标志着

A.冷战序幕揭开 B.冷战正式开始 C.两极格局形成 D.北约开始建立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称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并被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文中“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欧洲共同体形成
C.日本崛起 D.华约组织建立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是时代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智者运动的兴起与雅典的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杨冬梅《智者运动的实质及时代精神》)
(1)指出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智者运动的兴起与雅典的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材料二 (如下表)

言论
人物
相关著作
共同的核心思想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责。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2)表中一些著名人物的言论出现于16~18世纪。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完成该表相关内容。
材料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四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3)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取消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30个小选区选举名额从2名减少到1名,并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据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
(1)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一中议席分配的变化。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不仅根本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而且对英国国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战争不仅给了英国国内的民主潮流和进一步改革以极大的促进,而且国内各政治派别在外交政策上的激烈争论,促使英国的自由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1850年代末自由党的形成准备好了条件。(宋晓东《克里米亚战争与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的发展》)
(2)据图4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地域特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克里米亚战争如何促进了俄国和英国的社会变革?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据《邓小平文选》第3卷)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邓小平观点的历史意义。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宪政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修正案(通称《权利法案》)的部分内容(如下表)

第一条修正案
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要求伸冤的权利。
第二条修正案
纪律良好的民兵队伍,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实属必须;故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予以侵犯。
第三条修正案
任何兵士,在和平时期,未得屋主的许可,不得居住民房。
第四条修正案
人人具有保障人身、住所、文件及财物的安全,不受无理之搜索和拘捕的权利……
第五条修正案
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不给予公平赔偿,私有财产不得充作公用。

(据《美国历史文献选集》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和制定该法案的主要原因。与美国《权利法案》相比,英国《权利法案》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
材料二 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的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孙中山全集》第九卷)
(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的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主张集合了中外哪些精华?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